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校课堂空间中的权力运作

    马子鹏 陈怡婷 戴欣茹

    摘 要:随着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改革课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的主题。文章基于微观权力理论,对课堂空间的結构、课堂的参与者的权力位置进行剖析,旨在为课堂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性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课堂空间; 微观权力;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144-0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就处于不断变革中,学者们大多认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堂空间结构的封闭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于是,变更课堂空间结构,赋予学生权力,让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成为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主题。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课堂空间中权力关系的运作机制呢?

    在阅读法国思想家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一书后,笔者接触到了微观权力理论。福柯关注的不是那些宏观的国家权力、政治经济权力以及制度权力,而是渗透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局部的、微小的权力[1]。这一理论为我们解读课堂这一微观空间提供了良好视角。

    二、相关概念解读

    1.何为规训

    在福柯眼中,规训是权力运作的一种新技术,其帮助权力干预、训练和监视每个肉体,同时还是制造知识的手段[2]195。规训的目标是对个体进行全面且完善的塑造,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笔者认为,学校中的规训渗透在教育各个过程与环节,对知识的传授及对人的训练与约束都产生了影响。规训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教育的标准和规则来影响学校教育,并潜伏于师生的行为中。

    2.何为微观权力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不同于国家政权的权力和法律的权力等权力。笔者认为,微观权力应当是非中心化的、多元化的,还是分散的、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如监狱、军队、工厂、学校等等,使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此外微观权力下的关系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性控制关系,而是相互交错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权力的控制者。

    3.何为课堂空间

    在我们日常认识中,课堂是一种秧田式的空间结构[3]。教室前部是讲台、黑板和多媒体屏幕,这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区域;教室中部有若干整齐摆放的课桌椅,这是学生的学习区域;教室后面有一个书架,摆放学生爱阅读的课外书籍;后面墙壁上是板报等。这是我国学校典型的课堂空间结构。笔者认为课堂空间应当不仅仅是指物质化的教室,而是应该是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内所有的交流互动构成的一种关系网络,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和经历着的空间。

    三、课堂空间结构的微观权力运作分析

    课堂空间是以教室为载体的,主要由讲台、座位、墙壁三者组成。笔者将从教室整体、讲台、座位、墙壁4个角度对课堂空间中的微观权力运作进行剖析。

    1.全景敞视的监狱——教室

    教学楼里的空间设计遵循敞视式建筑的原则,所有教室都沿着走廊排开,每间教室大小相同,犹如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监狱里的牢房。教室的前门和后门都有安装透明玻璃窗户,可方便老师查看班级纪律。“把一切变得明显可见,来行使权力”[2]。福柯书中的监狱在阳光照射下一切行为都清晰可见。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能够观察到班里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的目光如阳光一样,可以照耀教室的每个角落。

    笔者认为,学生上课中时刻坚信自己被教师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做出的开小差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权力的挑战,这样学生们就不能时时盯着老师看,只能循规蹈矩。如今教室中摄像头的普及,可谓是真正的360度无死角空间,毫无疑问增强了权力的监控强度。

    2.监督的眺望塔——讲台

    讲台是整个教室的最高部分,同时也代表着权力的最高点。教师常处于讲台之上,是整个教室内权力最大的人。讲台下全体学生则位于与教师相对低的位置,这种的空间结构正好将教师和学生分成两个权力主体,体现了两者权力的大小不同。讲台就好似全景敞视监狱中的眺望塔,可以将下面的一切情况尽收眼底。笔者认为,教室的控制与真正监狱不同的是,教师可以从讲台上随时下来,到学生身边,对其进行规训,权力行使也更加灵活流畅。

    3.等级式的权力网——座位

    我国的初级教育课堂中分为优生座位和差生座位。中间最靠前两排的位置往往被称作学霸区,集中为优等生,两侧座位被戏称为平民区,集中为中等生,最后排的往往坐的是差等生,被称为学渣区。此外,在讲台附近或者教室最后方,教师往往会安排“特殊座位”,这是教师用权力隔离学生,断绝其与其他学生的互动。这表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力的不对等,每个学生都被教师用权力支配。

    每个学生在课堂空间编排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该位置是等级排列,就像一张大网一样,而教师就是处于这张网的顶端。教师使用自己权力通过不同的定位来区别对待各个学生,但这种安排并不是给它们一个固定的位置,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行为和学习排名在课堂座位分布中流动[4],他们的权力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4.隐性的规训区——墙壁

    近距离观察教室的墙壁,不难发现两侧的墙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语、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制度。后面墙壁往往是黑板报,上面一般每周都会更换展示主题,板报内容必须反映体制内的主题。最前方的是黑板,教师用其来传授知识,学生也更好地掌握。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黑板上的内容来体现自己的知识与权力。这些被是权力运作的隐性规训。

    笔者认为,墙壁上的东西虽然不像教师发出真实的言语,但长期处于课堂空间中的学生终日被这些隐性的规训影响。墙壁上的内容像一张永不关闭的大嘴向学生不断宣讲自己的道理,权力则通过这样的渠道直达人的身体,影响人的心灵[5]21。

    四、课堂空间参与者的权力位置分析

    课堂空间中的参与者为教师和学生,由于双方角色定位的不同,二者的权力位置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1.教师的权力位置

    教师在课堂空间的位置是比较特殊的,在整个教室中是权力的顶端,具有监督和惩罚的权力。虽然现在的课堂改革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教师依然在课程安排、维持课堂秩序、带领班级等事务中占主导作用。

    任何权力的运作都需要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中[6]。权力位置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所决定的,教师在知识储备、人生经验等方面都比学生具有明显优势。笔者认为,二者在课堂中的交流互动中,彼此之间的差距使得弱势的一方更依赖于强势的一方,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优秀与强大后,往往会产生一种信任与依从。但随着学生成长,二者之间的力量差距不断缩小,这种依从和信任程度会下降,教师在课堂空间的权力主导位置势必会动摇。

    2.学生的权力位置

    学生无疑是课堂的主体,从数量看,学生在课堂空间中占有绝对优势,从教学目的看,课堂教学根本上是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服务。教师使用权力规训学生是为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还课堂于学生”策略得到不断的推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彰显。但笔者认为,学生在课堂空间中的权力位置依旧处于很尴尬的状态,虽是主体,依然处于权力的弱势地位,其一切行为都将受到教师权力的规范。

    五、结语

    课堂空间中,教师和学生互相行使着不同权力,影响着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空间是被权力架构起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是社会的,因为它包含了师生进行的人际互动。如何打通课堂空间内的权力运作,促进空间内双方实现良性互动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良性互动便是指教师运用权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教师对学生不应采取全方位的监督与限制,应减少控制,必要时进行适当规训。因此教育改革之道仍很漫长,改革课堂空间权力结构过程中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等待破解,期望将来的课堂空间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于伟,戴军.福柯教室中微观权力理论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2005(02):138-143

    [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5,375

    [3]卜玉华,钟程.课堂空间中儿童形象的产生机制:权力抑或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學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6):27-35

    [4]刘丹扬.规训权力在学校场域中的运作[D]东北财经大学,2015

    [5]王建民.福柯权力理论视野下的课堂交往研究[D]山西大学,2014:21,26

    [6]李松林.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