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分析

    张文博

    摘要:高职院校章程是指导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准则,是设立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存在章程内容不科学、制定程序不合法等诸多问题,其中对章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定程序不够规范是主要因素。因此,应充分认识章程建设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制定程序,完善章程文本建设,强化章程监督程序,促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其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事关我国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的成效,事关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明确办学宗旨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经由审批机关批准并对学校各项管理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规章,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的必备条件,是指导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准则。”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依法治校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理念,章程建设尤其重要。《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指出,“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高等学校应当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和管理活动、开展社会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既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高端职业教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举措。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大学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章程的制定。章程是衡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制定章程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要求,也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提升的需要。

    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先后颁布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均对高等院校的章程制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如1999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申办报告从根本上确立了章程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我国高等院校基本由政府统一管理,办学主体、管理模式及功能定位差异性不大,所以大学章程的制定普遍存在滞后问题,高职院校尤甚。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制定率极低,究其原因是举办者、高职院校、师生等均对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的社会使命、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及学校章程的作用、性质、内容等认识不足。

    (二)主体不明

    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学校的举办者或管理者(政府);二是学校自身。至于“谁”更适合作为制定主体,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认为:依据我国政府对高校现时管理权限,章程还是应该由政府统筹制定。特别是就高职院校而言,办学情况比较复杂,高职院校可在政府制定的章程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确保办学质量。

    (三)思考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如何在章程中体现学校特色的思考不够。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多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升格而来,因为经验缺乏,基础薄弱,体现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上,就是模仿本科院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设置。体现在章程内容上,就是在章程制定的过程对如何体现特色思考不够,不能准确体现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不能准确体现院校本身的特点,不能体现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点。

    (四)特色不明显

    学校本身存在能动性不强的问题,外部环境制约也很明显,首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共同的,高职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共同的,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所依据的内容是共同的。但这并不是说高职院校没有突出特色的空间。各高职院校应该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特色。

    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体现学校章程特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度思考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在章程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能够鲜明地把高职教育和一般本科教育区别开,能够使章程在日后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长久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内容空泛

    大多高职院校章程由序言、总则、学校功能和教育形式、组织与结构、教职员工、学生及校友、经费、资产、后勤、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附则等部分组成,章程内容空泛、雷同,既无个性特色,又缺乏实用价值。如对学术权力的运行与监督做出规定的很少,几乎没有关于机构人数、会议时间、决策程序等具体量化的规定。

    (六)程序缺失,可操作性差

    高职院校章程修改程序是确保修改工作合法有序进行的基础,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章程并未规定修改程序,或规定得过于笼统,这与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处在探索阶段、规范性不够有很大关系。

    (七)未能真正落实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章程制定出来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基本上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二、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工作进展缓慢,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相比,当前有关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性。曾对一所高职院校师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的人不知道所在学校有无章程,过半的人不清楚学校章程与一般规章制度的关系,这与相关法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制定程序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对章程制定程序未达成共识,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工作的严肃性。

    (三)制定工作过于随意

    多数高职院校的章程起草工作过于随意,章程起草小组成员对高职院校章程了解不深,边起草边学习,而且章程起草过程缺乏严格程序规范,师生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章程明显是为了应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而做的,起草人员东拼西凑。

    (四)公开度和透明度不高

    章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在章程的制定过程中未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很多高职院校是通过座谈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方式征集基层人员意见,参与人员少,了解章程的人有限。二是有的学校把章程制成单行本在学校的职能部门发行,有些学校把章程挂在学校内部网站上,外人无权浏览。三是学校对章程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很多人不了解章程。

    三、推进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措施

    (一)认识章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积极落实高职院校章程报送审批制度。二是为高职院校制定章程提供样稿作为参考,从而给目前普遍缺乏制定章程经验的高职院校提供借鉴,以提高章程质量。三是及时树立宣传典型,使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四是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宣传高校章程建设的相关知识,提高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自觉性。五是高职院校领导、师生要提高对学校章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职院校应严格遵循章程制定程序,充分调动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科学有效地制定章程。

    (二)认真对待章程起草工作

    章程起草工作是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第一步,需要认真对待。一要成立一个结构合理的章程起草小组。选择高职院校章程起草小组成员时,应注意遴选学校各个层面的人士,充分调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参与的积极性,使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同时尽量选择对法律理论、高等教育理论、高职院校章程的相关理论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的人员组成章程起草小组,才能在起草章程时,敢于创新,彰显学校个性,才会真正制定出高质量的章程。二要严格遵循制定程序。制定章程应广泛征集基层人员的意见,最好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让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个层面的主体参与进来,并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并对意见反馈进行汇总,充分讨论。

    (三)提高章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报纸、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本校章程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有关章程的专题学习与培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学校章程。

    (四)完善章程文本建设

    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完善章程文本建设,为章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一是高职院校章程应体现出高校章程的共性,要有序言,总则,学校功能和教育形式、组织与结构、教职员工、学生、校友、经费、资产、后勤等重要事项。二是高职院校章程应体现职业特色,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运行机制、先进管理经验与文化传统等进行提炼与升华。

    (五)强化章程的监督程序

    设立校内章程建设专门监督机构。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这样的基层组织组成章程建设监督机构,负责章程监督。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相结合。校外监督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负责。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相结合可加大章程建设监督工作力度,切实推动章程建设工作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 31号)[R].中国教育报,2012-01-10。

    [2]孙卫平.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意义、内涵和特征[J].职 教论坛,2010,(13).

    [3]韩剑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及章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及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