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媒介融合的中美广播媒体人的对话

    覃信刚

    【摘要】笔者与美国纽约WCBS 880全新闻台副总监亚历克斯·西尔弗曼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纽约总部高级视觉总监尼尔森·许就美国广播媒介融合的前沿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其中包括以下几种观点:拥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或将成为广播媒介融合的突破点;视频带动战略是广播媒介融合的又一个突破口;广播媒介融合要避免新闻同质化;广播应当建立自己的科学家及工程师队伍。

    【关键词】美国广播 媒介融合 智能化 同质化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从2000年开始,美国广播的媒介融合逐渐展开,10余年来,笔者先后考察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维亚康姆集团(Viacom)、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简称CB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N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美国清晰频道传播公司(Clear Channel)等广播电视公司及其20多家电台,同时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知名教授就媒介融合进行过深入探讨。2018年6月29日,美国纽约WCBS 880全新闻台(以下简称880全新闻台)主管新闻的副总监亚历克斯·西尔弗曼(Alex Silverman)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纽约总部高级视觉总监尼尔森·许(Nelson HSU)来中国贵州讲学,笔者与他們就美国广播媒介融合的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章于炎作为翻译也参与其中。通过交流,笔者感受到了一些媒介融合的新亮点、新动向,现将对话汇集成文,希望对业界和学界同仁有所启示。

    一、广播媒介融合,突破点在哪里

    广播在媒介融合中如何突破,这是中国广播的前沿问题,也是美国广播的前沿问题。

    笔者:美国也好,中国也好,当前广播的媒介融合都面临突破,请谈谈美国广播界媒介融合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向纵深发展方面的经验。

    尼尔森·许:美国的广播电视在媒介融合方面比报业要落后一些,步伐要慢一些,因为报业受到的挑战要早一些,问题比广播电视多,所以转型就快一些。例如:我1990年至2008年在《华盛顿邮报》工作期间,起初,报社的新媒体部、数字媒体部是分开的,是在另一幢楼上,如今,新媒体与报纸已融合为一体。过去,大家总习惯说“我是数字编辑”“我是报纸编辑”“我是多媒体编辑”,现在不这样说了,都说“我是融合编辑”。

    笔者:这是媒介融合的极致。中国的媒介融合,讲的是要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句话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很流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也是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报纸,它的融合是成功的,做到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尼尔森·许:《华盛顿邮报》盈利很多,但它的受众和发行量都在减少。2013年,《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收购后,数字转型非常成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集团旗下的中小型报纸,也就是地方性报纸的生存却变得非常困难,有的变成了网络版,纸质版已经消失了。

    西尔弗曼:我曾担忧,在媒介融合中,《华盛顿邮报》有朝一日会失去公信力。如《拉斯维加斯日报》被有政治倾向的商人收购后,偏向明显,这样会毁坏报业,也值得广播业注意。

    尼尔森·许:《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具有全国性资源,所以它们转型比较成功。美国的中小型报纸一般属于大的报业集团,现在总部也在往下推动中小型报纸的转型,可以预期,未来也会有所改变。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为什么不及报业,我认为主要在付费和订户两方面不及报业。

    笔者: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媒介融合做得很好。

    尼尔森·许: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因其所具备的全国性资源和运营能力,成为广播媒介融合的一个标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融合突破在于客户端、车联网、智能音箱,也就是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技术,这在美国广播界是领先的。但是,技术的提升或创新,要有资金和技术人才,商业电台要像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一样做融合或转型,目前还行不通,因为商业电台还是要依赖广告。

    西尔弗曼: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战略是视频带动。我们经过受众调查发现,广播做得再好或者说音频做得再好,如果在社交账户上只放音频,用户仍然很少,特别是年青人不爱听。于是,我们就实施视频带动战略。主要的做法就是针对常规内容多用视频、图片,不强调精致,但要用视觉带动注意力;对于重大题材、突发事件则用比较丰富的视频来报道。

    笔者:视频带动战略,这是当前广播媒介融合的又一个突破口。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视频,要有画面的捕捉力、思想的原创力、信息的首发力,也就是要有精良的视频。那你们的视频带动战略实施后效果如何?

    西尔弗曼:举个例子,有只浣熊爬到了纽约银行大楼的玻璃窗前,可想而知有多危险。我们用视频跟踪报道了这一事件,引发了大量的点击率。在美国,重大事件、突发新闻的视频报道点击率都很高。

    笔者:视频带动战略,实质上也是一种新闻的竞争方式。广播的媒介融合,应把重点放在对新闻的竞争上。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出现时,纽约1010WINS全新闻电台很恐慌,但在与其合作之后战胜了危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原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是不是也可以采取视频带动战略,使用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资源,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广播也可以与互联网商业公司合作,选用他们的算法推荐,但这要政策许可。

    另外,除了新闻,还应做好音乐类、听书类、谈话类、戏曲类、娱乐类、诵读类的内容。做好类型化的内容,这应该是广播媒介融合的第三个突破口。这些类型,也可依照不同情况用视频来带动。这里说的是“带动”,是可以用视频,而不是全用视频。

    二、媒体融合是否在朝智能化转向

    笔者:现在已经进入到智能网络时代,有专家认为,媒介融合正在淡化,正逐步朝智能化转向,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章于炎:媒介融合需要智能化,智能化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分支。

    西尔弗曼:比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它有资金,又有技术,融合发展很快,智能化程度也很高,但我们不能说智能化会取代媒介融合。我们使用智能音箱,听的是新闻或音乐,新闻和音乐本身也有融合的问题。

    笔者:我记得章博士最先将英语Media Convergence翻译成中文“媒介融合”,介绍了“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的媒介融合理念。最早向中国介绍了《坦帕论坛报》(The Tampa Tribane)的“坦帕新闻中心”(News Center)及“超级编辑室”(Super desk),美国有专家认为,“坦帕新闻中心”影响力大不如以前,“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的融合理念将让位于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融合实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章于炎:“坦帕新闻中心”红火了几年,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度有“小联合国”之称,但现在不行了,原因是《坦帕论坛报》及其网站长期亏损。但“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的理念对于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仍然适用。

    三、广播媒介融合如何避免新闻同质化

    笔者:媒介融合要将音频、视频、文字、动漫、图表、数据“一网打尽”。但是,如果报纸、广播、电视都融合成同一种形态,那同质化趋势会不会更令人担忧?在同一座城市,如果融合媒体都一个样式的话,那可能有一些媒体将会很难生存。

    西尔弗曼: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疑问,但一路走来,觉得不用担忧。以纽约1010WINS全新闻电台和880全新闻电台为例,就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我们的内容与别的媒体内容不一样。1010全新闻电台、880全新闻电台同属一个公司,但主打的新闻地域不同,内容不同,节目长短不一,这中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他电台的内容达不到我们的水平,就永远不可能同质,尽管呈现方式也许相同。

    笔者:2011年1月,我曾去880全新闻电台和1010WINS全新闻电台访问,当我问到两家电台是否共享新闻资源时,电台主播李·哈里斯(Lee Harris)回答说:“两家电台约定不要共享新闻,我们比较抗拒这种新闻工厂似的做法。”这实质是专业的坚守,这样做,无疑保证了新闻的品质,也确保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强调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强调多出新闻精品,当然也谈专业水平、专业态度、专业规范。如今人们谈到的自媒体“记者”“主播”,在我看来,相当于传统广播过去的通讯员,他们的新闻知识与专业记者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记者这一职业会消亡的问题。过去我们每年都要召开通讯员会议,并进行培训,努力扩大通讯员队伍。现在,“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是记者”,不是更好吗?

    尼尔森·许:不仅自媒體“记者”“主播”,就是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电台与电台之间,新闻业务水平都参差不齐。比如:虽然内容在客户端上的呈现方式都差不多,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可互动新闻数据图表却高出一筹,别的电视台就很难做到,这形成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独特的优势,这也不可能同质化。

    四、广播应建立自己的科学家及工程师队伍

    笔者: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高级培训师纽曼(Newman)曾对我说,一个大型电台或电视台,在媒介融合中应建立自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为此,我曾专程考察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媒介融合中,英国广播公司许多技术创新、发明都是自己完成的,有的还被列为国家计划,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国省市级电台的技术队伍重点在购买设备和维护、使用,如果建立了这样的队伍,除了原有的工作,应重在发明、制造,也就是对新技术自己研究、自己试验、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装配,并能与互联网原生媒体进行新技术竞争。在媒介融合中,技术是传统广播电视的短板,而我们又处在新技术的颠覆期。当然,有些项目也可以合作,但如果仅仅靠合作,还是会受制于人。

    尼尔森·许:这方面我们有许多经验教训,主要在算法推荐上。

    西尔弗曼:比如我们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使用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账号,我们的点击率上来了,但合作方会不断找理由修改算法,算法推荐一变,我们的数据就开始下降,这对整个电台的工作都不利。

    尼尔森·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做法是,如果合作方修改算法,那我们就用自己的算法推荐,这样就可避免损失。

    笔者:非常感谢三位,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

    (作者系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广播电视台原台长)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