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机械工”和“小主人”

    崔惟 杨雅萍

    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子主题“欢腾的国庆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祖国标志的国旗成了推进主题活动的重要元素,许多班级陆续开展了“制作五星红旗”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让我们走进某大班活动室看一看。

    一、觀察

    这个个别化学习活动名为“制作五星红旗”,其目标是“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材料包括红色长方形卡纸、黄色彩纸、剪刀、胶水以及用于放置作品的篮筐。区域一角展示着五星红旗的图片和折剪五角星的步骤图,墙上张贴着孩子制作的几面国旗,周边是对国旗构成元素的归纳,比如,五星红旗上有5颗五角星,五角星有5个角,4颗小星星环绕在1颗大星星右侧,等等。

    我们观察到,30分钟内,对这份材料感兴趣的幼儿不多,只有两名幼儿选择。A幼儿边看步骤图边剪五角星,用同样大小的黄色彩纸剪了5个相同大小的五角星,把它们贴到了红色长方形卡纸上,其间并没有关注5颗星星该如何正确排列。完成制作后,A幼儿把国旗放进篮筐,随即离开。B幼儿在剪了一个大五角星后,对照墙上张贴的五星红旗图片,又选了较小的黄色彩纸陆续剪出了4颗小五角星。他拿着作品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我做好了,我可以去其他地方吗?”教师看了一眼国旗,说:“你的国旗做得真好!”随后点头答应B幼儿的请求。只见B幼儿迅速把国旗放进篮筐,去语言区看书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这两个幼儿就像“机械工”,看着步骤图完成制作任务了事,对制作结果也没有任何期待。

    面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我们意识到教师在设计与组织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对“我是中国人”主题关键经验的内化不足,该活动设计更多指向认知目标(认识五星红旗)和技能目标(掌握折剪五角星的方法),忽略其内含的情感目标(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其次,教师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策略存在不足,该活动在环境创设、情境营造、评价角度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二、研讨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有机融合主题关键经验与领域经验,有效推进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的难点。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园研讨活动。我们先请原设计教师出示案例照片,讲述案例故事。接着,我们通过问题引导教师们聚焦案例中幼儿的行为,反思问题、分析原因,在共同对话中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构建经验。

    首先,我们探讨“要不要投放这一材料”,引导教师们思考:“你觉得孩子喜欢这一学习材料吗?你觉得造成孩子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既然孩子不喜欢,是否可以去除这一材料?为什么?”经过研讨,大家认为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就包含了“认知标志(国旗)”的目标,需要教师通过环境和材料支持幼儿对这个主题关键经验的学习。孩子们不喜欢这一材料的原因是该活动以技能学习为主,操作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孩子的作品不够重视,无论孩子制作得如何,作品都被放置在篮筐中,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也没有将作品有意识地呈现在环境中,促进孩子的分享和交流。教师缺乏激励策略,孩子没有体验到成功感,导致孩子对材料的关注度和学习的持久性难以保持。

    其次,我们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材料既达成认知与技能的目标,又达成情感的目标”。通过研讨,大家达成了共识:制作前,要让孩子通过视频或图书故事了解国旗的由来和特征。材料投放前的经验储备很重要,可以让孩子找找有国旗的地方,想想国旗升起的瞬间,看看佩戴国旗图案的解放军的抗震搜救等视频,并融入教师的讲解,让孩子对国旗的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国旗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带着情感制作国旗。为了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开展“美丽国旗”的评选,这也是检验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国旗特征的方式。教师后续可以开展“小小升旗手”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固定时段把自己制作的国旗升起来,体验担当升旗手的自豪感。有了这样的驱动力,孩子制作国旗时肯定会更主动、更持久,既可达成认知和技能目标,又可丰富情感体验。

    再次,我们探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目的是研究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策略,让材料的调整凸显“孩子学得主动,教师教得有效”的理念。通过研讨,大家想出了种种策略,认为可以从活动名称、活动情境、材料提供、检验反馈等几个方面激发学习动机,让幼儿感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更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活动名称方面,这一材料的名称如果能从“制作五星红旗”改为“我是小小升旗手”,就会更具吸引力,让孩子自然地联想到升旗的情景,从而更加期待游戏结果。在活动情境方面,如果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把孩子带入真实场景,就能从情感入手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到了国庆节,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上街寻找“国庆的风景”,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满街的国旗就是一道风景线。在材料提供方面,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材料,以便幼儿进行挑战性的学习,比如插塑搭建、泥工塑形、绘画等。孩子制作五星红旗的表征方式多了,就能产生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在检验反馈方面,教师可以让孩子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者,把“让教师来评价”变成“由同伴或我自己来评价”,从而在参与检验、评价和反馈中产生学习动机。只要在环境中有意识地呈现五星红旗的实物、图片、照片以及孩子调查来的资料“国旗出现的场合”等,孩子就可以通过对比检验自己制作的五星红旗的特征有否显现。在评比“美丽国旗”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学习制作经验,同时对同伴作品作出反馈与评价。其实这是另一种自检,有助于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如果自己制作的国旗可以被用到升旗仪式中或张贴到主题墙上,孩子就能体验到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调整

    在研讨的基础上,原设计教师对材料进行了调整,增添了橡皮泥、百变积木等。在环境创设方面,除了提供《国旗大全》、制作五星角步骤图给予孩子技能上的支持外,还提供电子书《国旗小故事》、国旗在各个场合升起的视频等种种融入情感因素的支持。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与材料积极互动,带着情感有目的地制作国旗,原来的“机械工”变成了“小主人”。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参与到“美丽国旗”的评比中,看到自己制作的国旗冉冉升起,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我是中国人”的情感体验。除了把做好的国旗展示在班级环境中,他们还把纸制国旗贴到自制的小图书“五星红旗升起来”中,再现五星红旗升起来的各种场景。他们还扩大了对制成品的运用,比如在幼儿园合适的地方插上自己制作的国旗。他们还做了一些国旗送给弟弟妹妹,在得到弟弟妹妹的感谢后,他们的制作更有动力了。

    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保持了一个月之久,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设计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聚焦主题关键经验,从激发孩子动机入手赋予活动材料更强的生命力,让教师的“任务”变成孩子自己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是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是符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是拥有让孩子持久、创新地玩的空间的,是能让孩子看到作品的“用武之地”的。看着孩子喜欢玩、持久地玩、有情感地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站在孩子角度研究活动设计及材料投放、环境支持的重要性。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行动,相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机械工”会越来越少,孩子个个都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