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储备考评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应用

    吴朝宇

    中图分类号:C96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7-176-01

    摘 要 莱城发电厂创新运作,成立了组织机构,采取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与业绩测评三方面结合的考评体系,择优储备岗位,对人才从层次、数量、结构上进行优化,并实行长期性、持久性、针对性的人才库存与培养,从而保证企业人才能够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需求的岗位储备新模式。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才储备 考评体系 建立应用

    企业的人才储备走国际化道路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在企业内部,要积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使企业中的人才可以跨专业、跨职能互用,如此才能使人才的发明能力和创造激情得到激发,才能有效避免企业人才资源的隐形浪费,这对于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及业绩评判

    按照生产技能人员储备和“一专多能”的培训要求,莱城发电厂本着由低岗位向高岗位递进式培训的原则,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选拔素质较高、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职工作为储备人员进行培训。

    (一)储备培训组织机构的成立

    莱城电厂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總经理、党委副书记,以纪委书记、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领导的领导小组,职责是负责储备培训文件、计划的制定与审核,负责培训过程中各项政策和相关计划内培训经费的落实,负责对工作小组的监督与指导,负责仲裁其它未尽事宜。莱城电厂成立了以总工程师牵头的工作小组,副组长为教培中心、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成员为办公室、纪委、监审部、政治工作部、工会办公室负责人、人力资源部劳动干事、教培中心培训干事、生技部、运调部各专业专工及各储备申请部门负责人、专工。负责储备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负责储备培训综合素质考核,负责相关政策的落实。

    (二)储备培训的要求与方法

    其一,储备培训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确定人员储备计划,结合部门实际进行储备;其二,各部门要对储备工作严格把关,要侧重品德高尚、工作勤奋、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职工,确保培训取证后能真正胜任所储备岗位的工作;其三,储备培训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岗位能力培训标准》为依据,部门要制定各岗位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其四,职工完成培训计划后,部门提出申请,由工作小组统一组织综合素质考评,考评合格颁发《岗位资格培训证书》;其五,进行综合素质考评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与业绩测评。理论考试根据所学岗位职责、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命题;技能考核原则上选取所学岗位典型技能操作项目,确实不具备现场操作条件的也可采用笔试,但题目内容必须贴近现场实际操作;其六,综合素质特别突出的职工,在完成一个储备岗位的培训取证以后,由部门申请,报人力资源部、教培中心批准,可进行跨岗(指在本班组内跨越一个层次的岗位)培训和取证;其七,岗位储备培训是适应企业发展对人员素质需求开展的一项长期、系统工作,各部门要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扎实有序开展。参加储备培训的职工,必须服从本部门工作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培训,不得因此影响本岗位工作,否则取消储备培训资格,情节严重者,将按经济责任制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三)储备资格证书的管理使用

    其一,《岗位资格培训证书》是职工岗位胜任能力的凭证,在相应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时,将视情况作为直接上岗或参加岗位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直接上岗时享受与竞争上岗相同的工资待遇;其二,如职工调离本厂,可根据所持《岗位资格培训证书》介绍到其它单位相应岗位;其三,《岗位资格培训证书》有效期为2年(以发证日期为准)。原证书失效,持证职工按本规定与其他资质合格职工一起参加综合考评。

    (四)取证后的奖励

    其一,职工经过培训,取得相邻高一层次岗位的《岗位资格培训证书》后,每人每月奖励100元;其二,职工经过培训,取得跨岗的《岗位资格培训证书》后,每人每月奖励200元;其三,职工经过培训,取得两个及以上《岗位资格培训证书》后,奖励额度以高者为准,不重复受奖;其四,职工取证当月不受奖,持证职工岗位变动后,奖励自动取消,岗位变动当月即不受奖;其五,职工取证后如因工作造成的离岗、下岗停发奖金的,考核期内同步停发奖励;发生责任二类障碍及以上的责任者,取消其证书。

    二、实施效果

    通过人才储备平台搭建,莱城电厂员工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创效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师带徒的良好传帮带良好氛围,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人才储备,2018年我厂凭证书直接上岗人数为12人,目前我厂已拥有获授权专利4项,12项成果获得国家、中电联及集团公司成果奖项,44篇论文在国家级、行业级刊物上发表。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徐暘.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