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学部制改革路径探索

    程越 唐灿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冲击世界一流与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要求等,各个高校都在建立健全跨学科的平台,而学部制目前已成为综合类大学跨学科组织体系的主流形式。本文基于A大学的实证研究,探索和完善“十四五”期间适合校本现状的学部制改革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学部制;财经院校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83

    1 A大學学部制发展历程

    A大学是一所“211”财经院校,办学规模较小,学科布局集中,国际化特色鲜明,处于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其校内的学部制经历了“虚体”到“半实体”这样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1.1 虚体的学部制

    2008年,A大学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在“211”工程三期时首次实行课题/项目管理上的学部制,即按照学科门类相应地设立经、管、文、法4个学部,主要在学部范围内以学部、学院为单位进行课题申报、管理与评审结项,所有学部部长由主管校领导担任,行使“财政一支笔”,经费由学科建设主管部门支出。

    2014年至2015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新的重点建设计划还未落地实施,部分高校存在观望态度。A大学抓住政策空白期,责成学科建设办公室于2015年组织实施校内“211”工程平台,至2017年全部课题结项。许多项目负责人通过校内支持,直接间接申报成功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项目、人才头衔,取得了相当的建设成果。但其学部制所要发挥的跨学科统筹协调的设定与职能,并未充分发挥。

    1.2 半实体的经济学部

    2018年10月,A大学按照《章程》成立经济学部,聘任B学院负责人为经济学部部长,聘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所在学院负责人为学部部务委员会委员,共6家单位;同时,经济学部办公室挂靠发展规划处,是A大学成立的首个半实体性质的正式学部,拥有兼职工作人员1人。

    1.3 经济学部的成绩与原因

    经济学部自成立以来,“内修于心”,部务委员坚持每月定期召开学部部务会,就经济学科建设发展、跨学院机构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标准等议题进行探讨、对国内外经济学科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尝试统筹、协调经济学学科门类所属各学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学术标准,夯实学科建设基本功;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外炼于行”,自2019年3月起,经济学部6家单位以及校内其他机关部处等,联合成立“数字经济实验室申报领导小组”,并于2019年底获得了教育部的正式批复。

    经济学部从成立至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相对成熟的运行经验。以发展规划处为代表的校直机关,跨学科成立的以学科门类为主体的平台,使得相关工作有了抓手,初步实现了“学术活力、学术成果质量、学术影响明显提高和资源消耗明显降低”的绩效目标,体现了整合集成优势和团队合作效益;以B学院为代表的二级学院,通过经济学部部长与学部内主要学院的地位,从而获得了对经济学科门类其他学院的超然优势。

    综前所述,经济学部的成立,顺应了学校现状与改革趋势,统筹协调经济学科门类下众多二级机构,符合校直机关的改革预期和优势学院的利益诉求,因而学部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

    1.4 经济学部的问题与原因

    在运行过程中,经济学部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1)尚未夯实学部底座。现有的经济学部,即使作为半实体的学术管理组织,也缺乏足够资源维持正常运转。2)学部内跨学科合作不够深入。在共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经济学部目前尚未取得显著成效,跨学院的人员、成果、资源流动机制尚未形成。3)学部缺乏评价评定职能。经济学类的成果与标准的认定,交给经济学部也有助于消除各学院标准差异过大的问题,便于集中研究方向和产出高水平成果,但目前的经济学部缺乏这种评定职能。

    同时,在已取得的实验室项目成果内,学部下属各学院教职工承担了大量额外工作,而学院教师的额外付出无法在学部一级得到正式评价,无法合理量化、折算成科研工作量或人才培养工作量看,激励效应不足。另外,在新建学部中,可以预见的问题包括强弱搭配、学科错位,学术标准较难保持统一(详见表1)。

    1.5 “十四五”期间学部制发展路径探索

    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迎接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A大学决定扩大学部制试点范围,先后成立如下学部:

    同时,增加统计学院为经济学部共建单位。

    “十四五”时期是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更是A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前进期。在此期间,学校将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学部制改革将是其中的一项关键举措。A大学将立足于学校实际、顺势而为,有力推动学部制改革。

    2 A大学的学部制改革

    2020年上半年,社会生活陷入停滞,高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日常管理工作均被打断。随着形势好转,应逐步开展校内外的专项调研,吸取优长。

    2.1 加强学部的类型化发展

    A大学的经济学部日趋成熟,同时这个学部集中了学校的主要学院、优势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济学部涵盖的资源、联合的力量与其渴望获得的相关权力,正在推动着该学部朝着半实体化甚至是实体机构进行自然演进。

    其他新建学部,以虚为主,虚体实做,不搞“叠床架屋”,学校各类资源较紧张,不宜增加行政层级;个别学部如果确有虚体实做、获取相应学术权力甚至部分行政管理权限的需求,亦应当允许不同类型的学部进行试点和探索,依靠《章程》治“部”,明确职能,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学部的类型化发展。

    2.2 加强学部内的要素流动

    根据表1,校内绝大多数学部同属一个学科门类,学部作为一个跨学科平台,要促进学部内各学院教师、成果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调动更多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打破制度藩篱,扫清阻碍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的障碍;有利于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减小学科发展差距,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共同产出高水平成果。

    2.3 加强学部的信息化建设与考核

    加强学部信息化建设,发挥学部的绩效考核结果在资源分配中的杠杆作用,可以试点学部的“双一流”引导专项拨款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营造奖优罚劣的制度效应。

    参考文献

    [1]杨辉,钱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部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实践目标和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6-10.

    [2]邹晓东,吕旭峰.“学部制”改革初探——基于构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