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及其动因分析

    杨明辉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式微,中缅边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史实梳理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求找出近代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主要动因,并冀望以此对当代中国解决现今边界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缅边界;伸缩变化;历史;动因

    近代以来,中国同缅甸就边界纠纷产生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两国的边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政府、民国政府都没能解决同缅甸的边界争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我国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局势,为了维持“胞波”情谊,经过与缅甸平等友好的共同商讨,妥善的处理了两国的边界纠纷。

    一、中缅边界问题的由来及伸缩变化的历史

    我国与缅甸是邻国,有着相当长的陆地边界。历史上,中国和缅甸之间并没有现代国家观念之下的边界线,只是根据历史上一贯的做法,有一条并不是非常清晰的所谓“习惯线”。

    直到1885年,随着英帝国殖民侵犯缅甸,经过两国政府的协商,共同派人勘定,才第一次在中缅之间确定了一条现代国家意义下的明确的边界线。之后的70多年里,中国和缅甸两国一直围绕边界线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在此期间,两国边界一直伸缩变化。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已经同英帝国签订过两个有关边界的条约,大体规定了尖高山以南中缅边界的基本走向。[1]其中的一个是1894年的《续议滇缅界、商务条约》,该条约初步对中缅两国的具体边界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甲午战争之后,英帝国单方面废止了该条约相关规定。鉴于英帝国的强硬态度,两国政府于1897年对条约进行了修订,将勐卯三角地“永租”给英国,这是近代第二个中缅划界条约。[2]但是,这两个条约都存在着尚未划定的范围,即尖高山以北地区。

    19实际末到20世纪的最初几年里,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都分别派员对上述地区开展了实地勘界活动,但是双方基于自身不同的立场,英国政府要求以高黎贡山为边界,清朝政府主张以扒拉大山为分界线。 双方僵持不下,一直未取得一致意见,从此成为遗留问题。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英帝国趁虚而入,趁机派兵占领争议地段,事实上已经占领了相关争议地区,并开始在相关地区建造兵营、部署工事,逐渐经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也是非常愤慨,但是由于国家内部纷争不断,实力不足以驱赶英国侵略者,因此,也只能选择抗议而已。并且,由于国内外政局变换,北洋政府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同英帝国据理力争,将边界问题解决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英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中缅北段未定界地区的控制。[3]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为了突破日本的封锁,南京政府开始努力发展新的国际交通线。[4]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英国也提出就中缅未定界范围进行商讨。英国希望尽快解决此问题,以修建对中英双方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滇缅铁路,也希望可以就此内忧外患之时,向国民政府施压,逼迫其接受苛刻条件,做出妥协。而此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之下,国民政府已经迁至陪都重庆,岌岌可危,迫切需要得到英国的支援。在这种情况下,重庆政府最终选择做出让步。当时中英两国互换公文,划定了“1941年线”,但随后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没有及时立界桩。[5]这也意味着,中缅边界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都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

    二、新中国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中国同缅甸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久悬不决,更因为英帝国主义的插手,更加使人看不到和平解决的希望,所以一直持续了大半个世纪。直到中国和缅甸都完成了民族解放和独立之后,双方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边界条约,彻底解决了边境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我国有着类似经历的缅甸联邦政府首先向中央政府抛出了橄榄枝,也在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的地位,同新中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对缅甸政府的尊重,以及对“胞波”情谊的珍惜,新中国在未定界部分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除主张了对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区的主权外,新中国基本接受了以高黎贡山作为分界线。而对于之前就已经有条约划定的范围,基本上都采取了承认的态度,只是对于少数地区,为了治理的方便,采取了置换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延续了大半个世纪的边界争端问题。中缅两国于1960年10月1日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这也是新中国政府同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解决边界问题的条约。[6]

    三、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动因

    中缅边界之所以一直处于伸缩变动的状况,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其中既有封建王朝的传统国家观念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因素,也有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导致问题复杂化和悬而未决有关,而问题的最终解决,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性质发生变化,而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下,共产党最终用一种高姿态,完成了中缅边界的划定,圆满的解决了中缅边界问题。

    1、朝廷对边疆土司的控制不力导致土司疆土的缺失

    中国和缅甸接壤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封建王朝势力难以直接控制的,只能采取土司制度,委任当地势力担任土司来进行治理。土司对中央王朝的态度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当中央王朝强盛,土司就归顺;当缅甸国力昌盛,就归顺于缅甸。而近代以来,清政府逐渐走向衰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去控制边疆土司,这也使得边境管理松弛,以至于出现边界争端。

    2、传统疆域观念导致疆土的缺失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版图,随着朝代的更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究其变化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中央王朝的实力。当中央王朝完成统一,政通人和、国力兴盛之时,版图自然要比内忧外患之时大得多。边界问题也多发生于内忧外患,国力亏空之时。而封建王朝还要固守所谓的“天朝风范”,只要藩属国归顺,甚至还会将自己的领土“赏赐”给藩属国,这些行为自然导致边界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7]

    3、英帝国的插手致使边界问题复杂化

    英帝国主义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吞并了缅甸国土之后,继续将贪婪的双手伸向了中国边境。不仅采取诸如谈判的文明手段,也采取直接侵略等卑鄙手段吞并了中缅边界的一些中国的领土。除此之外,英帝国主义还大肆侵略、吞并了大片原属中国的土地。而也有相当范围的领土,在英帝国主义的操纵和侵略下,并入了当时的缅甸。

    4、新中国外交的需要

    新中国政府之所以做出这种决断,受制于边境状况的制约。中国当时的威胁是在东边,主要指美国及日本。新中国刚刚建立,需要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而解决争端,对于新中国和缅甸而言,都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而实际上,中缅划界问题也影响到了今天仍未划定的中印东段的边界争端。在今天,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加紧实施,当今中国与众多邻国在领土问题上的争端日益突出和严峻。从史实的角度去梳理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脉络,找出近代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主要动因,为中国处理同周边其它国家的边界争端提供历史参考,是本文的主要意图。

    注释:

    [1] 朱昭华. 中缅边界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探讨[J]. 东南亚之窗,2011,01:28-32.

    [2]冯越,齐鹏飞. 中缅边界谈判述略[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55-60.

    [3] 齐鹏飞,冯越. 中缅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02:53-62

    [4]朱昭华. 再考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J]. 历史教学,2003,12:15-19.

    [5]朱昭华,《中缅边界问题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朱昭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原则与实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7]厉声:《近代中国边界变迁与边疆问题(一)》[J].百年潮,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