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同意拆并班”

    吴邵萍

    为了让教师尽快了解小班幼儿的特点,能够有精力全面关照每个幼儿,增加与幼儿互动的频率,帮助小班幼儿缓解入园焦虑以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的做法是:小班每班只招生20名,共招3个班,到中班时再将3个班拆并成两个班。为此,在招生过程中,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跟已报名准备入本园小班的幼儿家长逐个谈话,说明幼儿园的想法和做法。当时所有家长对幼儿园的这一做法均表示理解和支持。二是请法律专家将我园的这一想法和做法写进新生入园协议,并由园长在新生家长会上讲解协议的内容,对拆班和并班的做法作说明,强调幼儿园在安排各班保教人员时是经过慎重研究的,是从最利于孩子的教育和保育、最利于班组成员达到最佳协作度的角度出发的。当时,全体家长都主动在新生入园协议上签了名,表示支持幼儿园的做法。

    到了第二年暑假,孩子们即将升入中班。幼儿园便根据计划,按照发展水平、年龄大小、性别等实际情况将原有的小二班孩子一分为二,分别并入原有的小一班和小三班。为了保证原有的小二班孩子能够较快地融入新班级,我们让原有的小二班的配班教师与原有的小一班班主任教师搭班,保育员与原有的小三班教师搭班。这样保证了每个班级中都有孩子熟悉的保教人员,并且每个班教师的组合力量是最强的。

    方案一公布,家长们马上在微信群里炸开了,他们表示不同意拆并班,不同意换教师,并由家长代表打电话给园长,要立即来园谈判。园长接受了家长的这一提议,放下了手头工作,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园长再次向家长们说明了幼儿园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告诉家长们幼儿园这一做法不是随意的,早在新生入园时就告知了家长,并且把相关内容写进了新生入园协议书中,当时家长们也都签名同意的。没想到家长们并没有接受园长的解释和说明,他们采取“车轮战”,一批接着一批地和园方谈判,一直没有与园方达成共识。为此,园长多次召集园领导班子及相关教师开会,共同商讨解决策略。

    其实,家长之所以不同意拆并班,主要是担心孩子到了新班级,要重新认识、了解同伴和教师,教师了解孩子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会造成孩子不适应。于是,我们针对家长的担忧进行分析,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

    拆并班的工作不能变。因为这项措施并不是某个园领导拍脑袋随意定的,而是经过园办公会议和全体教工根据幼儿园实际多次认真商讨决定的,并且在孩子入园前就与家长达成协议。所以,不能因为家长暂时不理解就改变。不然,家长会以为幼儿园的决定是不慎重的,只要提出反对意见就可以推翻园方的决定。这不利于幼儿园专业形象的树立,不利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不利于家园良好关系的建立。

    班级教师的组成不能变。每个班级的教师组成也是由园办公会议多次讨论慎重决定的,是我们在对每位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与他人亲近关系及每个幼儿可能与新教师、新环境建立情感等进行全面了解、反复分析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各班保教团队的协作性、专业能力的互补性等因素后作出的决定。家长之所以会担忧,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教师各方面的情况,对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和管理也缺乏全面了解。幼儿除了集体学习、午睡和吃点心等活动是在自己班级进行以外,其他的游戏、体育锻炼等活动都是混班进行的,教师一般固定在某个活动场地负责指导,幼儿则是流动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地点。所以,每位教师都有可能认识和指导全园的幼儿,幼儿对教师也都是不陌生的。即使是集体学习活动,也有教师走班的情况,教师会到全园各个班去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同时,因为幼儿园开展混合游戏和体育锻炼活动比较多,所以孩子之间大多也熟悉。对一个孩子来说,好朋友不仅有本班级的,还有其他班级的;不仅有相同年龄组的,还有不同年龄组的。

    尽最大努力通过假期家访消除家长的担忧。我们要求教师在家访前通过向前任教师了解、观看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录像等途径了解班里每个幼儿尤其是新分到班里的幼儿的特点,包括幼儿的优势、不足、兴趣爱好等,家长的一些相关信息及其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重视程度。这样,教师在假期家訪时不仅能够喊出幼儿的名字,还能够说出幼儿的喜好及其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具体表现,并能与家长交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对教师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为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使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经过集体商讨,我们预先确定了工作策略。比如,根据我们分析的家访工作的难易程度,对家长进行分层、分类,然后分别开展工作,使家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依据家长对拆分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说服工作的难易程度对家长进行分层。比如,可以说服的,经过努力才能说服的,不一定能够说服的。其中每层还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在最难说服的家长中,有的确实是担心孩子的发展,从孩子是否适应新教师、新班级来考虑问题;有的则是不讲道理,全面否定幼儿园的一切说法和做法。为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同原小班的教师再一次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进行分析,努力做到准确了解家长的态度和想法,以确保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

    确定家访的时间。其实,前期我们已经与所有家长进行过交流,详细阐述了幼儿园采取这一做法的原因和意义,也针对家长们的担忧从幼儿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我们认为需要给家长一个冷静、消化的过程。所以,把原定7月初开始的家访推迟到7月下旬。同时,决定对易做工作的家长先开始家访,对最难做工作的家长放在8月底家访。事实证明,分时段安排家访,让家长有时间消化、理解幼儿园的理念和做法,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有效解决问题是有利的。特别难做工作的两位家长在了解到教师已对其他幼儿家长家访过时,非常着急,主动给班级教师打电话,请求教师去家访。教师去家访时,这两位家长对事件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对比较难做工作的家长,由园长与班级教师一起家访。园长参与家访,一方面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对他们意见的重视,另一方面让教师感受到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提升迎接挑战的勇气。对最难做工作的家长,由园长、副园长与班级教师共同进行家访。大家齐心协力多角度地与家长沟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家访的有效性。

    家访前,我们组织教师专门研讨不同类型家庭的家访工作该如何切入,教师家访时该怎么说、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家访时,我们要求对幼儿来说是“新教师”的教师先与幼儿互动,比如与幼儿打招呼,准确叫出幼儿的姓名及昵称,与幼儿玩曾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这样的策略不仅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了解,唤起幼儿对教师的亲近感,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并不陌生,验证了幼儿园课程组织和管理中采用的混班制等做法是真实有效的,从而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严谨的管理、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家长的担忧。

    经过全园教工的努力,本次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这一件事也让我们认识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我们组织全体教工进行讨论、反思。大家认为,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获得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家长虽然签了协议,但不代表已经认同拆并班的举措。所以,幼儿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充分地理解、认同协议内容。在拆并班或换教师之前,要将家长分级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交流,取得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有效防止群体性反对事件的发生。

    2.加大对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理念和管理的宣传。在日常工作中,要让家长充分了解、体验到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的混班、混龄及教师不固定制等的做法。从小班入园起,就要帮助家長逐步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不是固定于本班级的,同伴交往也不限于本班幼儿,与教师互动也不限于本班教师。要通过日常沟通、家长开放日、志愿者活动、家长会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帮助家长理解和接受幼儿园开放教育的观念,让他们体验到幼儿园这一教育举措的优势及其给幼儿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果直到事情来临时才向家长解释、说明,容易导致家长抵触排斥,从而造成家园矛盾。

    3.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高频率地让教师与家长互动,增进家长对教师的了解、认同。如果家长和孩子对幼儿园的每位教师都没有陌生感,家长就不会因孩子进入新班级、接受新教师而焦虑了。同时,教师要树立“全园孩子都是自己班级孩子”的观念,日常见到幼儿园里的任何孩子及其家长都要主动热情地问好。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为了解决本次事件引起的家园矛盾,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班级教师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体教工整整一个暑假没有休息。所以,我们认为在空间资源、保教人员等条件充裕的情况下,幼儿园应尽量减少拆并班情况,以减轻家长的焦虑,减少家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