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韩春青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找一找。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課前就得到了解决,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会提高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在学习郭沫若《雷电颂》前,为了使学生情文相通,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阅读大量屈原生前的事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再如,教学叶圣陶《苏州园林》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2.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3.抄一抄。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师表》等文章时,可鼓励学生们阅读与其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录下来。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我们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4.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学习课文《皇帝的新装》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习题,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怕做作业,写作业拖拉,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