论影视表演课程的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李鹏飞

    

    

    

    【摘 要】构建影视表演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型,需考虑四点。一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从教的经验获得学的知识与技能,从态度转化为能力;二是建立影视演员个人品牌:透过定位、创造、推广及维持等法则,让学生发展个人品牌;三是从经历到创作: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学生从模仿进化到创作;四是情绪管理:不间断地重复练习“喜怒哀乐”及“八风”等外部情绪表演,进而演化成内部情绪平衡状态,让学生拥有高情绪智商。

    【关键词】影视;教学模型;品牌;爱德玛施;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131-03

    作为一名演员,应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生活素养的孕育来自于对周遭人和事物的观察、体验、领悟。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影视艺术则是将现实场景逼真地反映出来,令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逐次归入到艺术的形象体系中。[1]因此,影视表演课程设计应该融入生活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和磨练语言、声音、五官、形体等外部表演工具,掌握人物思想和情感的内部心理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与其他演员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以下构建的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仍基于“演绎人生”原则。每个人都是演员,诠释着各自的人生。让生活成为“演”的剧本,让“演”成为生活的习惯。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

    蒙台梭利曾说:“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我理解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由此,就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由其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讲述与演绎,使其自身的态度从“需要”“想要”转变为“一定要”,以获取丰厚的知识;再借助于反复的训练,将原则性、原理性等知识转化为技巧;并在运用技巧的过程中形成不断完善技巧的习惯,使自身的能力逐渐养成。[2]态度转变到能力形成的演化阶段可定义为“A到A+”。当学生具备更强的能力时,就会产生自信心,领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义,在其他事物上更容易改变固有观念及负面态度。所以“A到A+”是不断的正向循环,是开发学生多样技能的好工具。

    在《论语》中,孔子提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下课之前,要给予学生下次课上所需的教学题纲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于课后分组讨论,并于下次课时,由小组所有学生上台教学及表演,其他学生给予点评。参考资料可包括观摩学习,例如网红人物、热门影片、舞台剧、戏剧等。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可让学生自己挖掘潜能及兴趣,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提高学生预习课程的自主性,通过创作来揣摩与演绎角色,探索自己的评量圭臬,剖析当红影片的相关信息,关注网红市场对影视表演人才的庞大商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应用在影视表演课程之差异见表1。

    二、树立影视演员个人品牌

    影视演员在发展生涯中,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有着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力,会对粉丝与观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影视演员在树立个人品牌时需要通过四步骤来完成,即 定位(Positioning)、创造(Create)、推广(Promote)、维持(Maintain),可统称为PC-PM法则。影视演员个人品牌PC-PM法则的含义及例子见表2。尽管在不同的演绎时期或进行不同剧本的表演时,影视演员所塑造的角色类型有所不同,例如反派角色、喜剧角色、丑角等,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展现给民众的自身角色定位是无法改变的,例如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关爱灾区人民等。若想使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为长远,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影视演员就应该树立正向的形象,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表现来维持正向的形象。

    影视演员在树立个人品牌时,主要考虑有是粉丝或观众的需求、满意度、忠诚度。国内媒体经常通过参与指數、媒体指数、沟通指数、交流指数等品牌大数据,分析大众对影视明星的喜爱程度,然后不定期公布大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因此,教师可通过设计各种非课堂上的活动,让学生提早面对、接触观众。例如街头收费表演、快闪表演、团体商演、直播等。通过现场表演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引起观众的注意(Attention)、引起观众的兴趣(Interest)、唤起欲望(Desire)、留下美好回忆(Memory)、采取行动(Action)、感觉心满意足(Satisfaction)。以上过程简称为爱德玛施(AID-MAS)法则。爱德玛施法则可建立观众的需求及忠诚度(见表3)。此外,这类活动设计也可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影视定位,逐渐构建粉丝团,创造个人品牌,甚至可创造个人的网红经济收入。

    三、从模仿到创作

    人们在对各类事物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运用、创作。教师培育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过程也是如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只有累积足够的模仿经验,才可实现举一反三的运用,而这种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恰恰是形成创作能力的基石。学习阶段进步的推动力,可借助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阐明。这一需求层次理论主要包括人们生活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例如食、衣、住、行、性等满足;随后则是对安全的需求,例如身体、财产、工作等有所保障,免去恐惧的心理;最后,人类则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情感与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认知与了解的需求、美感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直至达到超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见图1。

    当教师在设计各种活动时,若能考虑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或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以及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各种层次需求的经历。这类活动设计主要是竞赛,例如课堂上个人即时表演竞赛、课堂上分组表演竞赛、参与校际表演竞赛等。各类竞赛对学生的主要需求层次及益处见表4。

    四、情绪管理

    影视演员是公众人物,其生活、兴趣爱好等一直是媒体及粉丝特别关注的。因此,影视演员隐私权较一般人弱。当媒体对其隐私进行报道时,影视演员要具备“八风吹不动”的情绪状态似乎不太可能,甚至会为了保护形象出现较负面的激烈的情绪反应。“八风”包括讥(当面辱骂)、毁(背后恶话)、衰(衰败打击)、苦(烦恼苦楚)、称(当面赞赏)、誉(背后褒扬)、利(亨通顺达)、乐(适意快活)。因此,教师应让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尽早学习自我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情绪智商(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能力之一。

    1995年美国心理学作家丹尼尔·高曼 (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商》一书,把情绪定为“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与心理的状态,以及相关的行为倾向。”[4]人的情绪反应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表现,即生理反应、行为模式、心理因素。其中,行为模式主要是人的日常行动,而心理因素则可通过人的记忆、想象力、思维等展现。《孙子兵法》提及:“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时时观察学生的生理反应、心理因素、行为模式,才能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我国一项研究显示,高技能学生心理负面情绪的主要成因包括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心理问题、择业的彷徨、家庭和恋爱情感问题、网络的过度使用。[5]

    有一句英文名言“压力就是甜點,如果你能反向思考。”(Stressed is just desserts if you can reverse)压力(Stressed)和甜点(Desserts)的英文字母顺序刚好相反。但是,中医谓:情志太过,损及五脏六腑。《黄帝内经》提及: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人们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时并不是要压抑自身的情感,而是要将个人的情绪合理化地表达出来,使喜、怒、哀、乐等合理呈现出来。奇普·康利(Chip Conley)出版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有效的22个情绪管理定律》一书,提到了有效管理个人情绪,包括快乐的使命、了解自己在逃避什么、增强及增加技能、好奇心、勇气、正直、想要拥有什么、经历后获得的智慧和爱,以及积极的频率、信念等。[6]

    发怒是一种危险的行为。然而,发怒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不可或缺。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并非是不发怒,而是慎怒。慎怒即是先将发怒而导致的后果进行仔细斟酌,随后再选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发怒的情绪。因此,教师与学生相处的个人情绪管理,秘诀在于“赞美对人,建议对事”。使用正向词句,避免负向言词。教师可透过设计情境模拟剧本或台词,让学生每次在课堂上,将“喜怒哀乐”和“八风”等各类情绪的表现与状态进行科学化反复训练。使学生们能够对各类情绪的表演驾轻就熟,能够更为合理地转化内心情绪,将情感具象化表达出来。当内心情绪平衡状态能成为一种习惯时,或许真能体会与实践“八风吹不动”的超自我实现需求。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可让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增进彼此情感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及成绩。更可通过户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展现领导力及团队合作精神。[7]学习是思维的基石,思维是格局的框架,格局是执行的视野,执行是成功的盘石。

    参考文献:

    [1]唐文忠.影视表演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4+5+9+42.

    [2]谢耀龙.寿险业务员行销模式转移:从KASH到SHAKE[J].寿险季刊,2002,(12):111.

    [3]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刘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307.

    [4]Daniel Goleman.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M].New York:Bantam Dell,1995.

    [5]张琴,韩淑英,杨少禹等.高技能人才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60-62.

    [6]奇普·康利.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有效的22个情绪管理定律[M].谢传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Thomas A. Pressley.Educational Leadership: Benefits of Stepp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J].Adv Physiol Educ,2017,(41):4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