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贺绿汀钢琴曲《摇篮曲》与《晚会》创作技术的研究

    黄佳

    ◆摘? 要:贺绿汀是中国有名的作曲家以及音乐教育家,其钢琴作品利用自身浓郁深沉的民族风格、优美动听的旋律与中西融合的音乐技法深受广大人们喜爱。而《摇篮曲》与《晚会》这两首钢琴曲创作于20世纪,不仅融入了诸多民族化风格与元素,而且还汲取了西方国家的创作技法,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先河。本文基于对贺绿汀钢琴曲《摇篮曲》与《晚会》的曲式结构进行解读,并提出具体演奏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贺绿汀;钢琴曲;摇篮曲;晚会

    在20世纪,西方音乐艺术逐渐传进中国,而具有代表性的乐器-钢琴亦在我国城市得以发展。某些音乐家在早期就开始创作具有我国民族风格和元素的钢琴曲,如赵元任以及萧友梅等。贺绿汀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他也开始逐渐探索西方创作技术和与我国传统音乐进行结合的方法。在1934年组织的一场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推动了我国钢琴曲作品的发展和创作,亦充分激发了贺绿汀创作欲望和热情,并创作出《晚会》和《摇篮曲》。

    一、贺绿汀钢琴曲《摇篮曲》与《晚会》的曲式结构

    (一)《晚会》的曲式结构

    《晚会》这一乐趣描绘锣鼓旅具有的個性化节奏,主要由多个乐曲节拍组成的乐段,所以会根据乐曲中存在的不同节奏类型对乐曲节拍展开划分。《晚会》这一乐曲是G宫调式,包含八个不同乐曲节奏类型,涉及最多的是切分节奏。整个乐曲在欢快动听的锣鼓声中开始,而第二个乐曲节拍是整首曲子中的连接句,让乐曲可以进入主题,而且每个乐曲节拍均具有不一样的节奏重音,将G宫调式变化作为中心,让整个曲子在热闹欢快的场景中进入高潮直至结束。

    (二)《摇篮曲》曲式结构

    贺绿汀创造的《摇篮曲》是一首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这首乐曲描绘出母亲轻轻地晃动摇篮,嘴里哼唱着优美动听的乐曲,拍着自己孩子入睡的场景,表达出母爱的特有之情。《摇篮曲》一共分为三段:其一A段,这首乐曲采用的是展衍式主题,将原基本乐思作为基础,渐渐更新材料的一种发展手法,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摇篮曲》基本乐思就是第一节与第二节,主要由一二小节派生出全新的旋律,在第三小节开始逐渐延伸与拉长音乐旋律。在第二个乐曲节拍,随着旋律的不断发展进入到高潮,随后在逐渐静下来。而第三和第四乐曲节拍再次出现第一个与第二个乐曲节拍,结束落在F羽调式上。《摇篮曲》中四个乐曲节拍长短相交、旋律起伏感十分明显。而且在节奏方面使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加强了乐曲应有的流动性,提高了乐曲旋律的起伏感。在和声织体上应用了分解模式与琵琶音模式,让音乐旋律的发展更加流畅动听。其二,B段就是中间段落,其和A段进行对比性陈述,即指运用新主题和调性展开对比。乐曲主题素材来源于A段,肢体结构上出现复调模式,右手旋律与左手相互交替出现,而调式亦多次转换,由bB商到bA宫到bE徵到bB商,加强了乐曲旋律的紧迫感。而第二段B主题的出现冲破了第一段优美宁静的音乐旋律,其中添杂了繁杂焦虑情绪,而在第三乐曲节拍42小节上,才渐渐让那种沉重郁闷的感觉消散,逐渐恢复平静,回到最初bB商的调式上为呈现部做准备。

    二、贺绿汀钢琴曲《摇篮曲》与《晚会》的演奏技术

    (一)《晚会》的演奏诠释

    《晚会》这一乐曲应用了西方民间锣鼓具有的节奏特点进行创作,不管是演奏力度又或者是演奏速度均彰显出乐曲热闹愉快的场景。第一,在演奏过程中要重视乐曲具有的节奏重音,主要可划分为五种,其一谱例12,其二谱例13,其三谱例14,其四谱例15,其5谱例16,在这部分重音演奏技巧中,必须彰显标有重音符号的音、附点、切分,应当掌握重音的恰当力度,尽管需要弹奏出重音效果,然而也不可猛砸钢琴,需要应用身体上的各种力量传输到手指尖,在手指下键时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如果直接弹奏下去,产生的音色就会非常散,且声音特别燥,缺少凝聚的音色,因此在指尖力度上必须学会控制,无论是演奏p或者f均需要控制,要多一些内涵,不可一下全爆发出来,如此弹奏出的音色才会更加完美,不会对音乐效果产生破坏。第二,重音节拍不断变化,并掌握节奏感,钢琴演奏者必须控制好内心因素,做到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让乐曲演奏效果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摇篮曲》演奏诠释

    贺绿汀在演奏《摇篮曲》时,第一段,右手高声部音乐旋律线十分突出,而中声部则可推动音乐旋律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需要轻声弹,演奏者手指必须掌控好弹奏力度,而左手低声部弹奏必须刘畅,突出后十六的音乐节奏感,而低音保留音部分则需要依靠踏板协助,如此一来,才可以将旋律进行连接,然而要注意踏板不可整小节踩着,只要最后一个小节音踏板必须抬起,否则弹奏的乐曲效果模糊,音乐噪声太大。而在整个乐曲第七小节处会出现一个小高潮,需要随着音乐渐渐增强,彰显乐曲的最高音。此外,在实际弹奏乐曲时必须重视乐句的连线,如此能够彰显出乐曲具有的起伏感。其次,在第二段增添了诸多重音,这部分重音难以全面弹奏出来,需要依靠胳膊和手指控制慢下键,使其能按在每一个键上,所有力度均聚集于手指尖,必须放松演奏者的胳膊。使演奏者有左右手复调的良好感觉,且左右手弹奏方法均相同。在乐曲30小节产生两个音的连线,而且在乐曲后期时常出现,连线两个音需要弹奏出落滚的个性感觉,在弹奏第一个音时需要依靠手腕动作将力量聚集于琴键上,在弹奏第二个音时则需要依靠手腕逐渐将音抬起,如此弹奏出的音乐效果强弱交替。最后,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整体感觉均是相同的,在弹奏到乐曲尾声处时,就安静下来。演奏者手指在弹弱时需要注重弱而不虚,如果手指虚了,造成手型变化,在触健时就无法弹出音乐。因此,在实际钢琴演奏过程中,弱奏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摇篮曲》结束时就是弱音响,由此可见,手指控制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摇篮曲》与《晚会》是和贺绿汀的代表作之一,在那一时期他可以创作出具备我国特有风格及文化的钢琴作品,并深受广大人们喜爱,贺绿汀的成功并非是巧合,是因其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充分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且对西方音乐还存有一定认识,所以能够创作出不一样的钢琴曲,使我国钢琴音乐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丹.关于贺绿汀钢琴作品《摇篮曲》曲式结构分析[J].黄河之声,2020(11):24-25.

    项目名称: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名称: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编号:2021KY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