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研究

    黄铭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学困生”的致困原因,并提出建议对策,如学校和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密切师生关系,进行个性化的学法指导,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学业困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 ?学困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方案》同时提出,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中职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以下称“学困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随后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中也多次强调指出,中职学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然而,近些年中职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极大变化,学生入学成绩基本位于中考或高考成绩的最低端。其中,数学“学困生”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有些学生甚至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高焦虑、低自我效能感、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这种状况显然与当下国家要求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二、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也颇为丰硕,但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早期国外学者大多从医学、生理学角度研究学习困难现象,直至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才开始进入这一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对“学困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早的“差生”“后进生”到“学业不良”“学困生”,称谓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研究角度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学困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数学“学困生”研究受关注和重视程度更高。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数学学习困难的界定标准不统一,定义的版本较多,为研究需要,本文综合有关文献 ,对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简单定义如下:(1)智力与感官正常;(2)在正常教育情形下数学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学困生”致困原因分析

    笔者曾在一所中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后又从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在提升“学困生”数学成绩和培养良好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做过研究、探索和尝试。长期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的致困原因復杂多样,“学困生”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因方面

    (1)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固化,难以适应数学知识更新和内容拓展需要。有研究表明,90%的数学“学困生”在初中阶段就显现出来了。这是因为,相比于小学,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对学生思维、数学表征等能力要求大幅提升。这一阶段,若不能做好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换,将无法及时跟进学习节奏,收不到学习效果。长期的“失败体验”,导致负面情绪集聚,摧毁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对数学等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相应学时数大幅减少,数学“学困生”数量出现上升趋势。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明确。赵洪波通过调查发现,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或认识有偏差,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这些学生大多是受家庭或周围环境影响,对数学失去兴趣,从内心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成绩自然不会好。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技能欠缺。数学对思维的发散性要求很高,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学习十分用功,但方法、技能上仅习惯于死记硬背,什么都记,什么都背,甚至连书上的例题、习题也都能背下来,但却很少主动思考,很少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二)外因方面

    (1)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这是“学困生”致困的共同原因之一,数学“学困生”也是如此。通过对数学“学困生”的询问和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大多是祖辈作为代理监护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关注过少,不少学生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滑坡。

    (2)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以升学为目标导向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灌输,忽略数学素质、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训练,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受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进入高年级后,学习较为吃力。另外,在升学压力下,有些毕业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面向中上水平的学生,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遭到冷落,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突发事件的影响。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社会重大事件,或者家庭重大变故,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使他们精神上遭受沉重打击,大多难以正视残酷的现实,心理上容易出现偏差。学校和教师若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心理创伤往往会逐步加重,学习信心也会逐渐丧失,从而沦为“学困生”。

    四、“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致困原因以及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开展转化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职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念必须彻底转变。就数学教育而言,要以培养和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为导向,对数学“学困生”,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对期望值,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人文素质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与此相衔接,学校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改革,制定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数学教育而言,要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动态管理,建立全程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

    (二)改革教学方式,实施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

    激励表扬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从“成功的喜悦”中提升自我成就感和效能感,唤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数学“学困生”一旦达到了学习的初步目标,就会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产生主动学习、摆脱学困的不竭动力。

    (三)密切师生关系,用爱心唤醒自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加强学情分析,建立数学“学困生”学习档案,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厌学情况等,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其次,教师要从内心真正认同每一位“学困生”,做到真诚而无条件地积极关注,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与他们沟通之外,课下还要经常性地与他们交谈,引导他们倾诉,帮助他们排解学习中的苦恼与忧愁。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会学习素养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 。就数学“学困生”来说,不会学习往往是一个通病。教师应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下大力气矫正他们原有恶习,促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讲究效率、勤学好问、温故知新,等等。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炼,不排除中间有反复,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此外,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从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入手,教会“学困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效预防上网成瘾等问题。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疏导负面情绪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石,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学困生”。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充分挖掘、合理运用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困生”心理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教给他们负面情绪管控和排解的方法;建立健全“学困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制度,为“学困生”成功摆脱困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实证研究显示,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努力方向。因此,通过归因训练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也是十分有效而且必要的。

    五、结语

    新时代对中职教育、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把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中职数学“学困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其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层面的重视、支持,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同向发力。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凭着对中职数学教育的满腔热情和事业心、责任心,不断施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伴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大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梁小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秦皇岛市为例[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2]王晖.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100-101.

    [3]陈立,赵微.我国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3(08):61-66.

    [4]徐速.西方數学学习困难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5(01):143-145.

    [5]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6]赵洪波.对农村初中A校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7]贾绪计,王泉泉,林崇德.“学会学习”素养的内涵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4-40.

    [8]武任恒,曾莹.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87-90.

    [9]俞国良.对学习困难的理解和探讨——基于课题组二十年的研究成果[J].基础教育参考,2010(17):4-7.

    [10]韩含,李积鹏,刘玉琳,宋文翠.学习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的归因训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7(04):52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