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式场景: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封闭式空间叙事

    袁帅 张静

    一、封闭式空间叙事溯源

    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为世人展现了其“洞穴隐喻”的理论,“洞穴隐喻”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在后世一直让人们为之不断思考。虽然洞穴算是一个开放空间,但对于被锁在洞穴里的囚犯来说,却是一个无法逃离的封闭空间,由这个相对囚犯而言封闭的空间,这个隐喻才得以以其深邃的探讨被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也许正可以看作是后世封闭式空间叙事的一个鼻祖,后世由此展开的封闭式空间叙事,也正像这则隐喻一样,展现了复杂难辨的社会百态和人性争端。

    与之类似的作品,如美国法理学家富勒在1949年提出假想公案的《洞穴奇案》,这部反映20世纪各大流派法哲思想的作品,也许启发了未来众多电影作品的创作。在《洞穴奇案》中,富勒以现实中真实的案件为原型,构架了一个有关人性和法律的假想案件。在这个假想案件中,五名洞穴探险人被困山洞,弹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但在临抽签前,提出这个抽签办法的人又收回了意见,但此时其他四人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于是抽签抽到了提出办法的那个人,最终提出办法者被其他四人吃掉。四人获救后,围绕这最终获救的四人是否有罪,各大法官展开了各自的观点论述。在之后的电影创作中,各种被困洞穴的电影故事创作可谓层出不穷,如2008年的《禁入废墟》,2011年的《夺命深渊》和同年上映的《隔绝》,2012年上映的《洞穴求生》,2016上映的韩国电影《隧道》等。

    在洞穴求生类的作品之前,由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汀创作的推理小说《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皆为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封闭式空间叙事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之后的时代被频繁地搬上银幕,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分别在1974年、2001年和2017年三次被搬上银幕。在《无人生还》的故事里,8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了一个小岛,等他们到达岛上之后,却发现给他们发邀请的主人并不在岛上,岛上的房子里只有邀请者临时雇来的管家夫妇。在此之后,来到岛上的宾客们开始一个接一个死去,后來大家才发现,原来来到岛上的这8个人皆曾经犯下过谋杀罪,但却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故事的最终正如题目《无人生还》一样,最终来到岛上的宾客全部死亡。而《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则隶属于其大侦探波洛系列。在该故事中,侦探波洛在由叙利亚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金牛座快车上遇到了一起凶杀案,在列车员和康斯坦丁医生的陪同下,波洛介入了这起凶杀案的调查。在封闭的列车中,波洛最终在12个乘客中推理出了凶手。不难发现,在推理小说中,这种封闭式场景的使用颇多,这种方式也启迪了后世诸如《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作品,柯南的相关电影作品诸如2005年的《水平线上的阴谋》、2007年的《绀碧之棺》、2010年的《天空的遇难船》、2013年的《绝海的侦探》皆是发生在孤岛或者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里的故事。由上,我们或许可以将封闭空间叙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作一个总结,以方便分析。

    二、封闭式空间叙事主要场景

    在电影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封闭式空间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类。

    第一种是孤岛。主人公因某些缘由登岛,最终因为台风、没有船只等原因而无法离岛,因此这些岛屿也就成为了独立于海上的封闭式空间。孤岛场景电影有诸如《大逃杀》《绀碧之棺》《无人生还》《禁闭岛》《侏罗纪公园》等。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都以孤岛为场景展开故事。如在电影《大逃杀》中,主人公是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纪律松弛,所以被老师送到荒岛上进行“杀戮游戏”。在这个故事中,暴力似乎无处不在,但这也是电影所阐述的对于社会问题的揭露,孤岛的场景将这些问题集中性地放在一起,使其集中式爆发。而在相对而言的例如《绀碧之棺》中,主人公则在小岛上遇到了杀人案,一行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同时也被台风困在了小岛上,这种孤岛模式在《侏罗纪公园》中也被使用。虽然观众可能在观看过程中,并不觉得这个场景有多么封闭,但事实上侏罗纪公园正是建立在一个孤岛之上,也正是孤岛的环境,才能让这些侏罗纪时期的庞然巨物们不至于侵入人类世界。

    第二种常见场景是迷宫。在迷宫的场景里,主人公将以复杂的迷宫作为活动场所展开故事。这一类型的代表作有《潘神的迷宫》《移动迷宫》《异次元杀阵》等作品。在2006年上映的《潘神的迷宫》中,12岁的小主人公奥菲利娅在一只蜻蜓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废弃的磨坊,从而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迷宫之中。在影片中,小主人公被告知她其实是地下王国走失的公主,要想回到地下王国,就必须在迷宫中完成三个任务。战争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和瑰丽诡谲的童话世界,被导演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在电影《移动迷宫》中,主人公托马斯在一日的清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个由巨石组成的巨大迷宫中,而与他同时存在于迷宫中的,还有其他一些同样不知道怎么会到迷宫里来的人们。为了离开迷宫,同时也解开迷宫的秘密,一行人走上了解开迷宫之谜的道路。除此之外,1997年上映的加拿大电影《异次元杀阵》也将故事放在了一处高度精密且结构复杂的迷宫之中。主人公穿上了囚犯一般的衣服,没有食物,没有生存物资,想要活命,就只能逃出迷宫,因此一行人利用各种知识,试图掌握迷宫的运行规律,准备逃出迷宫。

    第三种常见场景是封闭式房间、巨大的地下空间等。这种场景有《电锯惊魂》《恐怖蜡像馆》《九人禁闭室》《逃出克隆岛》等作品。一般来讲这种场景通常会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密室杀人模式,即推理类电影;另一种则是恐怖惊悚片,恐怖惊悚片的代表如前面所提到的《电锯惊魂》《恐怖蜡像馆》等,其中《电锯惊魂》更是因为第一部的成功,而制作了六部续作。于2004年上映的《电锯惊魂1》讲述了主人公亚当在一个破旧的地下室醒来,他被绑在有水的浴缸里,而他的对面还有另一个被绑架者劳伦兹戈登医生;而房间里还有一具尸体,尸体的两只手分别握有一把手枪和一个录音机。此后录音机中传出指令,让戈登医生必须在6个小时之内杀死亚当,不然两个人都得死,戈登的家人也会遭遇毒手。与《电锯惊魂》比较相似的作品还有2006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来电惊魂》。故事发生在一栋人迹罕至的别墅里,这栋别墅非常特别,它的外面是湖,后面靠山,女主人公必须逃过杀人犯的追击,才能从别墅中逃脱升天。而在2005年上映的电影《逃出克隆岛》中,主人公生活在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社区里,这个社区深处地下,是一个封闭的地下社会,在这里的人们都普遍接受一个“常识”就是地外的生命都因为核战而毁灭了,但是居民们可以进行抽签,抽中的幸运者将会被送到一个叫“神秘岛”的地方,据说神秘岛是人类最终的净土。而在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主人公最终发现生活在地底城市的这些人其实都是被克隆组织控制的克隆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为本体提供新鲜的器官,这种巨大化的地下空间可以当做封闭式房间的一种放大。此外,电影《楚门的世界》也可以算作这种类型,主人公楚门所生活的世界是由真人秀公司所构建出来的一个巨大的封闭式空间。

    第四种是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独立于海上的轮船,或者漂浮于外太空的飞船或者空间站,又或者是行驶中的列车,都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剧作家在这些场合中展开了极具创意性的故事创作,这种场景的代表作有《雪国列车》《动物世界》《釜山行》《恐怖游轮》《萨利机长》《异形》《水平线上的阴谋》《天空的遇难船》等。1979年上映的《异形》算得上是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早期恐怖类作品之一,在这个片子中,一艘飞船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慎将一种异形生物带上了飞船,由此,存活的船员们展开了与异形生物的生死搏斗。《异形》此后被公认为是一部重新定义了科幻恐怖片的作品,其创造的异形生物更是在此后的数十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恐怖生物美学风格,而《异形》故事发生的太空幽闭空间中的战栗和惊悚,也将这种封闭式空间场景的剧情表现发挥到一个极致。此外,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发生在封闭式交通工具中的电影故事,如《雪国列车》《动物世界》《釜山行》《水平线上的阴谋》《天空的遇难船》《萨利机长》等。2013年上映的电影《雪国列车》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漫画作品。故事中的人类为了治理全球变暖而发起了一场实验,投放出去的试验品却最终导致了全球突如其来的气温下降,幸存下来的人类逃进了一辆安装有永动机的火车上,开始围绕地球进行永无止境的运转。影片利用封闭的列车空间,展现了社会的阶层分化、人性斗争,是自由的死还是平庸的生等议题,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层次较为丰富的思考。与之类似的作品是于2016年上映的《釜山行》,改编自同名漫画,讲述一对父女在一辆开往釜山的列车上遭遇僵尸病毒的袭击,整个列车在瞬间陷入灾难的故事。同样是在列车这样的封闭空间里,同样是展现危难时刻人性的挣扎与抉择,《釜山行》的功力要比前者高出许多,层次感也更强。此外,在2018年夏天刚刚上映的《动物世界》,则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福本伸行的漫画作品《赌博默示录》。该片讲述了男主人公郑开司因被朋友欺骗而背上了数百万的债务,为了偿还债务,他不得不签下协议登上了“命运号”邮轮,并且必须参与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在赢取对手身上的星星标志后,才能获得胜利偿还债务的故事。

    此外,影片《萨利机长》和《天空的遇难船》则是以飞行中的飞机作为故事场景。其中2016年上映的《萨利机长》,讲述了萨利机长在驾驶飞机的过程中,突然被加拿大黑雁撞击,两个引擎突然熄火,导致飞机必须进行紧急迫降,最终萨利机长临危不惧,最终让飞机安全迫降的故事。

    第五种封闭式空间类型可以被总结为非典型性封闭空间。这一类型的代表作有《黑客帝国》系列,封闭式的空间是主人公被智脑操控的虚拟世界。

    三、封闭式空间叙事的模式

    孙建业在《绝境求生: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一书中,将电影中的这种封闭式空间叙事总结为四种模式,一是侦探推理模式,二是灾难拯救模式,三是幸存者模式,四是室内剧模式[1],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封闭式空间叙事模式的电影作品中,主要强调两个关键点,一是“限定空间”模式,二是“限定时间”模式,前者和后者联系在一起使用的时候,通常是为了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塑造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如上所列的电影作品中,《绀碧之棺》《绝海的侦探》《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皆是侦探推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常不具有限定时间,但是主人公需要在限定空间内,找到施行犯罪的凶手。而《萨利机长》《天空的遇难船》等则可归入灾难拯救模式。此外上文所述的《动物世界》《雪国列车》《釜山行》《异形》等则皆可归入幸存者模式中,另外之前上映的电影《一出好戏》也可以归入这个模式。而《电锯惊魂》《九人禁闭室》《楚门的世界》等作品则可归入室内剧模式。

    在以上这些封闭式空间叙事模式中,主人公首先需要身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其次,这个空间内会发生一些变故,然后,主人公会因为这个变故产生驱动力,继而展开行动,在侦探模式里,主人公需要在封闭空间里找到凶手,防止凶手再度杀人;在灾难拯救模式里,主人公需要和其他人齐心协力,防止飞机等交通工具坠毁;在幸存者模式里,主人公需要在突发的变故里努力求生,以使自己成功生存到最后;在室内剧模式里,主人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在非典型性模式里,主人公需要逃离虚拟的假象,来到真实的世界。

    举例最近上映的《动物世界》和《一出好戏》这两部中国电影,来看看封闭式空间叙事如何达到牵动观众心神的作用。

    首先来看《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的故事中,郑开司来到命运号游轮上进行生死博弈,命运号邮轮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封闭式空间,郑开司需要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来集齐星星,没有集齐星星的人将被关进命运号邮轮的监禁室,作为人体实验的对象使用。这种情况就相当于一种幸存者模式,主人公需要成为故事最后的幸存者,因为是在轮船上,主人公没有办法逃离,他只能选择进行游戏。游戏过程充满了诡诈,于是,主人公在不断反转的剧情中如何最终幸存这个模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再来看《一出好戏》。《一出好戏》是一部典型的孤岛求生电影,但其在以往孤岛求生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性博弈和黑色幽默的成分,让这个故事更加地多元。初上孤岛,生存是第一要务,于是,此后一切情节都是为“生存”这个主题服务,观众的注意力被自然而然地抓住,因为观众想要知道这些人将在孤岛上发生什么,想要知道这些人怎样在孤岛上生活,而且还想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这世界上的最后一群人类,这就是剧本得以抓人眼球的地方。

    在以上这些类型之外,上文还总结了一种非典型性的封闭空间,如《黑客帝国》所代表的虚拟空间,主人公被智脑所操控,意识沉浸在虚拟空间中,以为那是真实的现实社会。这种叙事模式是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封闭式空间叙事模式。

    而这种广义上的封闭式空间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封闭式的文化空间,是一种“异托邦”,“电影中的‘异托邦空间,更多呈现为在现实文化语境中已经被反复‘解释并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的封闭性场景空间。如象征对人性和文化禁锢的封闭宅院,或是象征‘规训与惩罚的监狱、学校、医院等所谓的‘全景敞视建筑,以及相对与世隔绝的小镇,等等。”[2]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类型的封闭式空间中,通常都会有一个闯入者,这个闯入者通常有着和原有空间相悖的文化价值观,因此故事变成“异托邦—闯入者”的叙事模式,这与上文的虚拟空间相类似,也是一种非典型的封闭式空间,而这种由于文化上的孤立和封闭所造成的封闭式空间有着文化上和思想上的隔绝性,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比真实的封闭式空间还要难被打破。此类的代表作有电影《狗镇》《美丽新世界》《地下》《飞越疯人院》等。“在“异托邦”空间中,空间内的主要冲突是所谓的“控制环境争斗”,并且“异托邦”自身也“经常预设一个开关系统,以隔离或使它们变成可以进入”[3]。

    结语

    由上,我们几乎分析了所有类型的电影封闭式空间叙事,可以发现故事能够在一个被限定的范围内发生多层反转和突变,主人公会因为一个主要矛盾而采取行动,这个主要矛盾也将贯穿剧情始终,达到从剧情的开始就牵动观众心神的目的,而限定的空间有时又和限定时间相结合,在限定时间的条件下,主人公必须逃离限定空间,或者使限定空间如飞机等安全降落,达到紧张剧情节奏的目的。而限定空间又不具有真实意味上的局限性,它可以具有多元化的定义,不局限于真实“空间”这个层次。

    参考文献:

    [1]孙建业.绝境求生:电影中的封闭空间叙事[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34,

    [2][3]孙建业.论电影中的“异托邦”和“乌托邦”叙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3):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