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模式

    岑海燕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以教师的内容讲解为主,表面上看似教师讲解了非常多的内容,但凸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构建少教多学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

    一、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少教多学强调的是课堂中的教和学的相互依存,并非像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个完整的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少教并不是不教,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平衡好教和学之间的关系,让教和学更加和谐,实现教、学之间的互动。

    少教多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引导和组织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無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注重的是精讲而不是多讲,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己重要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而教师则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精讲,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学习任务: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母亲不仅督促“我”学习,还教“我”做人。那么母亲是怎样教“我”做人的呢?母亲是怎样和“我”的大嫂、二嫂相处的?怎样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找出答案的过程中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品质和性格?以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

    少教多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提炼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在思考中掌握阅读内容,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价值,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才是学生思考的重要动力,也是真正发展学生探究思维力的重要举措,学生也只有在问题思考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阅读文章主旨,从而在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和愚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完之后总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提出问题:皇帝自己看新装是怎样的表现?大臣和官员去看新装是怎样的表现?百姓看新装是怎样的表现?等问题,让学生多多思考,带着问题来阅读,最后通过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掌握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并体会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和愚蠢,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环境之下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少教多学,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就可以提出一些辩论观点和问题。让学生讨论节选中凤姐、鸳鸯和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从哪里可以体现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分组交流沟通,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同时还学会了分析人物性格和特点?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更为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少教多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