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疆地区网络恐怖主义现状与治理研究

    关键词 网络恐怖主义 边疆地区 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人文社科类《广西边疆地区网络恐怖主义防范与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KY35001。

    作者简介:甘麒燕,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反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6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从意识形态领域入手,恐怖主义向网络空间渗透。恐怖分子通过对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极端分子在网络上宣传和招募,实施网络恐怖心理战和宣传战,对国家治理产生不良影响,也对国家安全的维护构成威胁。一、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

    “网络恐怖主义”这个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麦克·肯尼认为网络恐怖主义破坏活动背后不同于黑客行为,而是带有某种政治、宗教及社会原因。C·布莱恩·福兹指出网络恐怖主义通常是以集团、组织或国家为主体,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我国近年来由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安全保护的需要,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研究。蔡翠红、马明月指出,互联网社交媒体广泛的受众,利于恐怖组织广泛撒网招募成员,然后通过互联网对人员进行网络暴力展示培训、恐怖思想的宣传和行动的指示。朱永彪、任彦认为:网络恐怖主义指利用网络为其带有政治性目的恐怖活动服务,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恐怖组织都是利用网络作为攻击工具,有目标地进行恐怖主義的行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观点,笔者认为网络恐怖主义,指的是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把网络作为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政治社会或宗教等目的,通过互联网渗透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制造民众恐慌,以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目的。二、网络恐怖主义的特征

    (一)网络恐怖主义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监控难度大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有别于传统的恐怖活动犯罪,它需要恐怖分子要在网络操作上具有专业性,能够利用网络漏洞、利用木马病毒对网站及数据信息进行伪装等进行网络攻击等恐怖活动, 以达到难以被发现和逃避受到打击的目的。恐怖分子使用化名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以“过客”身份登录网站,直接导致网络恐怖主义的隐蔽性和虚假性,或难以追查到恐怖分子的真实身份,增加了国内反恐活动的难度。

    恐怖分子在网络上发起袭击时不易引人注意, 相关人员直接 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联络,利用网络即可远程指挥和远程控制犯罪或者设定延时攻击, 网络数据可以随时进行删除、修改, 或者设定攻击时间后, 立即离开现场, 给侦查、取证工作增加难度。因此,监控难度大,执法人员很难追踪到犯罪分子。由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具有专业化,反网络意识和能力也较强。

    (二)网络恐怖主义具有较强的蛊惑性,运营成本低

    恐怖组织利用网络技术宣传、专业化地制作网络视频、发送音频以及图片,在进行地毯式轰炸般信息传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人员进行精细化划分,以欢乐和谐的画面迷惑公众或者散布和制造一些恐怖消息,引起公众的恐慌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和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蛊惑性。通过网络进行恐怖活动便捷、迅速,恐怖分子,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要低的多, 网络恐怖主义分子可以远方操纵,其他成员只要与网络连接能够上网,就可以实施恐怖活动,不需要花钱来租赁车辆或雇人去运送爆炸物, 运营成本低。他们只需要敲敲键盘或者动动鼠标的低成本会吸引恐怖分子更多地利用网络,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和秩序的混乱。他们通过识别相关用户的关注热点, 发起、推送 (或劫持) 话题标签以编造和炒作故事, 转播恐怖信息,对受众进行意识形态的侵染,对一些人特别是少数民族较多的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却很大。

    (三)网络恐怖主义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影响范围广

    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不受地域的影响,可能达成的破坏性就越大。恐怖分子通过网络进行暴恐视频的传播,目的就是引起社会的恐慌,对公众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只要是使用网络的地区就可以造成一定的危害,会使一些人在观看了这种视频后,模拟这种行为进行犯罪,从国家重要设施到关键军用设施, 再到公共设施进行破坏。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淡化了人们时间、地域、空间等意识思想。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利用网络的辐射面广,对政府及现实社会不满等教唆树立极端主义思想, 网上的内容信息传播面之广大及快速,不分年龄, 不论身份、不管时间、不论地点都可以随时随地同时看得到。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利用无国界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进行人员招募,实施恐怖活动等。三、广西边疆地区治理网络恐怖主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边疆地区“三非”人员数量高居不下

    在广西边疆地区,陆地边境线多为山地,边境线两侧天然便道、暗道和渡口众多,是毒品犯罪的重灾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境外人员流动近于常态化,大多数“三非”人员愿意为了获取和追逐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而网络恐怖主义可以通过网络筹集资金,招募恐怖分子,法律意识淡薄的“三非”人员更容易成为网络恐怖组织的蛊惑对象,低成本地使用手机转发恐怖音频就可以获取收入,并未意识到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恐慌,加上属于“三非”人员对我国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非常弱,致使他们开展网络恐怖主义更加肆无忌惮,给边境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难于消除的隐患。

    (二)广西边疆地区恐怖邪教活动没有消停

    恐怖分子通常打着扶贫帮困的幌子,对边疆地区信教群众进行意识形态进攻的活动此起彼伏。他们利用各种美化后的幌子,拉近广西边疆地区民众距离,降低他们的防备心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边疆地区信教群众进行意识形态进攻的活动没有消停过。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同时,广西边疆地区必须意识到网络恐怖主义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渗透的问题。网络恐怖主义的出现使得广西边疆地区恐怖形势更加复杂,势必会对“一带一路”在东盟国家的推进提出挑战。

    (三)广西边境地区开发开放滞后

    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由于历史原因,中越边境贸易一度中断。由于经济发展的失衡,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仍然存在着种种相互矛盾和冲突之处,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投资环境较差,招商引资竞争力弱,缺乏大型产业项目落户带动经济发展,发展上的不平衡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倘若我国一些极端分子铤而走险与东盟国家恐怖分子合作,必定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四、广西边疆地区治理网络恐怖主义的对策

    (一)提高网络平台准入门槛, 注重舆情引导

    实行网络实名制,提高网络平台准入门槛, 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恐怖主义信息进行冲淡,对信息发布者进行实名认证。公安机关的网络安全部门利用计算机分析方法, 提取大量文本语料信息,准确研判、定位、落地排查,将责任落实到当事人, 在源头上对恐怖信息的发布进行一定的堵截。同时, 应当扩散传播正确的舆情信息,引入舆情引导机制,化被动治理为主动防控。用正面信息对恐怖主义信息进行冲击,在短时间内整合电信网络以及公安网监部门的力量,通过建立舆情的预警、分析、研判、使网民在潜意识里消除恐怖主义信息的影响, 提高辨识能力, 避免公众受到网络恐怖主义的影响。

    (二)重视边疆地区公民的网络反恐意识教育

    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不可能主动放弃利用网络进行实施恐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扬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 要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做好边疆地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各种欺骗方法和伎俩的揭露。广西边疆地区公民 要做好网络反恐怖持久作战的准备,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加入恐怖组织或实施恐怖活动,提高全民预防网络恐怖主义活动思想和能力。

    (三)完善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政策法规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对于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的界定均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色彩,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制体系。

    另外,我国现阶段有关网络反恐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很少,在出台网络安全法规的同时, 将相关法律精细化,在國内《反恐法》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允许将不断变化的网络恐怖主义行为纳入法律规定的范围。同时,为了对可疑人员早发现、早控制、早防范,适应我国防治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需要,可以及时的与世界反恐怖主义网络平台与公安机关的数据库及时对接。

    (四)形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网络反恐的治理合力

    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必须形成共识, 做好成员国之间共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协调工作。 构建相应的能够包容、顺畅、有序、协作、安全的互联网治理生态体系环境,各国要从政策和法律上明确加强执法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广西边疆地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对“一带一路”发展进程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认清网络恐怖主义极端危害性,根据本国国情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预防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形成共识规范,共同形成网络反恐治理合力。五、结语

    网络的快速便利,使得恐怖活动的战场转移到线上,广西边疆地区的发展关系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东盟国家反恐精力不足。因此,中国更应积极加速投入网络反恐的应对当中,成立网络反恐技术团队,完善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相关法律,做到早预防、早治理,维护广西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进而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程琳.研究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特点 构建打防管控立体化体系[J].网信军民融合,2018(11):16-17.

    [2]闫雨.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规制与治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6.

    [3]倪琳琳.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治理对策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9-10.

    [4]王娜,薛阿敏.试论网络恐怖主义及其应对之策——以中亚地区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12-19.

    [5]陈翼凡.论新媒体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的传播与防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3):96-100.

    [6]李涛.总体国家安全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研究[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9(4):7-11.

    [7]谢贵平.认同建构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9):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