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内容

    内容摘要:近年来,各学习阶段的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核心素养教育的旗帜也越来越鲜明。在这样一个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情感教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育实践中,人们对情感教学的价值更加重视。语文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它着眼于以情教学,强调语文应该在一个包容的环境里实施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感染熏陶的功能。

    关键词: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 来源 内容

    一.前言

    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这就说明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用情感体验感悟才能得到的。“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离不开情怀、情感的表达,情怀、情感的表达又必然影响学生的情感;加之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本身就强调了情感领域对学生的教育、熏陶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和情感教学”。[1]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以情寓教,充分恰当地挖掘文教材料以及学生、教师自身所包含的情感定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求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看来,想要更好地教学语文,情感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情感教学的内容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情感教学在语文方面可以表现为利用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的品格等等。

    (一)陶冶道德品质

    语文是一门关乎生命,关乎生活的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即是生活。因此,生活中的道德感染也可以在语文的教学中实现。叶圣陶说:“学语文即是学做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认知层面的东西,也应该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同时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它已然被委以道德培育的重要责任。新课标指出要通过情感教学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素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每一篇佳作的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情感的影子,它能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洗涤,净化,幫助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品德素质。例如,教师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价值,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人物的典型故事和典型形象触动学生的道德观念。当文本故事中的人物事迹受到褒奖时,学生就会对此形成一种表层的道德标准,了解到这种行为是可以实施的。人物的存在发挥了榜样的典范,这种情感感染对学生道德的体验产生了正向的强化作用。例如通过学习《散步》,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愿意争做孝敬老人的道德榜样;《最后一课》的爱国之情同样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也会启发学生心怀祖国,心怀天下的责任感……反之,当人物的事迹受到批评或惩罚时时,学生也会感受到该行为的排斥性,自然也会避而远之,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就使学生感受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伤仲永》一文告诫学生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除了利用教材之外,教师也可以用具体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阅历对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最为直接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以此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实施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提高审美情趣

    美育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层面。它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感,即美的发现力,欣赏力,创造力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情感教学在美育方面的首要任务。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通常以某些具体的意象带给人们美的感受,这是一种想象的情感手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情感教学中实施美育,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环境美、意境美、社会美、自然美……

    汉字被称为最美的文字,每一个汉字背后都隐藏了一个优美的故事,它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审美的意蕴,当汉字组合在一起时,语言就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叶圣陶先生提倡“美读”,主张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用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文本的、作者的应有感情意涵。这种“美读”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审美欣赏的语文学习状态之中,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盈柔和的语言美,错落有致的建筑形式,生动形象的绘画美,清新幽怨的意境美,真挚隽永的情感流露,读这首诗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无形之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美得意境。诸如此类的作品有很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辽远与深邃;“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由此说明,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感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内在品格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与乐趣。有些作品还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一个愉悦的情境,加之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更加丰富。以情教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多元审美的语文世界,可以感受到情感教学在语文中散发出来的审美情怀。“语文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2]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美育天地,因此,合理运用情感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从长远来看,它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具备优良的语文素养,提高个人生活品质。

    (三)传承优秀文化

    温儒敏先生提到“语文就是学习母语的一门课程”。语文即汉语文,语文的学习就是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既然是关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延续,那么语文教学过程必然带有感情色彩。优秀的传统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才得以保存,有很深的民族烙印,它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感染作用,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教学是一种手段,它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心的精神记忆,体悟文化情致,使学生处在浓厚的文化素养中,逐渐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渊源的博大精深,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的精神营养。

    “语文教材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具体知识,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3]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教师不仅可以依托课本阐释莲的高洁形象,也可以进行课外拓展,介绍梅、兰、竹、菊等在中国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如此一来,当学生再读到相关的作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气韵;同样的课例还有:《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展示了封建大家族不同地位人物的居所礼仪和座次排位;《中国石拱桥》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桥梁建设的悠久历史,感叹于中国历来建筑的成就;《泥人张》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手艺的精神内涵;学习《木兰诗》同样可以以拓展的角度使学生了解豫剧、越剧、昆曲、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艺术的源远流长……这些都是中国的国粹,情感教学能够把我们的厚重的文化积淀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智慧,能够从中学得处世的态度和情怀。

    “语文教学负有‘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的任务的任务。”[4]同时,传承和弘扬精品文化也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如今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面对青少年对本国文化日渐明显的冷落趨势,运用情感教学法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产生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并引以为傲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应当使学生把经典文化华为自己的精神信仰。

    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关于知识的学科,同时也是关于人文情怀的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品格塑造、审美情趣、民族精神的传承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认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实施使语文教学真正地具备了生命的价值。当然,情感教学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语文教育事业,以情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列宁之言“没有人的感情,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关于它的教与学绝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初中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变化,选择恰当的方法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增值。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利用周围资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教育,以此来提高的他们的思想水平,完善他们的人格”。[5]利用情感严肃对学生进行人文性得感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语文教育教师的伟大使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地让语文成为对学生有益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胡进.论初中“多位一体”教学的结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4):38—40.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3.

    [3]边艳玲.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4]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7.

    [5]唐晓红.高中语文情感教学探析[J].教改·教研,2017(22):52.

    (作者介绍:李宁宁,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