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思考

欧亮+赵保振+吴琴琴+黄仕英
摘要: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创建是合浦县采石场“天坑”修复方案中具有开创性、可行性与实用价值的做法。方案立足当地发展需求,顺应新时代环保工作发展理念,对推动公众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合浦县“天坑”;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058
Reflections on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warning education base-Taking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Tiankeng" quarry in Hepu county as an example
Ou Liang 1 ,Zhao Baozhen 2 ,Wu Qinqin 1 ,Huang Shiying 3
(1.Beihai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2.Bei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3.Beiha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environmental warning education base is a pioneering, feasible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Tiankeng" quarry in Hepu County. Based on the needs of local development, the plan conforms to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public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Hepu County "Tiank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rning education base
人造“天坑”指的是人为矿业开采或机械挖掘在地表产生的巨大坑洞。采矿“天坑”的形成,或是从平坦的地面往下开挖,或是从地表起伏的山峦向下采掘。采矿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发展,但采坑后没有采取修复和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1 合浦县采石场“天坑”事件
合浦县位于北部湾畔,地处低纬度地带,地势平坦,石灰岩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合浦县沿海的闸口、公馆、白沙三镇。自2008年以来,北海市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合浦县境内石灰石开采活动大量增加。沿海三镇现有采石场20家28个矿坑,矿坑总面积156.52公顷。2009年5月至2015年4月,合浦县陆续关闭了9家采石场,对形成的9个历史矿坑按相关治理要求完成了生态修复,其中3个修复成养殖水面,6个修复成坑塘水面[1]。
2016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以《海岸线上挖出来的“天坑”》为题,曝光了合浦县存在采石场违法违规采石,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刚刚反馈广西意见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敏感、社会负面影响大,對广西形象损害严重。
2 “天坑”修复思路之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
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是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涉及破坏生态环境违规违法犯罪和涉环保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互动性基地。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不多,较为出名的是2016年6月建成的江苏省溧阳市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该基地是全国首家检察机关牵头建立的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
生态破坏的案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得到成功修复并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案例不在少数,但成功修复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并且成为典型却并不多见。从宣教工作角度而言,将合浦县采石场“天坑”修复成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是基于当地实际同时具有开创性和较高使用价值的方案[2]。
3 合浦采石场“天坑”创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意义
3.1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成功建成,可以弥补北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的空缺,促进当地环境宣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国外成功的环境教育的实践证明,青少年户外直接体验是环境教育中意识和理解力增长的首要环节,成人的户外体验也能产生相同作用,其效果往往优于书本和说教的影响。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成功建设及使用,将有效地填补当地户外教育的短板,促使环保知识、环保意识以更为接地气的形式普及开来,有效地矫正公众的环境行为,成为环境宣教的“活舞台”。唯有环境宣教工作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全民“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3]。
3.2 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合浦县采石场“天坑”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建成,将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和忧患意识。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具有对立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展困境、发展障碍转变成为一个促进领导干部反思与进步的重要平台,由此催生的忧患意识将是“天坑”修复所带来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荀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的树立,能够不断地提升领导干部的认识和再认识能力,增强工作预见性,促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更好地服务现实工作[4]。
4 建设方法与途径
根据我国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经验及应遵循的原则,合浦县采石场“天坑”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建设可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4.1 挖掘理念,塑造品牌
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发达国家建设环境教育基地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每个基地都有自己的基本理念或宗旨,并围绕热点环境问题,开展教育活动”是日本在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上的不可忽视的成功经验之一。自我定位,挖掘理念,提炼宗旨,塑造品牌对是合浦县采石场“天坑”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应当考虑的首要因素。
4.2 建立专属的环境解说模式
“环境解说是一种沟通环境知识、意识、交流手段和设施的综合体,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讨论及产生环境保护的行动”。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教育基地主要采取参观游览的方式,导游式的解说未能针对解说内容和受众进行区别对待。建立完善环境教育基地的环境解说模式,可以吸引受众关注,充分提高环境知识的解说效率,提升警示教育的效果。
环境解说员应具备专业的环境知识,同时能够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群体,运用不同的解说方式和媒介,传播环境知识,传授环境技能,参透环境理念,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例如针对儿童群体应以自然学习、情感培养为主,学生群体应侧重提高环境专业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与技能,面向成人群体中的公职人员则侧重政策法规、从政的忧患意识、反面人物的警示教育,其他成人群体则偏重环保意识与情感、生态环境保护常识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通过建立环境解说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解说功能,摆脱一般警示教育基地的窠臼。
4.3 建立警示教育保障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可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着手。对内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生态文明经常性教育的保障制度,对领导干部实施经常性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加强环保、国土、纪检等部门的联系合作,确保教育基地物尽其用,生态文明的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长期的生态文明宣教合作机制。
对外则指鼓励警示教育基地在环境教育方面对外合作。美国首创的游客教育项目LNT(Leave No Trace)便是一个成功案例,项目由美国林业局、美国联邦土地管理局、非营利教育组织以及户外娱乐产业共同搭建合作关系。警示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需要技術、人才、科研、资金等作支撑,而这些方面的内容仅靠政府部门的投入并非长久之计。基地可通过与科研机构、学校、环保NGO的等组织团体的合作,借助外部资源,解决基地环境教育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确保教育基地的环境教育活动持续开展[5]。
5 结论
将合浦县采石场“天坑”修复成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是顺应新时代环保工作要求的体现,符合合浦当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利于推进环境宣教工作走上新台阶,同时促进当地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实效,是众多修复方案中建设成本低效果好可行性高的重要参考做法。
参考文献
[1]辛怡,焦万益.教育基地是环境宣教的“活舞台”[J].环境教育:思考理论,2017,(1-2):84-85.
[2]连玉銮.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旅游论坛:旅游教育研究,2011,4(5):110-111.
[3]吴亚东.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4]焦志强.关于我国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未来展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76-78.
[5]祝真旭.日本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环境保护:国际瞭望,2010,(12):67-68.
[6]李佳颖.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北方环境,2013,25(7):166-167.
收稿日期:2017-12-15
基金项目: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欧亮(1990-),男,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