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开展方略的比较研究

    周义义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韩两国学校体育中各自的本土武技项目武术和跆拳道的开展现状、教学内容、管理体制、考核形式、师资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应借鉴和学习韩国在跆拳道项目上的推广经验,整合武术套路和散打的教学内容,完善武术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尽快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武术教学和大纲内容,构建不同形式的竞赛制度;试点武术为各级升学考试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实施“武术段位制”等,以期为我国学校武术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韩本土武技;武术;跆拳道;开展方略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86-04

    Abstract: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d logic analysis, it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Korean conditions of native feat i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ushu and Taekwondo,Such aspects as theStatus,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heck. It believ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and draw on the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Korean in Taekwondo; make concordance teaching of Wushu andSanda; improve the teaching brief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junior; perfect all kinds of agonisticSystem; provide Wushu in the enrollment; promote “Wushu Grade” inSchool.

    Key words: Chinese and Korean conditions of native feat; Wushu; Taekwondo; program

    我国的本土武技是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横亘千年历史传统,武术扎根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伴随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国的本土武技是被韩国人称为国技的跆拳道。韩国的跆拳道运动全球推广的速度之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跆拳道运动自 1988年首次在汉城奥运会亮相,1992年通过官方渠道进入中国。短短十余年间,这项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开展。

    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渠道,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石。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韩两国本土武技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也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手段。为此,本研究以文献资料为线索,以中韩两国本土武技开展的现状为基础,突出纵向研究和综合考证,通过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韩两国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本土武技——武术和跆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总结我国学校武术的基本特点。通过调查走访韩国跆拳道教练和在北京高校中留学的50名韩国学生,了解韩国学校体育中跆拳道开展的相关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藏书以及GOOGLE等搜索引擎对于本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检索。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就中韩两国的本土武技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方略等问题,通过电信访谈,对国内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韩国的龙仁大学、启明大学的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1.2.3问卷调查法

    就本文涉及的相关问题设计问卷,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n=10),内容效度为0.91,结构效度为0.90。问卷信度采用克龙巴赫分半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为0.83。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SPSS11.5软件对采集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收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中韩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的开展现状

    2.1.1我国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

    截止至2005年我国现有中小学在小学生两亿多人,大学生约2000多万,这个统计还不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1]。如果统而计之,这个数字应该占中国人口的较大比例。

    应该给予肯定的是一个世纪以来武术发展的成就的确是成果斐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将具有‘封闭、‘排它性极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传遍了五大洲近100个国家;我们将一个充满十足民族文化特征的身体运动,改良为一个满足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要求的体育项目”[2]。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武术在国外普及开展时出现一些问题,正如王岗教授所提及的“我们只注重追求有多少国家成立了武术组织,但却很少关注这些武术组织的真正实力和对武术的需求”;“武术的发展是推介一种文化还是推介一项身体运动呢?是推介一个嫁接后的产品还是推介一种真实的具有个性的身体文化。”[2]。时至今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并不乐观,来自康戈武教授主持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得很不乐观,有70%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设武术教学内容,反而削减了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中的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习武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可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有一般的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70.8%,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学7-9年级)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的教材选用相对杂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套路、格斗和功法[3]。

    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课外武术组织的开展在我国主要是以业余体校和武术学校为主,应该说我国的武术学校发展的规模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武术馆校达13000余所,常年在武术馆校训练的青少年达100万之众[4]。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武术学校和培训机构,主要面对的是专业学武对象。对于普通大众校学生来讲却不能作为社会资源进行补充,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近十年来,很多人把重心放在竞技武术的争金夺银上。中小学的武术比赛也是以高考加分为杠杆,推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上海体育学院的学者经过调查后发现:“中小学武术‘竞技化的成分很浓,一些学校领导明确表示学校开展武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和我们的少体校走了一个模式”[5]。国内外武术界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竞技武术的文化底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淡化,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5]。

    武术的合理定位是建国后一直困扰着学校武术开展的因素之一,因为一段时期内,武术的开展限制了许多与技击相关的内容以套路形式开展,并将武术定位于“中国古代的自由体操或艺术体操”[6]。由于“多年来我们从理论上一直没有有效的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教学模式[7]”。竞技武术的表现形式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求极高,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很难准确地掌握,这也是学生感到武术枯燥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武术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是我们首先要努力的目标,目前北京等地正准备实行这一举措,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武术课程的改革和设置等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1.2 韩国跆拳道开展现状

    在教育上韩国跆拳道的开展情况应该是较为成功的,韩国学生从小便开始学习跆拳道(一般从五岁开始接受跆拳道训练),这一举措的成功已经被事实有力的证明。跆拳道在韩国也是作为学校体育中的必修课进行推广的,在韩国每年由数量繁多的大大小的跆拳道比赛和表演。根据张继生的研究数据显示:“韩国人特别重视通过跆拳道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在韩国大约有90%以上的大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韩国全国范围内正式注册的道馆有8041个,加上未注册的共有9500多个(截止至2005年)”[8]。这个庞大的跆拳道习练组织中的大多数与学校建立联系,而且距各个大中小学距离较近,可谓是遍地开花,为课外跆拳道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这些道馆为学员提供了多种娱乐方式,如游戏、图书、玩具和水等等。韩国的跆拳道馆经过考核可以取得不同程序的颁发段位和级别证书,学员通过一定的级别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这对处于求知欲较强的学员和刚刚加入的学员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这样的举措促使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学生放学后会到跆拳道道馆学习,这对韩国学校体育中跆拳道运动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学员在道馆的出勤和学习可以纳入学校跆拳道考核和升级时的参考。韩国跆拳道的考核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生成绩的考核通过综合学生在学校学习锻炼、道馆学习锻炼以及竞赛成绩和名次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技术水平的。可谓是实现了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另外,韩国政府和学校对于参加跆拳道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如:各个学校在跆拳道考核中对于每个项目每个学期都设有奖学金;成绩优异的可以选拔到上一级的运动队进行深造;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8]:第一,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同学可以免试录取至重点学校(全国中学生品势比赛前三名、竞技比赛前六名的同学);第二,国家对于专业技术突出的学生,给予去各处表演的机会并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资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外推广跆拳道;第三,对于曾经被派出国进行表演的优秀选手,提供聘任机会担任跆拳道教练,政府资助经费;第四,对于曾经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和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教练,提供机会在高校担任跆拳道教练或教授,并且由政府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

    韩国政府和人民对于跆拳道的推广都是非常支持的,他们认为跆拳道是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政府中从总理到政府官员都基本学习过跆拳道,懂得一些跆拳道的技术和精神。在跆拳道的推广过程中,韩国政府、商业机构和民间组织运用了包括影视、音像制品、网站这些大众传媒手段,跆拳道用品销售等商业传播手段,以及跆拳道俱乐部等人际推广模式在内的多种手段。这些渠道的整合,使跆拳道从客观上成为一个综合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韩国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品牌。

    2.2中韩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的发展方略比较

    2.2.1中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于本土武技的要求比较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大纲从建国后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武术内容做了多次的修订,现行的教学大纲是2001年颁布的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中的对于武术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本研究中所涉猎韩国跆拳道教学大纲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提炼而成。但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韩国学校体育中的教学大纲关于跆拳道教学的内容是比较严格和具体的,对于跆拳道必修的规定是我们学校武术所不能比拟的。

    

    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现有武术教学大纲的优点是内容丰富,缺点是对于武术的本质中体现的防身自卫的搏击内容涉猎较少,套路繁多不便记忆。韩国的跆拳道教学大纲优点是内容明确具体,主管部门规定必修学习。

    2.2.2中韩现行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考核评价要求比较

    通过对中韩两国的两所普通高校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本土武技的考核内容进行比较见(表2)

    

    通过对两所高校的跆拳道和武术课程的考核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学校武术的开展存在打、练分离的现象,这与我国竞技武术的推广是一致的,打练分离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武术套路课过程中搏击的内容部分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而学生学习散打课的时候对于传统武术的韵味难以体现。而韩国高校的跆拳道却能够做到把品势和竞技统一结合,综合评价。另外,通过考核内容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学校体育中对于学生的考核要求非常严格,而且标准的制定也非常高。这对学生平时的训练与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2.2.3中韩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教授本土武技的师资岗位要求对比

    体育教师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指导实施训练的基础是蕴藏大脑中的知识,因此教练员的知识及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课程的走向和效果。中韩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教授本土武技的师资岗位要求对比见(表3)。

    

    通过表3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的大学跆拳道教师的岗位要求较为苛刻,这为跆拳道课的教学过程把握无疑是起着积极的意义的。而我国由于学校数量众多,武术项目的师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说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师本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2.4中韩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课学生的服装及礼仪要求对比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形成的支柱,也是传统文化的提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称谓。

    

    通过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韩国跆拳道课程中对于服装和礼节的要求都有着具体的规定,而且要求严格,我们的武术课教学恰恰在礼仪和服装的要求上要明显滞后。

    2.3中韩本土武技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

    2.3.1中国本土武技对青少年的影响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随着体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体育教学体制已实现了从“三基教育”、“素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武术运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经千年的沧桑,武术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定了武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正是因为武术的复杂性我们至今还没有整合出真正适合在学校中推广的技术理论体系,武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以泽心,武以观德”,武术的练习过程是长期而艰苦的,正是因为如此,武术在学校中的推广与普及遇到了种种障碍,我们的学生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坚持长久,得到的感言都是武术太博大精深了。根据调查43%的武术教师认为武术在培养青少年礼仪、社会适应、身体素质等方面难以达到预想的目标,37.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3.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可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学校武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的。

    2.3.2 韩国本土武技对青少年的影响

    韩国本土武技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跆拳道精神对青少年的影响,这种心理状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古代跆拳道的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为主的忠孝爱国精神。现代跆拳道的精神与体育的精神是相互交融的,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即: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具体释义如下:礼仪(义):指礼节和仪式,也指崇礼行义。要求跆拳道练习者要互相尊重,培养友爱、正义、谦虚的精神。廉耻:指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觉。要求跆拳道练习者要分辨是非,有羞耻之心,努力使自己成为正直和道德高尚的人。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忍耐是用来克服跆拳道练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秘诀,只有忍耐才能超越自己。克己:是指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要求跆拳道练习者要自我控制,排除不良情绪和私心杂念。百折不屈: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要求跆拳道练习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挫折、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轻易放弃[9]。回顾跆拳道在国际范围的推广,跆拳道的精神也是现代青少年所需要磨练的,这正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跆拳道精神的推广也为跆拳道项目本身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韩国采用从小抓起,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本土的跆拳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学校教学与跆拳道馆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严把教学质量环节,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综合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跆拳道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在教师岗位要求上要求严格,严把教学过程关,对教师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优质的环境,这为跆拳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后盾,在国内较好的普及开展了跆拳道运动。

    我国的学校武术开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套路与散打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政府缺乏对于学校武术教学的硬性规定[10]。学校武术的教学过程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武术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对于武术课程学习的服装和礼仪方面应有严格的、统一的规定。

    3.2 建 议

    借鉴韩国经验,政府部门必须对武术的传承要有硬性的规定,提高本土武技的重视程度,在国内实行武术课程大、中、小学生必修制;尽快整合套路和散打的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弥补武术套路和散打的打练分途现象;明确界定学校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教学内容,尽快开发出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武术教学大纲和教材,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实用,体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管理上,对于学校武术的发展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有硬性的规定,国家要评选一批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和训练基地;构建不同形式的竞赛制度;试点武术为各级升学考试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实施“武术段位制”;在高等院校建立高水平武术运动队、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等,以会员制的形式开展多种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 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

    [2] 王岗.中国武术:20世纪的传统流失与当代的回归及振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157-1159

    [3] 康戈武,洪浩.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82-85.

    [4] 王智慧.传统学武程序与现实教武现象悖论探析[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7(4):86-88.

    [5] 马剑,邱丕相.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J].体育科学,2007,(5):92-93.

    [6] 毛伯浩.武术的表演和竞技[J].新体育,1995,(24):10-11.

    [7] 邱丕相.“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 武术科学,2004,(2):1-2.

    [8] 张继生,等.韩国学校跆拳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71-73.

    [9] 王智慧. 现代搏击术—跆拳道[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8:21-22.

    [10]王智慧.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9,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