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汤玉华 彭少斌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科研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研究”(19JDSZK069)和2019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及2018年广东特色创新类项目“构建广东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研究”(2018GWTSCX00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汤玉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彭少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07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

    对于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研究成果来看,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当下极端重要的课题,并上升至战略研究的高度。学者专家对于新形势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绩以及相当的成果呈现。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所呈现的新特点、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科学地把握当今新形势,找准主要矛盾,对症下药。要站在战略全局性高度,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战略系统布局,并提出战略思维、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具体的战略实施方案和战略保障。要在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对具体每项战术的实施做了深入思考,如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评估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对国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和借鉴。

    真正把办好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建设,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形势,以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意识形态建设、教育教学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多学科综合、多角度透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宏观、微观问题进行分析厘清,找寻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存在的政策战略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协同创新、教学效果等主要问题。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分析不够彻底和深入。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界对于当今新形势的把握不够彻底深入,大多都为泛泛而谈,对新形势的分析研究较为浅显且表面。新形势是办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大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思潮涌入,“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信息化、科学化、国际化等时代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新形势下所出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个别的、局部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复杂的、全面的、整体的系统问题和系统危机。因此,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以及新形势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与机遇,应该站在全方位视角,系统地进行分析思考,思考新形势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以及新机遇,分析其出现的深层原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厘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对将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等。因此,对于当前新形势,从现象到本质,从深层原因到目前的状态,从宏观层面大环境的发展,到微观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变化,我们都要进行系统仔细的分析研究,只有将新形势分析透彻了,我们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全方位的部署,提出合理战术。

    二是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站在"战略研究"的高度来办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现在还不多。很多青年学者,由于目前自身的学识以及经验的欠缺,还不能全面且系统地把握“战略研究”高度,缺乏战略性思维和大局意识。对于中央及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项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策文件,讲话精神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细微,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形势的把握不够到位,自然没法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考。因此,目前学界对于新形势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内容、战略部署、战略保障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学界也没有达成一致观点。因此,站在战略性高度,研究如何办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最终能够达成战略一致,其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力度有待加强。有鉴于此,将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转型、主导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站在战略高度,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全面铺开。

    三是聚焦到战略实施的具体问题上,当前关于教材建设、课程评估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教学依托点,教材的優劣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也有对于教学内容的探讨,然而大部分都聚焦于从整体性的角度阐释课程内部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关联,或者课程内容的特征等等,对于落实到教材本身的编写等问题提及较少,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如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融进教材的研究相对不足。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问题,倡导“有效教学”[2],强调对教学效益、教学结果的可测性和量化分析。从而导致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教学评价,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四是思政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完整、立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课程结构之间的有机关系不够明晰,缺乏选修课程的辅助补充,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立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本科课程包括五门课,同时还应增设相关选修课,内部关系处理不顺,影响学生学习内化接受。还存在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衔接问题。研究生课程各个高校没有形成统一模式,做法不一。研究生的思政课各个学校各自为真,没有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偏离或远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晰。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呈现拼凑、块状、无衔接等缺点。课程内容设置没有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同时,缺乏一些辅助选修课程的补充和衔接,难以形成全面立体思政教育育人课程体系,从而影响培养高校大学生忠于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的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内容很多还停留于前人的论断,难以回应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新发展新变化。有些课程内容与现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解释现实、批判现实的功能缺失,现实的说服力不够。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对策思考

    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一是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整体性的理论创新和主导引领功能。任何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无不具有明确的主导性,没有主导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复杂多样局势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战略研究,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等来指导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为科学的精华部分基础上开拓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无论是在真理性还是价值性方面,马克思主义都远胜于各种社会思潮。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身特性来看,则指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系统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起引领、统帅作用”[3]。高度凝练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思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主导方法、主导载体、网络主导以及管理主导等。

    二是深化与拓宽国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经验与启示。较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对国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或者说国民教育等的比较和借鉴方面,通过整理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在对中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做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对国外的经验的介绍与借鉴,如国外相关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教学方法的借鉴等。国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起到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意识形态建设、教育教学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战略关系,明确高校思政课的战略定位、战略意义以及战略转换的必要和可能,明确战略方向和目标,探寻战略转换的规律性特点。

    三是开展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科学设置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教学方法的借鉴等。转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起到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从评价环节、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做全面的考察。其次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有机衔接,实现各层次思政课之间的有效衔接,以防止出现过去的内容重复、反复教育的局面,即中小学、大学内容的重复,以及教育内容的颠倒等等。大学与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既有明显的差异,又一脉相承,但当前对思政教育课认识的偏差及内容缺乏整体规划等因素,影响着大学与中学思政教育课的有效衔接。

    四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代转换。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方法途径上,过于陈旧和生硬,不利于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接受的实效性不强。部分学生呈现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丧失等不良倾向。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指导理论、制度安排、教育内容和实践参与等方面作出战略创新,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从制度安排和设计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养人;課程设置和教材教学方面进行内容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参与方面进行实践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

    参考文献:

    [1]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朱小蔓.祝贺·致敬·期待[J].教育研究,2014(4):22-26.

    [3]王健敏.社会规范学习心理与品德建构[J].教育研究,2010(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