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董康成 董博

    【摘要】领导力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和一致性,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领导力教育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体现领导力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工具性价值。

    【关键词】领导力教育;社会主核心价值观

    领导力教育起源于美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则立足于中国,两者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制度。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领导力教育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体现领导力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工具性价值。

    一、领导力教育的涵义与现实意义

    领导力是领导的派生概念,两者的区别甚微,以致有些学者将两者谈为一体。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领导和领导力逐渐进行细致的区分。学者一般把领导定义为“一种过程”,而把领导力定义为“一种能力或能力体系”。 领导关注的焦点是在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特定情境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互动过程,而领导力关注的焦点是领导者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从而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学者对领导力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其共性也达成一定共识,认为领导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而非一种职位。同时,领导力是人人都可以学习得以发展的一种能力,而非少数人的特权。

    二、领导力教育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可能

    领导力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和一致性,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来说,借鉴领导力教育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

    (一)教育内容的相融性

    领导力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通相融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即两者都包含了价值观教育。

    其一,领导力教育中蕴含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相融。美国作为领导力教育的先行国家,它将国家所要赋予公民的价值观培育融入领导力教育当中,其中就有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领导力教育中有一个理念为“American exceptionalism”,即“美国例外主义”,其实质就是培养人们内心对国家的强烈的认同感及自豪感。而这种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未来的领导者在国际间交往的中,无疑是对国家的信任以及自我自信的最强大的后盾。这些青年领导者因国家而自豪,也因对国家的认同感而愿意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

    其二,领导力教育中蕴含了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友善”相融。我们很难想象,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能够产生以“集体主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但事实上就是如此,一个团队的领导产生于团队共同目标,有团队目标才需要领导者,为团队的利益而努力,这就是领导力教育中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离不开和自然的关系,更离不开社会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人与人交往的复杂关系。换言之,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社会的稳定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和合作。在领导观念当中,领导力是一种人际影响力的存在,这种影响力并非上下级的表现形式,而是组织内部成员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领导力教育提倡“使众人行”以及“团队合作”的理念,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标志所在。如典型的“关系型领导理论”,就是强调组织内部和谐的道德关系,是成员产生相互信任、共同进退的强大驱动力。

    其三,领导力教育中蕴含了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相融。服务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产生于服务,即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服务者,他应该具有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愿,满足他人的需求,以此取得追随者的信任和支持,形成对于追随者的领导力。因此,“服务精神”在领导力教育当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典型的教育方式“社区服务”就是通过社区服务形式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在完成团队任务的同时,对其服务精神进行培养。

    其四,领导力教育中蕴含了公正、公平的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法治”相融。在团队活动或团队决策的过程中,平等、公正、公开是必不可缺的要素。“平等”体现在团队的人际关系中,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同级的平等关系。人人都可以发挥自身的领导力,成为领导者,带领团队向预定目标前进。在做团队决策的时候,团队要达成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必须按照团队的规章制度,坚持公正、公开的精神,征及各方意见和建议再进行决策。所以,领导力教育的团队组织特征必然要求其达到平等、公正、法治的情境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传递。

    其五,领导力教育中的技能教育涵盖了广泛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友善”相融。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与时代环境当中拥有优秀健全的人格特质,领导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本身涵盖了广泛的价值观,包括创新能力中的敬业的价值观、团结协作能力中的互助友善的价值观等。

    通过以上分析,领导力教育中蕴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服务精神、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以及其他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要素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和相融。

    (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外的领导力教育在其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

    从领导力教育的角度看,西方之所以兴起领导力教育,是国家经济繁荣和领袖危机形成强烈的对比。社会需要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青年带动社会的进步,国家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青年为国家增强实力,凸显人才竞争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诉求而开展了领导力教育,力求以领导力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型的领导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培养新型的公民领导者已经成为各国领导力教育的共识,它们把“社会责任感”、“变革精神”、“合作意识”、“奉献精神”这些普遍适用个体成长的价值要素作为领导力教育的重要目标。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首先,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及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使其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去,是国家赢得当代青年的重要途径;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益开放和多元,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态势,良莠并存。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资讯的发达,其思维的独立性、选择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增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追求个性的时候迷失方向,自我价值不清晰等问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大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消解其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领导力教育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可能

    在现实需求上,领导力教育注重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借鉴的优势之处。

    (一)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自我成长多过于关注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在高校,还是走上社会,对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以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领导力素质来说,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领导需求强烈,“93.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想成为领导者,其中21.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非常想成为领导者,38%的大学生表示比较想,34%的大学生表示有点想。”

    社会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与价值观念的变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局限和困惑。大学生处于明确自身理想和自身价值的关键时期,他们关注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希望为这个社会与周遭的人做些实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然而很多人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承受力和担当能力不足,一旦遇到挫折,他们自身的意志就容易被瞬间击垮。现实则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对此而言,关注学生的个体现实需求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这个角度入手,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内化。

    (二)高校对领导力教育模式的认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纲要》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而这几个要素,正符合领导力教育中最为核心的质素要求。自从领导力教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视野之后,领导力素质越来越被认为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素质之一,领导力教育模式也被高校教育者所认可,并且被视为是大学生价值观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高校对领导力的研究日渐活跃,部分高校也成立了领导力教育的研究机构,领导力教育模式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逐渐被学界内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目标、内容上与领导力教育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以领导力教育模式为借鉴,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的特点,又能使培育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逐步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可喜状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 年 5 月 5 日第 2 版.

    [2]刁静,陶思亮,王群.《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 705名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与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13 年第 1 期.

    [3]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教育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8 年第 1 期.

    注:本文系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领导力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