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视点下教学设计的优化

    黄少鲁

    

    

    [摘要]为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综合视点全面对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处理时政素材,统筹整合教材文本,从而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与学科思维。

    [关键词]综合视点;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41-03

    高中政治学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等课程的延续,是大学里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综合性教学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举。综合性教学需要在综合视点下进行设计,主要是指用综合的思维优化情境,综合考虑各个教学因素,统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架,从而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下面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例进行论述。

    一、高屋建瓴,以宏观的视角培育核心素养

    1.统筹兼顾,全面提升

    政治学科中的各个模块及各框内容之间都具有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立足点与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仅是相互融通、相互联结的,而且是有水平层次的。因此在统筹把握教材、情境素材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需要先确定一个核心素养,然后有机渗透其他素养。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内容,培养政治认同应是本堂课教学的主线,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政治自觉与政治自信。如果深挖教材,不难发现科学精神的培育也是本课教学的应有之义。首先,正确解读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每一层次的表述中,应把民主与集中有机联结在一起,让学生体悟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和谐统一的。其次,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应坚持辩证否定的科学思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符合我国国体的政体形式,但目前还存在不足,需要完善与发展。所以制度自信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挖掘教材中的思辨因子,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当然如果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素养也可以融入本框的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对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就应综合考虑,切忌一叶障目,缺乏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通盘谋划,逐步提升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找好、找准核心素养培育的每一个台阶,给学生以逐步提升的支架,让学生在顺其自然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育、素养的提升。如为了培养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生活到理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有序、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最后的教学环节,刻意呈现、人为拔高,甚至为了凸显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出现这样的设问:“你自信吗?”这种刻意凸显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环节,不仅不自然,也不符合教学的规律,教学效果必然是低下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轨迹。要培养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可以采取以下教学主线:身临其境感受国家建设的成就一反思制度因素一体味制度优势—达成政治认同与自觉践行。

    3.实处着手,科学提升

    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衡量、可刻画的。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于核心素养每一方面的内涵都应综合把握,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例如政治认同,应包括制度认同、道路认同、领导核心认同、文化与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如仅仅停留在制度认同这一方面,就是对教材的片面化处理。另外从对制度认同这一方面来讲,也应包括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这两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自信的层面上,素养引领与培育的水平还是有所欠缺的,因而就本框内容而言,自觉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政治认同的落脚点。如果将制度自信扯到个人自信上来,就是对制度自信的最大误读,严重脱离了制度认同的本质。

    二、深谋远虑,以动态的视角精准处理时政素材

    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与媒介,而情境就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政素材,并利用时政素材创设情境。

    1.科学定位,聚焦核心素养

    高一学生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基本都是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后,因此可以利用的时政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综合利用本年度及前些年“两会”的相关资料。例如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除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等常规工作外,还涉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修改宪法、制定监察法、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意义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备课的长效资源。

    基于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及时通过宪法修正案,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等行为,是党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现。教师可以利用全国人大中有关宪法修正与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容来创设主要教学情境。这不仅可以有效对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深层次认识到国家法治能力的提升与法治体系的完善。

    2.精准处理,支撑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教材的个性化处理,在本框内容的教学中选择并整合了以下時政素材作为教学资源。

    情境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和5个宪法修正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情境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情境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情境四:某市W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履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质询,要求措施到位、责任落实。

    探究与共享:①结合以上情境与上一框的内容,说明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②结合情境二、三,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是什么关系。③结合以上探究结论,尝试分析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④结合情境以及以上问题探究的结论,请你尝试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3.拓展深化,内化核心素养

    如果仅仅是从教材知识的呈现角度而言,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应该是教学的着力点。但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角度而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态度及理性认识应是本框活动教学的着眼点。所以还需要对情境材料进行深挖,加深学生对宪法完善及国家机构改革的认识。

    首先,课前给出任务单,收集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①请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宪法修正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事例。请总结出宪法修正及调整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及法定程序。请说明及时修正宪法及调整国家机构设置的意义。②请列举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建国方案以及对应的国家制度。这些方案的最终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③请说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请用事例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实质。其次,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两组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在课中进行5分钟讨论并展示交流成果。成果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完善。最后,再一次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的视频,使学生在感观冲击中提升政治认同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使学生感悟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从而增强制度自信与政治自觉。学生还能从中体味到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与时俱进的先进品质,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情境材料的深化引领,自然而然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感悟到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更加成熟。

    三、理顺逻辑,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整合教材

    1.融入生活,精准教学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文本的角度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逻辑,正确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建构体系。从文本的角度而言,本框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逻辑,安排了三块内容:第一目的目题是“走近我国的国家机关”,第二目的目题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三目的目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的理论建构而言,基本遵循政治学科的思维逻辑,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生活情境着手,选择学生感受颇深的《厉害了,我的国》视频片段作为教学的起始点,可在增强学生国家自豪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国家强盛背后的制度原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科学解读,实现理论认同

    科学解读学科知识,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政治学科及学科知识的认同。在剖析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时,许多教师喜欢采用表格的形式。

    虽然这样的剖析比较直观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但这是对民主与集中关系的片面解读,容易造成学生对民主与集中的片面认识,给学生以非此即彼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3.系统优化,构建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对教材的系统把握。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重构。在重构教材及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传统板书的设计与演示,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文本体系,也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对于本框内容的板书设计,可以随着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推进,从①到⑦逐渐形成以下板书:

    总之,在综合视点下优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建构中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在情境探究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中促使核心素养落地,在综合的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責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