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

    唐华英

    摘要:立足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全面地理解与掌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为依托,创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融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使数学概念更加生动具体,最终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知识;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

    生活化教学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融合,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教材中所讲述的数学知识点加以理解、掌握,借此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文即围绕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探讨。

    一、更新观念,树立生活化数学教学观念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时,应立足于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新型教学观念。教师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灌输,还要注重能力的开发,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次,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单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发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生活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数学,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重塑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不再单纯着眼于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获得情况,而要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建立生活化教学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教学成果,通常会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方式记忆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數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及图片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如以“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借助PPT课件将不同面值的硬币、人民币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予以分辨,随后,将人民币面值分辨方法向学生讲解。完成讲解后,教师可设计为学生营造如下生活化情境:“某天,小明到文具店购买文具,店中铅笔价格为6角,美工刀价格为2元5角,文具盒价格为12元,三角板价格为1元5角。小明购买了一个文具盒、一个美工刀、一个铅笔,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小明共需要支付15元1角。”随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小明共有几种支付方式呢?”计算过程中,教师可将人民币换算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解,并将正确的计算方式向学生告知:人民币的换算单位分为元、角、分三种,其中元、角间的换算较为常见,1元=10角,1角=10分,人民币面值分为1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几种。学生结合所提供信息,设计出如下几种支付方式:一张10元+一张5元+1角、3张5元+1角,或可直接支付20元,由店员找零4元9角。在此购物情境中,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对教师所提出问题加以思考,借助联系自身日常生活,除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外,还可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三、设计生活化学习活动

    大部分教师因受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观念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虽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然而实际上,仍会将理论知识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并在理论知识讲解中花费大部分教学时长,导致生活化教学实际收效较低,课堂教学效率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教师需分析过往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并以班级中学生具体表现为参照,设计一系列递进式数学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至课堂活动中,仅有如此,方可保证各层次学生数学水平均可得以一定提升。如以“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让学生间围绕折线统计图定义、概念展开探讨,在探讨中了解折线统计图。随后,让学生比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间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加以总结。在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知识后,教师可将折线统计图绘制方式向学生示范:首先为数据收集,并分析数据,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确定横轴、纵轴所代表意义,其次,依据所收集数据描点,最后将所有描点以线段连接,便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练习,掌握绘制方式。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所感兴趣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如本周温度变化数据及班级学生身高等,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连,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定的数学课后作业途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显著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但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来说,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题海战术”的模式,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题目。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极容易导致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改变这一作业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紧紧围绕“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所学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将其作为课后作业。生活化课后作业的设置,不仅丰富了课后作业的形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得学生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生活化课后作业也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随之提升。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将生活化内容应用到课堂上,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徐林林.浅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

    [2]刘洪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心得体会[J].读写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