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志敏 丁振峰 程丽华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52-04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farmerSports fitness project's presentSituation through research of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interview, questionnaireSurvey, logic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Statistic andSo on,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difficulty of our country we faced at present in process ofputting the farmerSports fitness project in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Strategy grounded on the actualSituation.

    Key words: farmerSports fitness project;presentSituation;strategy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更可以繁荣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农村的建设尤其要受到关注,和谐农村对巩固基本政权建设,促进农民奔小康有着重要意义,农村体育的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有机部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山东、河北、内蒙古、江西、陕西、吉林、福建、广东、北京、湖北10个省/市/自治区,33个地级市,85个县/旗/州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村体育工程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通过国家图书馆、CNKI期刊网和有关网站查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相关文件和文献资料,并到调查对象的各地群众体育部门查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群众体育管理者,农民、农村体育研究专家,了解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感性材料。

    1.2.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农民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调查》。(发放5972份,回收5526份,回收率92.53%;有效问卷5213份,有效率94.34%) 二是针对市县各级职能部门领导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调查》。(发放118份,回收116份,回收率98.31%;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100%)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邮寄和约定时间回收等方式。

    效度检验:专家评判法。信度检验:重复测试法。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处理,论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1.2.5 数理统计

    对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国家体育总局2006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点的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体育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建设方式采取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各级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配置器材,利用村公共用地,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进行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缩小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差距,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农民强身健体、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A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

    

    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使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基层政权更加牢固。”[2]

    “截止2008年8月,全国31个省区市共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77410个。全国共计投资50.86亿元。其中国家资助项目19918个,投资64002万元,地方自建项目57492个,投资44.45亿元。”[3]部分省市目前已经提前完成了目标。如“2007年末,江苏在全省进18000个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全省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其中1.6%行政村超标建设了其它室内外公共体育设施。北京市也实现了“村村都有健身工程”的目标。广东完成了3533个农民健身工程项目,使进1/5的行政村有公共体育设施。”[4]

    同时,通过这一阶段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农村体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调查中,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级市和县级的群体处工作人员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村体育的影响进行了选择,具体情况见表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不但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转变了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态度同时也对农民体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逐渐成为农民的一种习惯,并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

    

    2.2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2.1 各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农村体育的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落实全民健身工程,必须抓好农村体育建设,农村体育的建设是不但是一个紧迫和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程。目前,我国正处于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的关键时期,农村体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我国政府关注和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中又一重大举措,因此需要各级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积极的重视,才能保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

    2.2.2 农村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狭窄

    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严重缺乏。从目前我国农村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来看,问题较多,差距甚远,执行难度也较大,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受经费的限制。目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省市自治区投资、地方投资三大块。其中以地方财政投资为主,虽然也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进行捐赠和赞助,但比例不高,这样致使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和地区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难度较大,质量不高。

    2.2.3农民健身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农民体育健身缺乏一定组织性,很多农民缺乏健身基本的常识,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农民在规模和频率上还有待提高,体育意识淡薄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民体育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体育健身指导,需要有人带领起一批农民健身队伍,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行列中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共计325 502人,其中国家级2 006人,一级39 509人,二级103409人,三级190 578人,目前我国总人口约为13亿(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这样一算,我国人均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5虽然近几年各地都加大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但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都集中在城市,正真能在人口基数庞大的农村发挥作用的很少。这样对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2.2.4 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朋友目前的业余生活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在调查中,我们对农民朋友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仅有20.47%的人在闲暇时间能够参见各类体育锻炼。

    

    体育消费充分体现了农民的健身意识,是农民体育健身的一种需求的重要体现。“农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民体育健身的情况” [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14.54%的人会将多余的钱进行体育消费。

    

    2.2.5 基层农村体育管理机制发展滞后

    “目前,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县体育部门权限缩小、经费减少、人员少,对农村体育无专项经费;文体站的工作以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主,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对较少,体育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致使农村体育在很多地区都是一片空白;村级没有设立相应的体育管理专门机构,一般由村干部兼职管理,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和农村体育社会管理系统对农村体育的辅助管理只停留在县区一级,到了乡镇就很少设立相应的机构。”[7]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体育器材管理也比较模糊,各地的管理也不尽相同,有18.97%的地区是由村民管理,有68.97%的地区由村委会管理,更为值得担忧的是由十分之一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器材无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3 实施“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发展策略

    3.1 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强化农民健身意识

    要发展农村体育、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是使农村居民树立现代的体育观念,正确的行为源于正确的观念指导。农民对体育健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诸多错误的体育观念,发展农村体育,必须舆论先行。要使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农民自觉的需要。首先要解除传统观念对农民朋友的束缚,为农村体育的开展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因此,增强农民体育意识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各地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改变农民朋友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庙会、赶市集等方式,向农民宣传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各地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制定和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通过发放体育锻炼手册,制作体育教育片等形式进行体育宣传。其次,要重视农村基层体育骨干的影响示范作用,使农村居民形成以健康为美,健康就是财富,参加体育锻炼是投资健康的观念,抛弃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

    3.2 拓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来源

    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投资、省市自治区投资、地方投资”三个方面,地方财政投资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在农村体育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明显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现有体育资源不断实现增收、创收;同时各级体育部门还要通过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通过企业赞助、各界捐助、个人捐款等形式,不断增强自我筹集经费的能力,也可通过“器材捐赠、镇村出地、村民出工”等形式来进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如已提前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标的江苏省就得益于这一举措。“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省共筹集6.2亿元社会资金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占总投入的38.1%。”[8]因此各地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的吸收各类资金来保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3.3 建立农民健身工程维护与保养制度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好,更要管理好,从而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真正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我们应立足长远,加强对现有农民健身工程场地、器材的维护和保养,使场地、器材的维护能够落实到位,并形成制度化,这样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能够才能得到长效利用。同时,要积极调动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等各方面积极性,使多方都能参与进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新建、扩建和改造体育设施,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农村体育活动设施,使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得到有效的改观。另外,更多的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和维护相关的体育器材,因此各县市要成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对农民体育健身设施进行规划配备,并争取在每一个行政村都有相关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3.4 加强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随着我国农村体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通过“民康工程”、“雪碳工程”尤其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农村的体育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农民朋友对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希望能够有专业人员对于他们所进行的体育项目进行指导,更好的发挥体育锻炼的功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同时,我们也要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挥其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争取达到每一个行政村都能至少配备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目标。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农民朋友在体育健身活动中互助协作,互教互学,推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并利用一些民族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切实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5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着悠久历史和伟大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来源于民间,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寓健身于娱乐之中,深受农民的喜爱和推崇。传统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由于其具有民俗性,带有地方特色能与当地的民间传统节日相吻合;另一方面活动场地具有天然性的特点,农村体育活动可利用田间地头、自家宅院和街道路边等简易场地就可进行,且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有容易组织开展,同时农民参与的热情较高。因此各地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把农村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一些诸如篮球、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荡秋千、扭秧歌等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参加的特色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扩大农村体育人口,更好的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各地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都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但各地实施进度差异较大。其中部分省市如北京市、江苏省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4.2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各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农村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狭窄;农民健身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基层农村体育管理机制发展滞后几个方面。

    4.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强化农民健身意识;拓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来源;建立农民健身工程维护与保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S],体发(2006)13号,2006-03-01.

    [2]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1 .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毛倩.浅谈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研究[J].大视野.2009,(2):203.

    [5] 奚凤兰.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30):37-38.

    [6] 朱家新.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08-109.

    [7] 李一宁,戴伟,金世斌.江苏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12.

    [8] 马先英,杨磊等.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01-104.

    [9] 卢文云.建国以来中国农民体育实践的历史审视[J].体育学刊,2006(1).

    [10]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