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海戏花旦行当的表演

    白雪

    【摘 要】从淮海戏花旦的行当角度出发,以淮海戏传统剧目《催租》中双姐人物的表演为例,剖析花旦的表演特点。在明确自身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善于学习京剧、昆曲的传统花旦剧目的优点,使淮海戏花旦的表演减少随意性,相对提高规范性。

    【关键词】淮海戏;花旦行当;表演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010-02

    淮海戏的剧目可分为传统戏与现代戏两大类,传统的剧目共计有三十二大本和六十四单出,现代的剧目基本上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多为革命题材或两三人表演形式的生活小戏。而在这些剧目中,以花旦行当为主的在淮海戏剧目中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可以说是有很大分量的。在淮海戏旦行中,按人物的年龄、性格可分为五种旦:正旦(即青衣)、花旦、彩旦、老旦、武旦。在花旦角色中,由于身份、性格的不同,则又细分出五种:闺门旦、耍笑旦、奶小旦、武小旦和丫头。

    闺门旦比如《三拜堂》中的叶金莲、《皮秀英四告》中的黄桂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淮海戏的闺门旦与昆曲的闺门旦不同,剧目中人物的身份虽都是大户千金小姐,但由于淮海戏的剧本内容来自民间故事,没有昆曲剧本那么高的文学性和严谨规范的表演程式,在塑造人物时程式动作相对自由,角色性格也活泼开朗一些。

    耍笑旦又称小花旦和风流旦,如传统剧目《催租》中的双姐、《骂鸡》中的李玉花、《扇坟记》中的尤瑞莲、《马前泼水》中的崔氏等,这些人物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果断敏捷,多以手绢或扇子为表演技巧,剧目基本为生活小戏和爱情戏。

    奶小旦又称娃娃旦,如《秦香莲》中的冬梅、《莲花庵》中的宝童、《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中的童儿等。扮演的角色多为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花旦表演中是最贴近生活的,念白以本白为主。

    武小旦又称刀马旦,如《樊梨花点兵》中的樊梨花,能文能武,念白是大韵夹小韵,也较重唱功。

    丫头也是剧目中人物的称呼,如《鲜花记》中的丫头、《小金镯》中的丫头,与耍笑旦的人物性格比较相似,年龄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老练而世故,在表演上,语言风格比较质朴自然。

    这些花旦角色的剧目因故事取材于民间,剧本内容通俗易懂,一个个朴实可爱的人物又各具鲜明特色,含有泥土馨香,富于生活气息,是最受淮海戏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因淮海戏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一直坚持以服务农民群众为自身特点,花旦人物形象在老百姓心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也在淮海戏表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李玉茹指出:“剧目和表演,相辅相成,讨论表演,必须建立在剧目之上。”①每个剧目有它自己的意义,剧目内容也使演员因故事情节的需要,创造出很多独特的程式动作和技巧,剧目与表演艺术是同时存在的。说到剧目,每个剧种或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比如昆曲的《牡丹亭》;《红娘》是京剧荀派的代表剧目;提到越剧大家都知晓《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代表剧目也体现着一个剧种和流派的表演艺术特色。淮海戏剧目题材的产生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使花旦行当的表演富有朴实又幽默的风格色彩,也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常演的剧目多数是以花旦角色为主的,如《三拜堂》《樊梨花点兵》《催租》《骂鸡》《赶集》《回娘家》《拾稖头》等等,这些剧目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每个人物性格鲜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老百姓喜爱。

    淮海戏传统剧目《催租》讲述了地主管家张福来是个狡诈又好色的人,在催租途中路遇借粮的双姐,见她相貌俊美想要调戏,反而被淳朴又机智、勇敢的双姐戏弄得狼狈不堪。《催租》由淮海戏杨派创始人杨云发先生和他的爱人朱桂洲老师编创合作演出的传统折子戏,1957年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观看他们两位演出后十分赞赏,在他的《新春观剧随笔》中写到“正因为他们来自农村,所以演出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是曲调和表演都非常朴实……戏演得很生动,哏而不俗,嘻而不谑,蛮有风趣,也极具讽喻。”②下面将分析两位前辈艺术家在剧目中是如何运用程式动作,以技传神,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表演对比两个行当之间的不同,从而对淮海戏花旦行当的表演艺术特色能有更好的认识。

    在每个剧目中,必定有精彩的表演技巧被观众喝彩,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催租》中张福来想调戏双姐,足智多谋的她假意答应与张福来回家,巧妙地让张福来心甘情愿地把毛驴给她骑,双姐一边夸赞毛驴一边有目的地加快速度,当他得知中计之后,两人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跑”。③杨云发和朱桂洲两位前辈分别用不同的身段台步、人物之间舞台调度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表演节奏的变化也因故事情节发展和剧中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充分表现在这个“跑”上。双姐成功骑上毛驴后对二相公张福来说:“那走啊”,打驴“拖鞭”后起腔唱:“走啊,你這啊毛驴真不嚷”!在唱“你这啊”的时候眼睛要看着二相公,随后眼神转看到骑着的毛驴,此时一定要有内心活动,这样的眼神表现出来才不会空洞。现在许多青年演员表演这段时只有美滋滋的表情,没有实质内容,不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体验真正的内心活动。记得我刚从艺校毕业参加工作时,有幸向朱桂洲老先生讨教了这出戏,她说双姐这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两层情感内容铺垫:一是拿到毛驴胸有成竹高兴的心情;二是在转看毛驴,唱“嚷”字的时候眼睛要“撑”劲一下,把毛驴当成张福来,内心独白是想着他后面会有苦头尝。“嚷”字后的虚字“啊”音中,瞟一眼二相公后,再一涮鞭的同时将眼神带到正前方,这样交代能让观众明白好戏还在后头呢,与观众这条线也不会断掉。这句唱结束后两人用了一个面穿袖接两个大翻身,脚底的步法基本不停,这一组动作表现双姐骑驴第一次加速后两人之间拉开了较小的距离。在下场门中双姐用“小扭步”前头走,二相公用“短步走”随后跟,形成了一个斜线的舞台调度变化,然后二相公接唱:“几乎啊叫我赶不上,我的心花已怒放,今晚又要做新郎(哎)!”杨云发先生在这句唱中用了嬉戏滑稽的表情。“做新郎”时候为了表达人物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创用“上下抛袖”的程式动作使表演生动、风趣幽默,让二相公这个丑陋的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在“小扭步”中双姐接唱:“我叫你猫衔尿泡空欢喜,两条狗腿赶不上。”朱桂洲先生把生活中口语化的词放入唱腔中来,既让观众有想象的空间,十分有趣味,又通俗易懂,这两句还要唱出双姐有把握而肯定的态度,在“两条狗腿”时把眼神带到身后张福来的腿上,一是吸引观众注意力,交代清楚;二是为剧情结尾中张福来狼狈不堪的下场作好铺垫。在“赶不上”时候,两个人脚步随着音乐节奏的快转向慢,唱到“上”字的尾音时又由慢转向快,这样渐慢渐快突出了紧随在双姐身后的张福来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状态。双姐再加一个“涮鞭”,回转身小圆场至上场门,两个人之间又形成较大距离的斜线调度,张福来(白):“大姐哎,你慢点欧,等等我呦”,双姐(白):“二相公,你看这天色不早了,我们早些回家不好吗,(看一眼张福来,心中暗喜并嘲讽着说)哎呀呀,你这人怎么还不如这驴的嗨!”张福来(白):“大姐呀,那驴是四条腿,我才两条腿,怎么能如那驴嗨!”两人之间的对白一定要说出相差较远的距离感。双姐听他这么一说便“涮鞭”打驴准备进击,两人同时变“划步”,接下来这圈“跑”在走小圆场的舞台调度中,随着音乐节奏由慢到快,双姐先是一打驴变“抱鞭”动作,用“交叉拗步”来表现生活中骑驴时的颠簸起伏,张福来此时为紧随双姐,用“踢步”“飞毛步”来表现这时候他的心思烦乱。音乐逐渐加快,舞台气氛也越发紧张,双姐又用“前后踢步”“踢步”在前头跑表现飞奔动作,张福来在后头拼命追赶。这些步法的创造是朱桂洲老师吸收了民间歌舞中跑驴的舞蹈动作,又将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典型动作,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后,融合在舞台表演中,让生活的真与艺术的美达到了一个高度统一。两位前辈的表演朴实,可以看出他们在掌握好基本功的同时又深入体验生活,以生活为基础,以程式技巧为手段,根据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情感需要,创造出富有个性、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角色形象,两位前辈在表演上彼此衬托,舞台效果十分强烈,深受观众的喜爱。

    淮海戏花旦表演艺术是经过无数前辈艺术家的努力、实践和探索,让花旦行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淮海戏表演艺术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地位。继承好前辈艺术家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学习和掌握好传统剧目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基础,所谓继承首先就要学好基础。在淮海戏花旦的传统剧目中,有大半剧目现在只能在文字资料中看到记载,这就意味着这些剧目中的表演技术也失传了,很让人惋惜。对于常演的传统剧目,不但没有老戏常新,还越演越不精彩,这不是传统经典剧目本身的问题,而是青年演员没能继承好前辈们的表演艺术,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功不扎实,二是对于剧目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不能够吃透彻,不能以情动人。我们青年演员只有扎实掌握好基础,善于吸收学习京剧、昆曲表演中的精髓,为淮海戏花旦的表演程式进行规范,再根据自己剧种、行当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的不同,在规范的程式中求变化,结合并运用到自己的花旦剧目中,才能塑造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人物形象,彰显出淮海戏花旦表演艺术的魅力。只有把传统的剧目学扎实、吃透彻,才能掌握更多表演程式动作,才能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基础上再去创新,继承时保留特色,创新时彰显特色,这样才会让淮海戏花旦行当表演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注释:

    ①引自《李玉茹谈戏说艺》,第1页“论花旦表演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②网页:中国戏剧网,淮海戏杨派创始人——杨云发,作者:江苏省淮海剧团,2015年7月28日.

    ③《江苏戏曲志·淮海戏志》,剧目选例《催租》,第187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李玉茹.论花旦表演艺术.中国戏剧,2007年07期刊.

    [2]小翠花(于连泉)口述,柳以真整理.京剧花旦表演艺术.北京出版社,1962年5月出版.

    [3]涂沛主编.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