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与路径探索

    章永刚

    【摘 要】非学历技能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学历型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现实需要。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升华工程,也是保障其工作稳定性的现实要求,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智力保障和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求。从引导、教学以及运行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从政府组织、农民工主体参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以及社会公众认可等方面展开实施路径探究。

    【关键词】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机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12-0062-04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范畴,以往的学者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非学历型的职业技能教育,而对农民工学历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较少。随着农民工日益融入城镇生活,他们对工作稳定性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其中学历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农民工日益年轻化,他们对学历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从社会成员公平教育权利的角度来讲,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畅通其发展上升通道,更好服务“中国制造2025”“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发展战略,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联合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

    一、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

    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提升农民工自身学历和工作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以及保障其工作稳定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智力保障。

    1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升华工程

    如果说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职业提升的基础,学历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升级,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即是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升华工程,甚至是打通农民工更高学历进修的重要通道。2016年3月1日,教育部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教职成函[2016]2号,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

    农民工高等学历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面向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文凭(或相当知识水平)的农民工,提供专科层次或高起本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且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需求的农民工,提供本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由此可见,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提高农民工学历的紧迫性,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显然无法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对高水平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然而,如何实施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更广范围内满足所有农民工的需求,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智力保障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学历教育层次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且农民在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处于缺失地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并非人力资源强国。中国现有近3亿农民工,但普遍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技能水平较低,缺乏学习动机和意愿,这既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减缓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享受着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红利,社会各界一直为高等教育大跃进带来的教育质量下滑而担忧,反而忽略了全国性人力资源职业能力普遍提升的战略意义。因此,解决低水平劳动力需求的传统思维模式(如单纯的农民工技能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农民工职业素养的需求,提升农民工学历和技术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发展和实现市民化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和智力保障。

    3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成为农民工融入城镇的一大瓶颈。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需要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应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持,为培养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城镇化是多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和拉力,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质量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都面临着人才的缺乏,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便在城镇化过程中凸显出来。农民工只有经过层次化的职业教育,才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才能融入现代生产企业、现代经营体系、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从事技术类工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4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是保障工作稳定性的现实要求

    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劳动力资源的最底层,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逐渐彻底脱离土地生产,他们对工作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社会招聘过程之中,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均对应聘人员学历提出硬性要求,这显然是将农民工群体拒之门外,因此催生了农民工学历教育的现实需求。农民工也只有通过学历教育获得公众认可的学历证书,才能更好地踏入稳定的工作岗位。

    二、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机制

    当前的学历教育多以学校教育为主,教育对象均为适龄在校学生,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学历教育课程并获得毕业证书。而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在为生存打拼,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既没有时间全身心按照教学大纲学习,也没有途径获得参与学历教育的机会。因此,要推进农民学历教育,就必须创新开展农民学历继续教育的机制,如农民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机制,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授课途径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教学机制,学历层次、入学、考核等运行机制等。

    1引导机制

    从农民工主体来看,他们缺少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就需要组织管理部门做好农民工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智力型人才。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工转化为创新型人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企业通过内部遴选,将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工送到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习,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进步视角来看,社会的进步需要民众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促进社会进步。推荐各个行业的优秀成员参与到更高的学历教育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是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总体来看,农民工群体对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岗位十分渴望,但却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修学历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时间,这就迫切需要一定的引导机制。

    2教学机制

    学历教育是一项严格的教学工程,结合农民工自身的特征,对农民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严谨的教学机制。首先,从课程设置上看,需要课程设置多样化以及职业化。由于农民工目前的工作类别较多,还存在大量从事技术工种和非技术短期工的农民工,所以,对于农民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农民工实际需求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不仅要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文化课程和多专业的技能课程,包括建筑技术课程、工矿机械课程,还要设置包括特殊工种技术,如焊工、钳工、瓦工、木工等课程,甚至还需要增加职业道德课程,这样才能使农民工将文化学习、技能学习以及职业道德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其次,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开展适宜农民工学习的周末班、夜班等,尽量做到多样化的时间安排。时间不充足是农民工群体区别于适龄学生的最大区别,忙于生存的农民工不可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整天在办学单位就读,因此需要学历教育课程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时间安排。如开设夜校、周末班、农闲季节班,甚至开设师生自主结合的小班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时间安排,尽量满足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再次,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效仿普通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应该结合农民群体特性,确定适宜于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就教学方式而言,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采用短期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理论+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具体而言,针对当前农民工的务工情况,可将实践实习安排在个体生产过程中进行,将岗位工作作为课程实践的对象,通过将理论学习到的内容得以实践,将最终的经济收入情况作为课程成绩的评判依据。这类以“短期集中理论学习+实践”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当前我国的农民工务工的生产模式。当然,还有实践性更强的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如实践性理论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这比较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年级学员。最后,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管理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设定可以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制度等方面来创新。在教学形式上,适龄学生实施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不适应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局限性,对于农民工群体进行学历教育更适合将一年内的闲暇时间分为多个短学期进行教学。对于学业管理方式,比较适合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这样既不耽误农民工的生产活动,还可以给学员以宽松的实践时间,更有助于学员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另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管理模式,如开设青年农民工实践班,使一部分有求学渴望但错过普通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青年农民有入学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单独教学管理,在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可以让他们结合自身已有的实践知识,进行有针对、有目的的学习,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方式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运行机制

    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过程,既要考虑到农民工的职业特征,还要严格遵守学历教育的标准,就需要对教育层次、授课途径、管理制度以及经费保障进行严格规定。首先,建立多级学历层次,疏通晋级通道。作为学历教育中的特殊教育类型,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遵循学历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自下而上的学历教育层次。在我国农民工学历教育中,应建立起初等技能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学历教育层次,形成逐步提高的层次体系。鉴于目前我国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低,所以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主要以初等技能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较少。其中,初等技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农民工群体了解和熟悉生产活动的基本常识,掌握某种技能生产的实践流程,使其能够以最快速度投入到生产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教授农民工群体掌握技能生产劳作的基本方法、机械的操作技巧及农产品的经营模式等,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并理解生产活动的流程和基本原理;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指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进行机械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生物技术的设计、研发及编程等活动。只有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层次,才能吸收农民工群体初步进行非农生产活动,并遵循学历教育的基本教育规律,逐渐成长为高科技人才,形成基层技能生产劳动力到中等职业技术人员再到高科技研发团队的“生产—技术—科研”的现代化生产人力资源库,助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次,多样化的授课途径。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授课途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函授教育及远程教学等等途径,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式为辅的交叉教学途径。使农民工能够充分利用生产活动之后的空闲时间完成学历教育课程。最后,经费支持是实施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包括师资薪酬、教学场所占用费用及其教材等。其中,农民工最关心的是学费及教材费等,尤其是在起始阶段,农民工对学历继续教育本没有多大的兴趣,应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不但免学费,还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民工参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后期农民工学历层次的整体提升打下基础。

    三、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

    1政府组织路径

    农民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参与群体,他们本身很少具有主动参与的愿望。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层次较高、入学考试严格、教学管理严谨的特征,这不是农民工以及高等院校自身可以自我协定的,需要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活动之中,规定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开展农民工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

    2主体参与路径

    个体认知是发挥主体活动积极性的关键。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农民工群体而言,只有让他们认识到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学历继续教育学习。首先,要将国家有关学历方面的方针政策详细地传授给农民工,让学历层次较低农民工对学历的重要性有新的认知。其次,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学单位的主动宣传,将参加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及专业课程设置等细化分解到农民工手中,让农民工对学历教育有详细的认知和自我评判。再次,举办社区或者区域内的学历教育宣讲活动,通过对学历差异下的经济收入分层、学历差异下的就业难易程度、学历差异下的子女教育问题等方面的对比,使农民工群体认知到高学历层次对经济收入、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通过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典型代表讲述自身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前后所发生的变化等,来激起农民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总之,要想调动农民工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热情,其前提因素就是要提高农民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认知。

    3高职院校教育路径

    基础设施是保障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教育场所、教育平台及师资配备等。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有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甚至高等科研型院校均是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另外,社区委员会、各类文化活动中心都可以成为教学场所。在广大农村地区,各地的职教中心均是开展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场所,甚至在村委办公大院都可以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活动。其次,需要教育平台,这里主要指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互联网目前已经进入千家万户,通过互联网进行课程教学也已成为学历教育中的热点趋势,让有条件的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参与学历教育,能够缓解农民工学历教育条件不足、路途不方便等现实问题,这也不失为一种农民工学历继续教育的创新方法。师资配备是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智力支撑,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针对适龄学历学生进行,缺少对农民工群体学历继续教育的经验。所以,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农民工学历教育的师资是当前完善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保障。

    4社会公众认证路径

    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获得社会认可是农民工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时期,社会上逐渐出现多学历证书的分层认可现象,如全日制学历认可度最高,自学考试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则被部分单位的自设门槛挡在门外。所以,农民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并获得的学历教育证书应成为他们在社会生存立足的“敲门砖”。基于此,提高农民工获得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社会认可效度就尤为重要。提高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含金量,需要保证农民工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严格管理,通过学历教育提升农民文化修养和职业能力,只有这样获得的学历证书才能被用人单位所认可,才能获得用人单位对农民学历继续教育证书的尊重。同时,要纠正部分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的层次划分。对于此,政府应该从行政的角度加以规范和约束,避免高等教育中的“985”、“211”现象漫延到农民工高等职业教育证书的认定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6-03-14.http://www.workeredu.org/news/zhengce/59.

    [2]颜平建.关于拓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农民开发人力资源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10):52—54.

    [3]张亚,邱雪梅.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经济师,2013(12):160—163.

    [4]朱雄才.试析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开展农民培训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59—61.

    [5]沈柳.高职院校应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J].江苏农村经济,2011(1):64—65.

    [6]贾海刚,万远英.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农村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4(8):132—136.

    [7]何剑波,王珍.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6(1):26—29.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