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省县级广播电视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

    鲍凯 吴姣江

    【摘要】现阶段,我国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以贵州省内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为调查对象,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提出应适时走融媒体发展之路,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关注民生话题,提升内容产品质量。

    【关健词】县级广播电视台 生存现状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贵州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生存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以来,贵州省撤销县级报刊后,县级广播电视成为了县域宣传的主阵地,各县(市、区)分别开设广播电视台,有播出许可证的广播电视台有70多家,大部分开办一套电视节目,少部分开办有调频广播,传播地方党委、政府的声音,也为上级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宣传素材。

    从开办历史来看,贵州县级电视台多是在广播台(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电视的优势不断凸显,广播逐渐走向衰落,多数县级台关停了广播节目。但近年来随着私家车和城市出租车的增多,部分县级台重新恢复了调频广播,成为电视台的一部分,整合为广播电视台。

    从2013年开始,各县(市、区)广播电视台结合本地实际,陆续开设微信公众号平台,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目前各县级广播电视台基本都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平台,有的开通了微博和手机客户端,传统县级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开始融合。

    贵州县级广播电视台普遍资源有限、规模较小,但作为基层的官方媒体、地方党委的宣传工具,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性质也多为事业单位,以地方财政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由文广局作为行业监管单位进行监管。没有独立广播电视台的区县则成立了新闻中心或传媒中心,整合各类媒体宣传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布信息。

    (二)经营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台的收听/收视率普遍大幅下跌,对广告收入造成了巨大影响,规模较小的台失去了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经营状况堪忧。受此影响,贵州省各县级台陆续遭遇到发展危机。由于缺乏节目制作经费、设备老旧、人才紧缺,导致节目质量差,很多以前自办的节目也因缺乏广告赞助商或无力承担节目制作经费不得不停止播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多数县级台只能以廉价的电视剧和劣质广告填充大量的播出时段,仅保留一至两档原创新闻栏目,导致收听/收视率更加低下,有的区县台甚至出现了无人收听或收看的情况,陷入了恶性循环。目前,贵州省多数县级广播电视台仅靠地方财政维持基本功能和运转,少数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县台规模较之前有所扩大。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以清镇台、盘县台、播州台、仁怀台等为代表,发展较好的广播电视台正在积极思考县级台的发展方向,并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合办栏目、与商家策划推广活动、打包引进优秀栏目等有效手段,不断创新增收途径,谋求新的发展,引领着贵州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二、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收听/收视率低、影响力小、覆盖面窄,节目传播途经单一

    县级台的电视信号主要通过广电网络的有线数字网进行传输,传播途径较为单一,在乡镇和农村,得力于“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受制于行政地域限制,覆盖人口较少。广播方面,由于贵州地处山区,广播频率播出质量受此干扰较为明显,播出效果很差,因此受众以城市人口为主。扩大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是融合新媒体,但县级台发展新媒体起步较晚,媒体融合程度不深,更由于缺少人力和物力投入,全媒体传播技术不够成熟,造成影响力不够,收听/收视率和点击率低下。

    (二)资金短缺、设备落后,节目制作技术条件有限

    广播电视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专业影音设备价格昂贵,而当今影视科技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县级广播电视台设备难以更新,无法满足多元化的节目制作需求,导致节目制作效率和质量低下。

    (三)新闻报道过于程式化,会议新闻多,民生新闻少

    县级台每天的新闻量在15~20分钟左右,但却被当地各种会议新闻和时政类报道占据了大半时间,而真正有深度的社会新闻占比不高,民生类稿件偏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县级台新闻来源渠道单一,一线记者数量有限,记者发掘新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工作被动,而会议新闻采写简单,报道程式化,记者乐于报道此类新闻。另一方面是迫于当地的宣传任务,不得不去报道这类新闻。

    (四)自制节目产量低,栏目形式单一,频率/频道定位不准

    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县级台自身节目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全天的播出量,而且形式单一,多以新闻或社教类栏目为主。为了丰富内容,多数节目不得不依靠引进。但有些县级台出于各种利益驱使,还在不断增加新频率/频道,有着大量的播出时段却没有好的节目播出,不得不使用劣质节目和增加重播率来填充大量的播出时间,造成频率/频道资源浪费。

    (五)内部组织机构不严密,人员冗杂,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多媒体复合型人才缺乏

    县级广播电视台平台小,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引进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而老一点的“广电人”还在用传统方法做着传统的节目,疲于应付日常工作,缺乏学习创新精神。在全媒体时代,这样的人才结构显然已不能适应媒体传播的发展要求,县级台急需培养、造就年轻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三、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的限制

    由于歷史原因,一直以来我国基层广播电视的办台体制都存在着政府包办的现象,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限制了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由于缺少市场竞争和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导致广播电视台缺乏创新的动力,同时受到众多牵制和干预,工作被动,存在“应付”现象。

    (二)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以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为主的传统媒体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电视作为以视频画面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载体,比其他媒介更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看电视成了那时多数家庭日常的休闲方式;而广播则占据了大中专校园,成了少男少女们获取信息和寄托情感的主要方式。那时频率/频道本身数量有限,各家广播电视台未能形成竞争环境,可供大众选择的节目形式也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县级台由于更加贴近本地文化和生活,在媒体传播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的崛起,人们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广播电视行业也从以前的模拟信号传播升级为卫星数字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一下子从几个增加至几十甚至上百个。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其审美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对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由于实力单薄,技术和设备落后,已经没有了竞争力。

    (三)传统广电传播方式的局限

    根据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规定,广播电视台有着严格的地域覆盖限制,除了上星(卫星)频道外,其余的地面频率/频道只能覆盖本行政区域,县级台作为广播电视“四级办台”的最基层台,覆盖面自然也就只能覆盖到本县(市、区),这样的“先天不足”限制了县级台的发展基础,县级广播电视台很难做强做大。另外,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定时播出,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传播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必然面临淘汰。虽然很多台通过增加重播率来弥补不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线性传播”的本质。相比之下,网络和新媒体“点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符合受众接收需要,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带宽的成倍增加,为网络传输高清流畅的音视频提供了条件,各种音视频平台和客户端占据了年轻人的市场,蚕食着传统广播电视的市场,在当今的“快餐”式文化消费环境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收听收视群体也在向着“老龄化”发展。

    (四)广告收入下滑

    长期以来,除了地方财政支持外,广告收入是广播电视台最重要的发展资金来源。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头十年是电视广告业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传统媒体占据着主导地位,广播电视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收听/收视率,广播电视广告依然是商家宣推选择的主要平台,包括县级台在内的各级广播电视台依靠广告收入,不断发展状大,迅速巩固和扩大了其影响力。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出现了大幅下滑,除了央视、央广和少数省级卫视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原创版权节目保持着较高的广告收入外,大多数广播电视台都迎来了广告收入的“寒冬”。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台,很少有品牌商家再愿意投放广告。为了生存,很多县级台只能选择播出廉价的劣质广告,造成了其传播力、影响力受损。

    四、县级广播电视台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应以此为方向,做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好主流媒体地位,增强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虽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但我们发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也有着众多问题:新闻发布机制审核不严,稿件质量不高,数量多质量低,从而造成信息泛滥,“标题党”、八卦新闻、广告软文等充斥着电脑和手机屏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而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台不能同流合污,更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正能量,坚决抵制不良信息,迅速树立起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抢占舆论制高点,做好地方党委、政府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加快媒体融合,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

    新媒体的发展,对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是艰巨挑战,同时也是重要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建设投入低、传播迅速、互动性强、覆盖面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正好有效弥补了地方广播电视的不足。广大县级台应积极抓住这个机遇,迅速搭建新媒体平台,培养复合型广电人才,有效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扩展传播途径,将节目采编、播出等合并到新媒体的运行中,形成新的全媒体运营模式,尽快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跨入融媒体时代。

    (三)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关注民生发展

    县级广播电视亦应以“新闻立台”,以做好新闻传播为首要任務和基本要求。但以目前情况来看,县级台的新闻稿件质量普遍不高,千篇一律,会议新闻居多,民生监督稿件较少。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走转改”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应积极响应,把镜头更多对准乡村和基层群众,缩减时政和会议新闻,关注民生发展,强化舆论监督,播出更多有质量、有深度的好新闻。

    (四)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节目质量

    在我国,广播电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是主流文化的传播平台,广播电视节目是其文化产品。县级广播电视要实现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就要坚持积极的价值追求和正确导向,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强化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突出其精神属性,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另外,县级台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填充”式的节目编排方法,在日常节目生产中,积极做好群众反馈意见调查,改进和加强节目策划,确实提高节目内容质量。同时,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根据收听收视群体的接收习惯,创新栏目形式和编排,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确保适时播出制作精良的优质栏目,真正赢得受众的喜爱和赞赏。

    (作者单位:贵州省清镇市广播电视台、贵州省清镇市委党校)

    (本文编辑:刘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