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并进 让梦远航

    余伟彬

    [摘要]遨游书海,把朗读、默读、广泛阅读、反复阅读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文章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关键词]朗读;默读;广泛阅读;反复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21-02

    纵情于阅读天地,世界便近在咫尺。通过阅读,我们能走出狭小的生活空间,去“环球旅行”。遇见阅读,疆域无界;享受阅读,心灵致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摆脱愚昧、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法宝。关于阅读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了大量论述,并指出要把朗读、默读、泛读、反复阅读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学生必须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阅读是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要识记并保持在记忆中的东西,都应当通过课外阅读来加以强化。”他举了某些教师的做法,即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读教科书,不去读其他的东西,以免分心。聆听了大师的教诲,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施行的做法是错误的。大师还举了一位叫特卡柯琴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例子。该教师在教室设立了由数学书籍组成的小图书角,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来发展才智。最终在期末考试时,该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不及格的。受到以上教学例子的启发,笔者果断地采用了群文阅读教学法。阅读的篇目多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记下了阅读的技巧,从而有效提高了阅读水平。

    一、在朗读中品味

    在吟咏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进行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天最少有半个小时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大师极其重视学生的集体朗读训练,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朗诵优秀诗歌,使学生产生诵读的愿望,从而能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韵味。学生要做到化静为动,声情并茂,也就是说学生朗读时声音要响亮,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人其中,将“读”和“思”有机结合,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遇见适合朗读的文章时,笔者都以朗读为主进行教学,或个人吟咏,或小组朗读,或全班诵读,每一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朗诵,进而让学生体悟处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的思想情绪及他的人生追求。通过朗读学习,学生明白了《春》不仅讴歌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更展现了作者朱自清的内心世界。

    二、在默读中思考

    吟咏品味之余,苏霍姆林斯基同样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他说:“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六七年级的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为此,笔者常常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并加快学生的默读速度,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分钟默读的字数不少于400字,甚至要更多。其次,默读时不能回视,尽量扩大扫视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入眼底。最后,默读时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这里结合名著《海底两万里》的阅读训练进行说明。笔者让学生每天读一个章节,要求学生弄清这一章节中出现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情节内容等,而对其中大段的景物描写及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和不认识的字词,则让学生先跳过,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笔者发现,这样做之后,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对书中知识的掌握也更全面了。

    三、在广泛阅读中提高

    在掌握默读技巧的基础上,学生便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学生要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新内容,很快地纳入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春天的散文、诗词。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春之怀古》中写道:“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学生在阅读后,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不同的人物通过各自绮丽的想象,构筑了灵动有趣的春天。”这样当学生看到课文中“小草偷偷地从的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之类的描写时,他们自然能够通过自主分析,领会春天的美。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把课内和课外有关春天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对春天的认知更加清晰。这也正是学生课外阅读越广泛,学习成绩越优秀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教科书,更要在学生读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指引他们阅读更多的书。

    四、在反复阅读中致远

    宋代大文豪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接着他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济娜的女孩,在一段时间内,反復阅读革命家索菲亚的书。她被书中所展现的爱国情操所感染,这使她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收获榜样的力量,而借助榜样的力量,学生能砥砺前行,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德国诗人海涅在少年时代曾反复阅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他对这本书的印象深刻,多年以后他说:“在人生的旅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与榜样对话,陶冶情操,让心灵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据说,一个人再怎么勤于阅读,他这辈子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2000本。教师要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收下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阅读建议:如果有条件,要收集200本以上的书籍;朗读或小声朗读超过2000个小时;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有一本或几本心爱的书并反复阅读。人生需要修炼,而修炼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读思并进,让梦远航。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ii[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夏丐尊,刘熏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