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 龙咚锵

     李春龙

    

    设计背景

    音乐活动“过新年龙咚锵”节奏欢快、形象鲜明,“龙咚龙咚锵-OI”的欢快节奏型贯穿始终,副歌乐句均采用了相同的鼓镲声节奏,气氛欢快浓烈,就像是点燃的烟花,擦亮了整个大主题活动——迎新年。

    迎新年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已经从不同的领域(如语言、美术、社会等领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关于节日喜庆的经验。从音乐领域出发,关于迎新年主题的音乐活动又该如何组织实施呢?民族乐器在塑造节日喜庆氛围上,表达力、穿透力都比较强,能给孩子带来更为深刻的节日感受和情感体验。于是,我截取了传统民族乐器鼓镲演奏的音乐片段“龙咚锵”,以此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欢快的、节奏分明的民乐声中感受别样的新年,体味音乐活动带来的新年喜悦氛围。同时,本次活动还要通过多种游戏的形式,探索和感知鼓镲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提升、培养幼儿的协调配合能力,帮助他们感知民乐之美。

    活动设计(第一次)

    活动内容:中班艺术活动“过新年龙咚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带来的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乐意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2.了解民族乐器鼓和镲,探索敲击的正确姿势和演奏方法。

    3.能夠按简单的节奏型为音乐伴奏,并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鼓10个,鼓槌10根,小镲10对,桌子3张。

    活动过程:

    1.师幼随着欢快的音乐入场。

    幼儿和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音乐带来的欢快节奏。

    2.欣赏《过新年龙咚锵》视频。

    教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名字叫《过新年龙咚锵》,我们一起看看吧!

    幼儿观看视频,感受喜庆的气氛。

    教师:视频看完了.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你都看到了哪些演奏乐器?

    请3~4名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视频里有好几种乐器。今天.李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这几种乐器。

    3.认识民族乐器,探索鼓的敲击方法。

    (1)感受鼓的音色。

    教师:请你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咚一咚—咚)

    幼儿上前找出对应的乐器——鼓。

    (2)出示鼓的图片。

    教师:刚刚你们都猜对了.“咚一咚一咚”就是鼓发出的声音。

    (3)讨论鼓的敲击方法。

    教师:现在.谁想和鼓交朋友?

    请幼儿尝试探索鼓的敲击方法。

    教师: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谁能用嘴巴来模仿?(咚—咚—咚)

    (4)练习有节奏地敲鼓。

    教师:鼓的声音这么清脆,谁能让鼓说一句话?

    幼儿有节奏地敲鼓。(咚-咚咚-咚咚咚咚)

    4.了解民族乐器,探索镲的敲击方法。

    (1)直观感受民族乐器一镲。

    教师:刚才,我们和鼓交了朋友。现在,大家肯定很想认识镲,想知道它长什么样。下面,让我们隆重欢迎镲出场。

    (2)出示镲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这就是乐器镲。

    (3)探索镲的敲击方法。

    教师:谁能让镲说话呢?

    请举手的幼儿上台操作乐器,探索如何让镲发出最佳音色。

    5.两种乐器合作,敲出“龙咚龙咚锵-OI”。

    教师:“龙咚”是谁说的话.“锵”又是谁说的呢?

    请两名幼儿上台,按节奏敲击。(“龙咚 龙咚 锵-OI”)

    教师:下面.我们就让这两种乐器同时说话.听听是什么效果?

    引导幼儿按照副歌部分同时敲击。

    教师:接下来.我们用两种乐器进行第二次合作。

    幼儿自由讨论,探索出“龙咚”是小鼓的声音,“锵”是小镲的声音,副歌部分是鼓和镲发出的合奏。

    6.幼儿集体进行表演。

    教师:民族乐器的声音多么美妙呀!下面我们边唱边表演吧!

    教师采用分组、集体的表演方式,巩固练习配合与合作,为幼儿最后跟随教师指挥合作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孩子们。带上咱们的乐器,表演给弟弟妹妹们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上,教师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来组织教学活动。因为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只有幼儿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参与音乐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了让幼儿保持浓厚的活动兴趣,教师从三个方面展开活动。首先,教师请孩子们欣赏视频,聆听美妙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拉近音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待幼儿熟悉乐曲的特点及节奏型后,教师再巧用民族乐器实物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由于鼓和镲是两位可以发出声音的“特殊客人”,一出场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并让他们产生了学习乐器的强烈愿望。其次,在认识和探索两种乐器时,教师通过幼儿喜欢的“猜谜”游戏、童趣的言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索演奏姿势和方法,由浅入深,帮助幼儿了解“龙咚锵”声音的组成。最后。在解决重难点时。教师通过让幼儿敲击、聆听、模仿以及自主探索不同的节奏等形式,发现“龙咚”是小鼓的声音,“锵”是小镲的声音,副歌乐句是鼓镲合奏,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教育效果更好。

    本次活动在欣赏、探索中增进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点燃了“新年到、喜洋洋”的热闹氛围。但是,纵观活动在音乐的表达表现上,在乐器演奏的合作配合上,仍停留在表面,甚至还出现了幼儿不配合、大声乱敲的问题。由于中班幼儿自控性、合作性较差,常注重自我表现而忽略集体合作。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我将重点围绕肢体动作表现情绪、多种图谱表现节奏、幼儿学看指挥进行合作表演等方式来表现音乐,演绎传统民间乐器带来的视听盛宴。

    活动设计(第二次)

    活动内容:中班艺术活动“过新年龙咚锵”

    活动目标:

    1.认识鼓、镲两种乐器的节奏和图谱,学习按固定节奏型为音乐即兴伴奏。

    2.尝试用韵律动作、乐器演奏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深层次感受,体验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提升协调配合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鼓10个,鼓槌10根,小镲10对,桌子3张。

    活动过程:

    1.师幼入场,玩“龙咚锵”节奏游戏。

    教师和每个幼儿玩“龙咚锵”击掌游戏,以互动游戏的形式开场。

    设计意图: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运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场,引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其参与音乐游戏的热情。

    2.感受音乐欢快喜悦的情绪和情感。

    (1)第一遍欣赏音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介绍音乐名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有节奏的音乐,名字叫《过新年龙咚锵》。听完说一说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过新年龙咚锵》是一首有节奏的、欢快的音乐。

    让孩子们静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欢快的气氛,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2)第二遍表现音乐,尝试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当你开心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表达开心的动作,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和情感。

    设计意图:该环节让幼儿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展现自己表达开心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开心愉快的心情。

    3.能够按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为音乐做即兴伴奏。

    (1)用身体动作为音乐《过新年龙咚锵》伴奏。

    教师出示龙咚的动作图谱,引导幼儿随图谱做动作,知道空拍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做。

    教师出示小手和鞋子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带颜色的节奏图谱,并能看谱做对应动作。

    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引导幼儿看着图谱跟随教师的指挥进行分组演奏与集体合奏。

    音乐中每个乐句结尾都有一个空拍,教师根据中班幼儿已经掌握2/4拍的基础进行拓展,过渡到三拍子与空拍组合出的固定节奏型:XX XO,运用空拍先行,让幼儿理解掌握空拍,会控制乐器的停顿,既避免了手忙脚乱,还能学会演奏时整齐划一,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幼儿学习观看图谱进行演奏。

    (2)认识鼓镲两种乐器,学习用乐器进行伴奏。

    教师出示乐器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观察鼓、镲所对应的带颜色的节奏谱,能够与同伴合作用乐器敲打出固定节奏型。

    教师引导幼儿随节奏谱练习伴奏。

    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尝试跟随教师的指挥用乐器进行演奏。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将重难点前置,通过先拍打节奏、认识乐器,再掌握奏姿,探索奏法,最后看图谱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做好铺垫,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同时,突破了重难点。由于幼儿持有的乐器不同,合奏时不是所有的乐器同时敲击,为了达到协调、优美的效果,设计了同伴、师幼双边的互动游戏。

    4.具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

    (1)身体坐直跟随教师表演一遍。

    设计意图:由于幼儿刚接触民族乐器的学习,只有养成坐直身体演奏的习惯,才能在正确握稳乐器的同时敲击出美妙的声音。因此,坐直表演就是为后续学习打牢皋础。考虑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钢琴来让幼儿学习节奏,本次活动中,教师巧用多媒体图谱融入师幼游戏互动中,增强了表现音乐的趣味性。

    (2)身体站立跟随教师的指挥表演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变化不同的姿势,提升了演奏的难度,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贴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避免了呆板、枯燥的单一表演形式。师幼之间的指挥游戏互动,不仅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纠正,还能及时发现“榜样”,鼓励幼儿互相配合,增强表演自信心。

    (3)师幼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示表演一遍。

    设计意图:幼儿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音乐会,因此并不陌生,教师在活动结尾部分设计了音乐会的形式,恰恰是幼儿感兴趣的,正如讲故事一般穿插其中,除了激趣,让幼儿感受现场气氛之外,还能完美展现幼儿之间的表演合作、师幼之间的指挥合作,提高表现音乐作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5.活动结束。

    活动感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活动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在本次活动设计的选材上,教师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节奏游戏中感受音乐、玩转音乐,这对中班孩子来说是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

    1.节奏互动打基础。首先,师幼互动,幼儿了解并熟悉节奏型XX XO;接着,分组互动,教师融入幼儿的肢体动作,再次练习固定节奏型;最后,在师幼再次互动后,幼儿学着看指挥手势玩节奏游戏。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要用语言加以引导,使其能做出对应的肢体动作。

    2.乐器齐奏强练习。对幼儿整齐敲击乐器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合奏的难度较大,所以本活动定位在联奏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多感官体验。当联奏能够较顺利地完成时,再组织幼儿进行合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经过体验与练习,幼儿对演奏民间乐器鼓和镲具有深刻的认识。

    3.游戏方法填趣味。在活动最后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幼儿理解、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幼儿在感受歌词、节奏等方面的美的同时,也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会用赞许的目光、话语、动作等回应幼儿,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4.活动创意促发展。教师根据鼓和镲的颜色进行设计,巧妙运用图谱颜色之间的转换来引导幼儿练习。幼儿在观察练习之后,能够手持乐器跟随图谱进行伴奏,通過颜色的直观形象,交替表演快速合奏与轮奏。由于教师设计的跺脚颜色和小鼓颜色均为黄色,拍手和小镲颜色均为黄色,合奏颜色都是绿色,既避免了幼儿在打击乐演奏前做机械性热身,又促进了幼儿肢体动作与思维的转换,让音乐和思维的创新结合碰撞出炫酷的色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幼儿潜在的节奏表现能力,鼓励并支持幼儿感知“夸张表达、趣味表现”的艺术审美乐趣?前一个活动如何为后一个活动做铺垫,后一个活动如何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些都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打击乐的特色,让音乐活动更有趣、更生动,让幼儿真正走进音乐环境中,翱翔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获得愉悦的体验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