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探析

    季跃龙 李建英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现状以及发展因素出发,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我国体育场馆开发利用中的主要成就,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推动我国体育场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提出合理化地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和改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地开展提供保障,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40-0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public gymnasiums and develop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gymnasiums of our country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s, and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s of departments concerned,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our countrys gymnasiums. In addition, rational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ovideSafeguard for further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the Whole-Peop1e Health-Building Plan of our country, and to offer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ublic gymnasium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ublicStadiums; developing; utilization; currentSitua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间体育交流日益增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以承办大型运动会为契机和出发点,纷纷投资兴建公共体育场馆,借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同时公共体育场馆也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体育产业正逐渐成为新的极具潜力的社会增长点,体育产业中的大部分内容与体育场馆有密切关系,体育场馆是开发体育产业的重要硬件,近几年来,我国以承办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各种国际比赛等大型运动会为出发点,也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然而从公共体育场馆的现状来看,这些体育场馆在运动会结束后的设施使用率普遍较低。本文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现状和发展因素出发,对我国体育场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中主要成就,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推动和改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地开展提供保障。

    1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育场馆。在场馆数量方面,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在我国现有850080个体育场地中,公共体育场馆有18481个,只占体育场馆总数的2.2%,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止1995年12月31日)数据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体育场馆投资方面,我国对体育场地的投入分别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完成,从1953-1991年,中央投入6.38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地方投入为59.41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8%。我国兴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大多在召开各级运动会的筹备期间,而在计划经济管理时期,国家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由国家基建费用专项开支,体育经费只能做场地设施的设备的一般维修。宁波大学的王桥香认为,“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是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个最根本、最直接的经济因素。从我国现状来说,体育投资至今仍是主要是国家投资,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从场馆的地区分布来看,总数居国内前列的省市主要有:辽宁、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较多的是人口较少的西北内陆及经济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及沿海省市。从全国的高质量场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场馆已具备了申办高级比赛的条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的发展趋势都不明显。

    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因素

    2.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增大,“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建设资金投入步伐加快,人均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和人均体育场地投资额等指标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和健康已经成为广大群众重要的精神需要,但是由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严重缺乏,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还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因而也促进了政府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3 社会各界投资体育场馆热情高涨,我国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成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新渠道,对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山东省体育场为例 ,为提高体育产业层次,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二次投入,建成了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和体育新城。

    2.4 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5 随着世界各大赛事市场的日趋活跃,赛事在我国拓展,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需求相结合,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召开是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重要机遇,我国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质量在上一个台阶。

    3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1 主要成就

    体育设施有了较大改观为了奥运会的召开,我国不仅建成了能接待世界大型比赛的鸟巢体育场馆,还建成了高标准的网球场、室内游泳馆-水立方,青岛奥帆中心等高档次的体育设施。另外我国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修建了数以千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的还达到相当的层次。

    体育场馆布局日趋合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总的来说,以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著称,如北京鸟巢体育场、北京的电视塔广场和和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突出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类。此外,顺应我国各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各大城市兴建了体育新城,建设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如长沙市,正在建设中的“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是一个体育文化设施相对集中,集体育、娱乐、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我国中部的体育中心点;西安的城市运动公园是在原城运村的基础上建设完善的大型公益设施,成为我国西部的一个亮点。北京的鸟巢构成了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轴,北京依托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形成高校体育设施发展带,由此形成了我国体育设施发展“两点-轴-带”的总体格局。

    3.2 存在的问题

    3.3.1 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少、种类少,是影响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突出矛盾之一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有战略意义的宏伟的群众体育发展计划,是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体育场馆数量上,发达国家要远远优于我国,如日本平均每400人拥有一个体育设施,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平方米,而我国仅人均1.03平方米。在我国现有850080个体育场地中,公共体育场馆有18481个,只占体育场馆总数的2.2%。到2003年底,每10万人拥有的体育场地仅有50.8个,而发达国家最多达457个,低的也有100余个,我国公共体育场除了数量少以外,绝大多数是以室外、低档次的场、池、房为主,难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体育活动场地少的矛盾尤显突出,表现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因此,我国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同时必须认真解决“三少一多”—场地数量少、场地种类少、开放时间少和活动人数多的矛盾。

    3.3.2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机制滞后,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利用率不高

    我国对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的管理刚刚起步,经营程度不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活力不够、特色不明显,调查显示。有些城市在对外开放、经营管理两项指标得分分别只有36.7分和61.4分。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现有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修建大多是从承办国际、国内比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较大,标准较高,如果把比赛场馆当作一般练习馆使用,消费者无形中将要负担与使用不相干的观众席的投入成本和大量辅助设施的投入成本,导致价位较高,但如果低价位向群众开放,往往入不敷出,因而利用率低;而小型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的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 较差。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优势发展不够,新型体育活动内容和项目开发不够,致使特色服务不明显,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活力不够,再则,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使得需要健身的人们没有合适的场所,而仅有的一些场所大多闲置。

    3.3.3 管理体制单一僵化

    公共体育场馆的负责人都是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安排,经营管理者是体育系统的职工,他们往往缺乏市场经济知识,难以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与管理公共体育场馆,一些部门仅仅是将场馆开发利用创收,改善职工经济状况的手段,很难发挥体育场馆的潜力。

    3.3.4 缺乏场馆建设和运营专业人才

    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中需要既懂体育运动又懂场馆建设和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长期以来,体育场馆进人渠道多为体育系统内部流动,致使人员结构失衡,场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体委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是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一方面是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却相对过剩,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发展。

    3.3.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健身娱乐业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体育活动等社会效益较好的服务项目往往是亏本业务,经济效益较差;而办宾馆、招待所、出租房屋,成为场馆创收的主要来源。有些场馆把能出租的房屋都对外出租,搞起证券营业部、歌舞厅、美容美发厅、餐厅等,这样的经营创收,必然缩小了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空间,影响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3.3.6 税收交纳较多,场馆负担较重

    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公共体育场馆与其他提供劳务服务的法人一样,是纳税义务人,需要根据经营收入情况,照章纳税。目前,国家规定要缴纳的税种有:向社会开放的门票、场租、招待所、餐厅等收入的营业税、城建税、单项固定资产的购置及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房产税、增殖税、产业收入税等。此外,还有教育附加税、土地使用税、绿化税等,繁多的税费造成体育场馆的经营负担过重,处境困难。

    4 发展对策

    4.1 多建设体育场地,改善全民健身条件

    体育场地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逐步增加数量、不断提高质量。城市居民小区体育场地建设要与小区的总体规划相配套,与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布局相协调,已建居民小区要充分利用空间修建小型、简易的群众健身活动场地,要结合老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开辟体育公园、群众锻炼园地、儿童体育娱乐园等,鼓励单位、团体、个人办健身俱乐部、健美馆等。

    4.2 提高开发效率

    场馆使用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场馆的开放时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平均每天使用在8小时左右,这说明场馆的使用潜力还很大,同时提高场馆管理的利用率还在于如何吸引本地的健身爱好者到专用场馆进行健身锻炼,在发展全民健身的同时,还应积极申办一些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另外也可尝试多举办商业性竞赛活动,吸引高水平运动队和世界知名运动员前来比赛。

    4.3 改革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

    改革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运用体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加强经营管理,使体育场馆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过渡,应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实现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逐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体育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4.4 大力培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体育界普遍存在“懂体育却不懂经营,懂经营却不懂体育”的现象,制约了体育的产业化进程。鉴于公共体育场馆职工队伍的现状,在激烈竞争市场经济中,场馆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打破长期以来场馆进人渠道单一化的模式,大胆引进体育经济管理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训经理人才,逐步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作风正派、熟悉业务、懂得经营的管理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4.5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要牢固树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观念,改变过去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运作方式,才能面向市场,依托社会,加强自身的发展能力。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获得经济效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时,要处理好体育的人民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4.6调整税收政策

    公共体育场馆的创收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调节和投入计算,因此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经营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减轻场馆的税费负担,使场馆的经营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7 政策法规保障

    我国有关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场馆的投资规划,二是对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体育场馆投おぷ使婊方面,能对体育场地、设备的修建、保管和利用作出规定,能把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和县镇建设规划,还能对不同人口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面积做出较详细的规定。在体育场馆的利用上,从八十年代起,国家开始认识到体育场馆消耗大、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强调要改善体育场馆的管理,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和闲置的场地,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并要讲究经济效益,实行多种经营。 为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均通过立法对体育的各个方面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其中体育设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外关于体育场馆建设的政策突出表现在:①国家政策的全面支持。各国普遍重视体育场馆建设,从各国的体育法规中可以找出修建场馆的内容。② 强有力的财政拨款。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参与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体育投资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这些体育拨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建设体育场馆的。③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利用税收政策鼓励私人资金流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如莫斯科为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免除市属体育设施的利润税和土地管理税;④ 多渠道资金来源。近年来,广开财源,大力吸取社会资金。除以上方面以外,许多国家在场馆的开放、维修与保养、监督与惩罚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

    国外体育政策为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借鉴国外政策法规经验,力求与国际体育基本惯例和准则接轨,是我们在发展体育产业、搞好场馆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体委应对财政、基建、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出新法规政策,各省结合自己的实际,相应地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也必须加强全民健身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全民健身的法规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现状的分析来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投资主体逐渐丰富、投资结构趋于合理,高质量场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解决好公共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问题是关键问题,在对我国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中要积极构建合理体育产业空间布局,以场馆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并积极对外开放,坚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场馆经济功能,注重场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开发,对有形资产从管理入手,健全机构,优化资产结构,适时开发与体育场馆相适应的有价值的商业项目,对无形资产从营造开发环境入手,提升其文化内涵,使场馆真正为体育服务。要把发展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产业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依托我国现有产业优势,推动经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翔.长沙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产业开发[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

    [2]谷崎. 陕西朱雀广场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

    [3]李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各项指标大幅增长.中国体育报,2005-04-21.

    [5]李竖锐.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