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OF架构的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及策略研究

    万绚 李财富 方黑虎

    

    摘? 要:随着 Web3.0 技术的发展,LAM合作中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被改变。本文运用服务创新领域的STOF架构,结合 Web3.0技术及其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特征,构建了 Web3.0时代的LAM信息创新服务模式,并提出了服务、技术、组织、财务等方面的实现机制和策略。

    关键词:STOF Web3.0 LAM合作 创新服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3.0 technology,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in LAM cooperation has been changed. This paper uses STOF framework in the field of service innovation,combines Web 3.0 technology with its personalized,intelligent and precise characteristics,constructs the LAM information innovation service mode in the era of Web 3.0,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service,technology,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Keywords: STOF Web 3.0 LAM Cooper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在當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下简称LAM)合作已经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依靠Web3.0技术打造新型LAM合作的服务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本文运用创新服务领域的STOF模型,整合技术、组织、服务、财务等诸多要素,来提炼“创新服务”元素,阐述创新服务的基本框架及实现机制,改进和优化服务流程,为LAM合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LAM合作创新服务的STOF架构

    1.1 Web3.0时代的LAM合作。Web3.0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统称,是本体技术以及知识组织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深入发展。[1]在继承了Web2.0技术的“以用户为中心、开放化管理、交互式操作”的基础上,增补了三个特征,即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Web3.0中的Widget(微件)技术是数据与应用聚合的基础,它可以根据LAM用户的需求与意愿,将三馆的各类信息与应用服务进行自由排列组合,将个人需要的各类应用聚合至平台的用户门户中,实现个人专属门户的“个性化栏目定制”。Web3.0中的Mashup(又称为应用聚合)技术,可以对LAM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更好的“微”描述,将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如各馆的馆藏目录、各类数据库、信息资源、各类服务等)进行整合,在检索LAM中各成员馆的异构系统时,Mashup能使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提高信息描述的精准度,从而方便检索。

    1.2 LAM合作的STOF模型建构。荷兰学者Harry Bouwman等人在前人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STOF模型。STOF模型由四大域组成,它们分别是服务域(S)、技术域(T)、组织域(O)和财务域(F)。该模型强调,服务的创新需要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然后通过必要的组织(Organization)、技术(Technology)和财务(Finance)安排,提供最佳的服务(Service)。[2]

    在LAM合作的STOF模型中,上述几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致力于为D-LAM(图档博数字化协作中心,Digital Library,Archives,Museum)及其用户贡献价值。D-LAM是对DL(Digital Library)、DA(Digital Archives)、DM(Digital Museum)的元数据进行收割和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数字资源融合服务体系,LAM合作的STOF模型建构如图1所示。

    模型的左边方框内要素是LAM合作的STOF架构的组成部分,右边是STOF架构的“增值”服务。在上面的模型中,技术(T)是指实现LAM优质服务的技术手段,包括关联数据、语义映射、元数据收割、交叉著录、异构检索技术和协议以及其他有关用户认证、用户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的技术,[3]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三馆在资源聚合和相互访问中的技术难题,将异构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一站式跨库检索、信息互操作和联机数据共享,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服务(S)主要包括LAM的服务主体、服务方式、服务过程等,个性化服务是Web3.0信息服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式之一。LAM用户通过身份识别界面登录三馆集成化服务系统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其身份,包括专业知识水平、认知模式、使用的设备、内外部环境等信息。当大数据平台获得上述信息后,会建立用户信息综合数据库,并自动跟踪用户的浏览行为和检索内容(包括关键词检索等)来挖掘用户兴趣和构建用户模型,并向LAM知识库发出请求,根据LAM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匹配服务,包括定制、推送、咨询与搜索服务等。在个性化服务完成后,Web3.0时代的用户信息综合数据库会通过总结用户的行为获得用户信息并生成服务档案。

    LAM合作的组织(O)框架,是指为推动LAM合作及其用户服务的正常开展而进行的系统的组织安排,重点包括宏观的战略规划、具体的法规制度、组织机构建设、资源管理体制等。长期以来,LAM各自拥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制度体系和运作方式,各个领域的学会开展的学术活动和业务协调也不会超出各自的行业,三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面临诸多障碍。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者,在馆藏建设和服务开发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协作发展政策和协调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手段的引导,大力支持鼓励全国范围和跨系统、跨区域的三馆馆际合作。财务(F)指的是LAM的经费来源以及盈利模式等。LAM之间跨领域与跨机构的协作和融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而需要有持续、稳定、强大的资金支持。在依靠公共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创新资金保障机制,适当增加经营性收入,并拓展社会资金资助渠道,成为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模式的基础要素[4]。

    2 基于STOF架构的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模式

    2.1 LAM数字技术体系(T)

    2.1.1 元数据收割和整合。由于LAM的数字资源来自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个不同的机构,各机构馆藏资源的类型和载体形式、数据存储格式各异,描述方法不一,实施的元数据格式和标准不同(图书馆常用的元数据格式主要有MARC、Dublic Core等,档案馆主要是EAD;博物馆主要有CIMI、CDWA、VRA Core等)[5],各馆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规范也存在差异,给LAM数字资源的组织、融合和共享带来了困难。

    近年来,关联数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LAM以统一的关联数据形式建设馆藏资源,就能实现元数据的整合与互操作,改善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促进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LAM的知识服务质量。要实现三馆数字资源的收割和整合,首先需要以规范化的形式RDF/XML(资源描述框架)对数字资源特定的属性作出转换性的描述,创建用来揭示资源对象内部关联关系的RDF数据(关联数据),然后通过URI直接访问元数据,可按SPARQL协议任意设定查询条件,从而实现对元数据的统一检索。此外,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资源描述框架(RDF)和本体(Ontology)等也为三馆合作个性化门户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用户只需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查找,Web3.0通过RDF的3倍存储器,在网络内容间迅速建立起本体(Ontology)联系,通过动态内容搜索引擎,就能实现对资源内容的深入挖掘,并结合用户的偏好与特征,将最完整、精准的检索结果提供给用户。

    实现LAM元数据关联化的前提条件是按照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建立各自的OAI仓储。目前,国外已在制定数字信息标准上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一批非常成熟的数字资源融合标准,如用于开放档案元数据获取的互操作协议OAI-PMH、用于数字对象编码和交换的元数据编码与交换标准 METS、用于元数据检索和数据传送的开放数字资源参考链接标准Open URL、用于不同系统间互操作的开放资源仓储系统参考规范OAIS、在线信息交换标准SPARQL/Z39.50协议以及全文检索技术等。[6]这些标准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辅助标引、全文储存和检索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与完整的标准体系,使分散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中的异质异构数字资源具备了融合的可能。

    2.1.2 Web3.0时代的语义Web等技术。Web3.0需要依赖具有理解自然语言的Semantic Web(语义网)技术。语义网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在利用数字资源过程中的不便,这些不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Web网络由大量缺乏关联的动态或静态文档构成。Web的智能化得益于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实现数字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通过URI建立并实现三馆数据库之间的语义关联,[7]提高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效率,使得Web更加智能化。语义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理解力,能够充分理解语义。它可以自动搜集并组织信息,在了解用户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推荐,并只将最相关的内容送到用户面前,过滤无关的信息,真正避免检索过程中出现各种模糊的、相近的搜索内容,使用户信息检索变得更高效、精确。

    Web3.0时代的Mashup技术可实现对LAM用户生成内容的整合,用户可自由整合数据资源,按需定制个性化聚合门户,此类门户以Widget或微单元为单位,通过对UGC(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行为特征、兴趣爱好、需求等信息)的记录分析和筛选,权衡及评价与搜索关键词相关的各种资源,对符合用户兴趣的LAM异构信息资源进行抓取、分析和聚合,实现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跟用户偏好和需求紧密相关的内容将优先显示,无关的信息与栏目将被屏蔽。)

    2.1.3 数据挖掘及偏好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主要包括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等步骤。D-LAM平台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有机地集中,通过执行三馆合作元数据标准,将三馆的数据进行统一标识和机构化处理,处理一些不完整的、含错误属性的信息,根据数据仓库中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应用统计方法、模糊集、决策树、规则推理、甚至神经网络等方法处理信息,将对于用户有使用价值的分析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偏好处理技术通过收集、挖掘、分析用户的偏好和要求等行为特征信息,构建基于语义搜索引擎的用户兴趣模型。以用户的偏好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基于Web3.0,计算机一方面可以对用户需求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挖掘,并代替用户对信息进行比较、甄选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处理与过滤,有针对性地调整检索结果及排序。

    2.2 用户服务体系(S)。该体系包括用户需求挖掘、用户资源描述、语义分析处理、个性化服务等要素,是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的关键部分,使LAM服务平台根据用户习惯与喜好进行信息精准推送等各类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首先,用户登录LAM服务平台系统,提出服务要求(需求信息存入LAM用户行為数据库)。平台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和需求进行显性和隐性知识的挖掘。随后,平台对挖掘来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处理,即通过抽词、词性标注、语法分析和概念识别[8],根据对应关系生成概念图(同时利用领域知识本体库中的专业词库,对专有词汇进行处理、分析,提炼出有效术语),完成用户资源的精准描述。最后,平台根据用户的资源描述信息,基于概念图匹配法,将用户需求与数据库进行匹配,如果数据库有用户需要的信息,就形成信息利用结果,排序并输出(反之,及时更新D-LAM数据库)。“用户偏好”匹配成为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检索、推送等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2.3 组织(0)和财务(F)体系。在LAM的组织体系中,为打破LAM之间的行业隔断,完善政府与其它管理机构的职能与作用,需要设置一个由LAM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跨行业、跨系统、一体化的常设合作管理机构(即LAM合作的协调总部),对LAM数字资源的整合等业务进行全局性发展规划和整体化的管理。

    此总部的跨机构协调,既可以促进三个机构所属部门的协同合作,又可更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合作机制的科学确立、管理绩效的充分实施。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英国的MLA—Resource、西班牙FESABID组织、德国(EUBAM)和青岛开发区等综合LAM工程也拥有此方面的实践经验。

    由于我国LAM的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结构单一且保障不足,也没有专门的政策对LAM的数字资源整合等各种协作提供专项的财政支持,因此首先需要充分展示LAM数字资源服务的信息利用效率优势和公众对LAM合作的“公共性需求满足”的较高满意度,争取让国家和地方政府为LAM合作加大财政拨款投入,最好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其次,适当增加经营性收入,例如通过展厅、场地等的租用、历史纪念品出售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实现自主创收。LAM可在强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积极探索盈利渠道,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协作共盈。再次,可以借鉴国际上相关项目的筹资开发经验,如WDL(世界数字图书馆)就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个小组,在许多国家的伙伴机构的共同协作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借助基金会的财力支持开发而成。我国LAM数字资源整合项目也可以争取和借助国内相关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如专业协(学)会设立的专项基金。最后,LAM还可拓展社会资金资助渠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备捐赠、经费赞助等方式提供支持,对LAM的协作项目进行众筹式资助。

    3 基于STOF架构的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策略

    3.1 机制创新与“知识整合”。我国的LAM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分化与整合、社会化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互动等规律。为促进LAM所属部门的协同合作,需要考虑战略整合、组织架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服务管理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上文提到的LAM合作的协调总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LAM协作事务,包括全面协调、统筹三馆馆际合作,深入研究探讨三馆馆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合作形式、资源建设与加工方式、信息服务方式、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课题,并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全国性和涵盖跨系统、跨区域的实践项目,不断提高三馆馆际合作的实践水平。

    LAM各馆要积极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化内容,需要在LAM协调总部统一组织下,深入挖掘三馆资源的内在关联关系及共性,建设资源与服务一体化融合的综合平台,全方位地整合LAM馆藏数字信息资源。首先,LAM各馆要先行协商元数据与内容的描述规则等共性的标准与规范,如网络资源的取舍标准、数据描述标准、著录标引标注标准、元数据标准等,[9]依照上述权威的标准对从DL、DA和DM收集到的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以元数据为基礎更新和维护知识库,推进知识评价系统的完善。随后,在RDF基础上,注重对元数据的抽取和关联性分析,运用关联数据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并建立标准的语义推理及信任体系。在建立网络信息之间本体联系的基础上,LAM多领域本体模型库可将各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聚合,为各成员馆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访问馆际资源、进行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各成员馆也可以在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统一标准描述的资源,共同创建某一主题的特色数字资源库。

    3.2 交互式用户信息库与个性化信息服务。LAM需要建立能精准理解用户需求的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数字身份识别平台(OpenID)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后,便可以使用LAM数字资源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交互式知识服务着重把握和分析用户需求,以实现无障碍的人机交互(记录分析用户特征,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人人交互(相近需求的用户群体实现用户间协同)。Web3.0时代的用户信息服务以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实现个性化检索(语义智能搜索),需要引入Web3.0语义网技术,通过图书、档案、博物领域的专家、网络、字典、半结构化数据等多种知识获取渠道收集领域的相关信息,确定领域内所有的重要术语和概念,利用网络本体(OWL)语言构建语义知识检索模型,精准理解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应用Mashup技术,将三馆的异构数据库和查询系统跨平台整合到一个服务平台上,使信息内容特征显性化,用户就能够依照准确的信息描述进行搜索,在UGC基础上,搜索引擎可以结合用户偏好信息库将检索结果与tags进行匹配,精确筛选与检索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资源,过滤无关的信息,使用SPARQL等协议对知识集成库进行“一站式”、“一体化”的智能检索。

    实现个性化定制,要应用Widget技术为用户定制符合个人需求的个性化门户。个性化定制门户完全按照个人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资讯偏好、行为习惯来进行组合,自由地将所需资源和服务模块进行筛选,并自行设置页面布局,是用户的专属知识库。个性化门户的定制栏目可包括LAM数据库信息服务、图书或档案(博物)史料在线阅读、文件资料(文档、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存储以及“专业论坛、专家微博、天气预报、新闻”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用户定制的门户间也能共享数据,互相链接与协作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实现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咨询,LAM平台可以实现对用户个人偏好信息的收集,并依据此类偏好信息进行搜索,为用户推送其感兴趣或需要的信息。基于Web3.0的个性化咨询更加强调推送服务的主动性,对广泛存在于用户与LAM的交互行为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对用户需求的特征进行主动提取、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异构信息资源库和相关专家、服务人员的意见主动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为精确的信息推送提供基础。

    3.3 全媒体服务与“虚拟”LAM。Web3.0 时代是数据库网络连接的时代,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和应用可以全部存储在网络服务端而不需要在计算机上,任何内容都可以从终端剥离存储在云端。这种云平台的构建,实现了Web3.0技术下各种终端的互联,方便了用户在各种终端上享受信息服务。各种终端(包括PC、工作站等固定终端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移动终端等),均可以作为LAM数据库的查询入口,用户只需要在任何一个查询入口中输入指令,便可以访问整个LAM数据库,查阅利用各种门类的信息,不用担心各个终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底层数据库将会具备完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信息在底层数据库之间交换,即任何网站上的信息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 Windows 和Linux系统的融合兼容,并能融合 3D 虚拟现实技术。在Web3.0网络环境下,以3D动画描述实体事物的技术更为成熟。LAM在信息服务中,可综合运用3D、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构建资源展示与利用虚拟环境,消除数字资源服务的时空限制,提供LAM资源的多维服务与交互服务。目前,许多图书馆和博物馆已采用各种3D虚拟成像技术创建虚拟图书馆或博物馆,[10]三馆合作可借鉴此类实践创建虚拟LAM。用户只需一个虚拟网络账号便可享受LAM数据库信息服务,并参观、浏览各馆,了解各馆馆舍的分布情况、服务区域和服务内容等虚拟场馆场景信息。

    3.4 清除障碍,促进共享。LAM协作有利于馆藏资源互相补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机构间的资源、技术、服务分配的不均等性,推动文化领域的信息获取公平。既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又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存贮、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但是,目前LAM“各自为政、多头服务”的管理体制、松散的组织结构、异质异构的网络平台及不同的技术标准、匮乏的资金和人才等,都成为阻碍LAM协作的因素。

    在管理体制方面,LAM合作应遵循用户需求,通过消除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11]突破管理体制、流通机制障碍,实现统一管理,建立館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力度;在技术标准方面,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学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数字图书馆等平台的经验,推动馆际著录和元数据的标准化应用研究,并为LAM数字资源整合提供基础技术、网络和设备保障; 在服务方面,以知识库为保障,知识创新为主要思想,在三馆整合服务中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不同于普通馆员,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研究者),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显性知识与学科馆员掌握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集成,提高馆员运用Web3.0手段进行知识服务的质量,促进馆员与用户互动与交流,提升用户体验,加速知识共享;在资金方面,应在政策上平衡LAM各方利益,强化合作关系,一方面以更具吸引力的数字资源服务争取政府专项的资金支持,保证公共财政预算的有效增长,一方面尽力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争取LAM的运营经费;在人才方面,通过招募外部人才或内部教育培训(具体可以通过高校委培、在职人员再教育等方式),同时借鉴西班牙“城市记忆”机构项目,在政府设立专门部门对LAM联合服务进行指导,确保LAM各馆工作人员具备数字资源鉴定、保管、存储、利用、共享的技术能力(部分还拥有领域或学科专长),能熟练操作Web3.0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运用Web3.0信息服务方式,能够完全胜任LAM馆藏资源的解释、研究、保存及开发等工作。

    4 结语

    近年来,各国LAM及该领域的国际组织,积极面对社会公众共享人类文化和信息资源的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资源的融合,构建面向公共的数字化服务平台。然而,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重点放在数字资源融合的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上,在服务模式和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

    Web3.0是通过更加简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信息资讯服务的一种技术整合,是互联网发展中由技术创新走向用户理念创新的关键一步。将Web3.0技术融入LAM的信息服务工作中,使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能使用户更高效、快捷地使用LAM资源。本文提出的“基于STOF架构的Web3.0时代LAM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及策略”,对于在新形势下构建LAM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提高LAM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LAM信息资源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竞争力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将Web3.0技术应用于LAM信息服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构建的模型仍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有待于在以后的应用中进一步进行理论思考、模式创新和实践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琳,向正文,王瑛.基于 WEB3.0 的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平台的构建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35.

    [2]谭必勇.基于STOF 框架的手机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72-75.

    [3]赵生辉,朱学芳.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协作框架D-LAM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4):57-61.

    [4]刘小瑛.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12):63-66.

    [5]刘爱琴,刘洁,尚珊.基于知识集成的LAM 数字资源整合模型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8(4):73-79.

    [6]高雄.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管理,2016(2):43-45.

    [7]聂应高.基于Web3.0的图书馆个性化聚合门户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4):31-33.

    [8]赵燕.基于Web3.0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1):44-50.

    [9]陈京莲.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际合作项目分析[J],情报探索,2016(7):45-48.

    [10]侯胜超,邹立君.Web3.0下的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49-52.

    [11]欧阳旭,王喜和,吴吉玲.管理差异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2016(9):46-50.

    (作者单位:万绚、方黑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李财富,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来稿日期: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