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中人文关怀的构建

    张春燕

    【摘要】网络课程是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如何在其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以便更好地为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助力,是网络课程设计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此,在阐述注重人文关怀意义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网络课程设计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进而提出加强人文关怀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网络课程;远程教育;人文关怀;课程设计;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80085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已成为进行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成为教育关注的一个新的热点。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网络课程数字环境下所呈现出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对达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其现代技术手段下人文关怀的缺失也大大地影响了一部分学习者对它的利用。很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网络课程并没有使其价值最大化。如何使网络课程更加人性化?如何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教育增值?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及学习者、使用者的重视。笔者试图在已有的多年远程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实践,从网络课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探讨网络课程设计中人文关怀的构建及策略。

    一、网络课程及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

    关于网络课程设计,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进行了如下表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大家比较认同的提法是:网络课程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网络媒体和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确定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安排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等方面的整体把握。

    总之,网络课程是一种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同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方便快捷地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的多媒体的教学资源;经过精心设计过的网络课程可以同学习者进行互动,因而可以部分地替代教师的角色;学习者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部分学习活动;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一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跟踪与监控,方便及时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

    但同时,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时,更多的是人机交互。学习者同施教者是异地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以及授课教师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给学习者所带来的人文关怀和熏陶都是网络课程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教育教学提供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会引发受教育者、学习者在现实世界的孤寂与不适。在看到网络课程给教育活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能给学习者造成人文关怀的缺失,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注重营造“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学习环境,在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设计完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给予学习者以足够的爱心和人文关怀。在利用数字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引领。

    二、网络课程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意义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是其源流,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视域中,人文关怀就是指课程的设计应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的、层次多样的学习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成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有利于学习者完满人格的培养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标是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人对自身的深切认知,是要培养具有完满人格的公民。所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对象人格力量的塑造。网络教育也不例外。哈佛大学校长罗登斯教授在《互联网和大学:珠联璧合》一文中指出,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人文的过程,除了传播知识信息,还要有人的人格、情感和价值观,这些功能是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它需要的依然是人和人的交流。因此,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网络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但教育的目标不能仅靠网络达成。

    对教育目的的反思是加强网络教育人文关怀的起点,更是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的出发点和关键。人文技术的熏陶和培养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评价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当然现代远程教育和人文关怀并不矛盾,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并不是要反对网络教学,网络环境所带给教育的巨大助推作用已为人类所认同。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的积极因素,从而将它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更好地相结合,在利用网络课程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者完满的人格、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

    2有利于弱化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学习者的疏离感

    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时,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及经过教学人员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有一种被动的感觉,这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原因在于大多网络课程重视了技术,缺少了情感,缺少了人文关怀。网络教学的一个巨大弊端就是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原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变成了通过网络间接进行交流。学习者的学习也大多是个体的独立学习,缺少了以往同学之间共聚一堂、共同学习的氛围。长此以往会引发学习者强烈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减弱他们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能力,面对现实世界难以适应,这显然不利于学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有违教育的初始目的。“从心理学规律上讲,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反过来又是认知的动力”。[2]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远程学习时,如果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能够建立起直接有效的人文情感交流模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予以反馈或解决,那么不仅可以弱化现代信息技术所带给学习者的孤独感、疏离感,还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使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更加富有实效。

    三、目前网络课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1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学习者在数字空间遨游时更多面对的是苍白的文字、图表,还有海量的资料信息,虚拟的课堂教学替代了现实中生动鲜活的课堂。课程的设计者往往在技术上投入过多的精力,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去呈现知识资源和体系,结果导致技术成为了目的,形式大过了内容。学习者在经历了繁复的网页链接及导航后,往往迷失了最初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行为的失衡和不可控。

    2忽视学习者的主动地位和个性差异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注重“科学”即知识的建构,往往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造成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弱化。专业背景、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课程获取知识时,网络课程只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学习模式与途径,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就常常左右着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成效。这时,学习的主体被弱化了,工具主导了学习过程。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被课程所牵引,自由发挥与想象的空间大大受限。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但目前大多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中显然还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3忽视学习者的情感交流与知识互动

    教师的精神引领、伙伴的情感互动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传统教学中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因素在网络课程中都被大大地弱化了。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在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的同时,也易导致他们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疏远。大多的网络课程更多注重的是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安排、内容的考核与介绍,在课程的交互环节上流于形式和过场,学习者发贴不主动,教师回复不及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目前,相当多的网络课程在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学习者需要在大量的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课程的学习服务缺少针对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服务缺少及时性,对资源的更新不够及时,不能及时地反映一门学科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前沿动态,对学习者所提出的服务要求还不能做到及时快捷地做出反映,无法给学习者以学习上的帮助与指导。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深学习者的疏离感、排斥感。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体现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成为弥补网络课程人文关怀不足的必需。

    四、网络课程设计中人文关怀的构建及策略1网络课程的内容组织和呈现应注重找寻人文因素

    加强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首先就要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要做到这一点,不仅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可信手拈来,自然学科其实也蕴涵着很多的人文因素,当然,这要靠课程的设计者用心去发掘。如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将某段历史或某个实验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创设或呈现,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或实验过程的分析,去体会和感受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人文精神中人类勇敢、坚韧等可贵的品质,从而产生积极的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设计者也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借助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同时强调知识的结构要合理,做到层次清晰,链接的内容恰当合理。

    2网络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参与者的情感交流与知识互动

    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学习情景、评价体系的创设,使得学习者借助网络独立学习成为可能。这一方面给了学习者以极大的学习自主权,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都由学习者自行决定,但同时也导致了学习者的“情感孤独”,因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重视参与者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互动。为此,首先,应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进行设计时,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和应用恰当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增加课程整体的艺术性和情感交流,尤其要注重课程的可视性及可听性。其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增强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课程的主持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扮演对话管理者的角色,应主动营造互动与交流的氛围。例如,可利用现在广为熟知的QQ群、微信群建立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创设生生之间积极友好的情感氛围,弱化学习者的孤独感。

    3网络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搜集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制订出适合学习者的教学计划的过程;对于网络远程学习而言,学习过程评价则侧重于对学习者在网络上的学习全过程的信息搜集”。[3]

    良好的评价对于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传统教学相比,通过网络课程学习缺少课堂教学教师及时的评价、指导及鼓励。因此,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做出评价,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并能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自我满意度、认可度。这对学习者后续的学习会带来极大的自信与动力。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改变以往只以一次总结性评价来确认学习者学习成果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设计四次阶段性测试,也可以是一次小组讨论,更可以是一次学习报告。在评价标准上,“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该考虑这种差异,运用多层次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学习者,以给自主学习者人性化的发展空间”。[4]

    4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大多为在职的成人,其教育背景千差万别,因而其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也迥然不同,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与兴趣也都各具特色。如果网络课程只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显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使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与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相协调并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这是设计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时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设计与提供最适合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目前,“网络教育的研究重点已从如何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时空制约问题,逐步转移到如何基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构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此方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性格、动机、偏好等个性化属性,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即如何实现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导航以及教学策略的自适应生成”。[5]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提供是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及体现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与必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课程中设计个性化的支持服务提供了可能:学习资源方面在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应设计出能满足学习者个人需要的个性化导航和筛选功能;在服务的时效上应保证及时性,资源更新要及时,保证学习者接触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回馈学习者的提问、意见及时快捷,可在课程中设计学习者信箱、学习者个人档案并能自生成对于学习者阶段性的学习评价;建立个性化学习监控评价服务,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进程的评价对其后续的学习及时地提出学习指导意见和建议,以便帮助学习者调整下一步的学习策略和寻找学习路径。

    5移动学习的设计应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推动了人们学习方式与学习行为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往仅凭借一台电脑获取网上学习资源的方式正在被移动学习模式所替代。因此,应将一门课程所有的网上学习资源以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呈现,实现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以适应学习者新的学习习惯,这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与设计的必需。

    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为方便学习者的移动学习需要,应对学习资源进行微型化和片段化的设计,如利用微课程的形式讲解知识点(时长10到15分钟),还有即测即答的小测试等。同时,应使学习者通过移动客户端既可浏览文本,也可观看视频,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示我们,学习活动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者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必须要受到教育主体的尊重。这也提示远程教育的教育者、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尊重人的特性,在为学习者服务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原则,要让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远程学习时,始终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人文关怀,始终能感受到良好、温暖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和孤独,从而愉悦地学到知识,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4]周蔚,陈乃林.成人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邱丽颜.论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教育信息技术,2013,(1).

    [3]张新华,骆昌日.网络远程学习过程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

    [5]刘均,李人厚,郑庆华.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6).

    【Abstract】The onlin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and way of carrying out the distance open education. The problem must be confronted in designing of online course, which is how to embody humane care during the course design in order to give an assistant for learner to get learning objective. Based on tha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tate quo of humane care deficiency in the present course design, and then propos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enhance humane care in the online course design.

    【Key words】online course; distance education; humane care; course desig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