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跟进式研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陈玥婕 郭俊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课题组通过开展主题跟进式研课的实践研究,发挥研课活动的导向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反思性功能,帮助学校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找到发展方向、突破发展瓶颈、唤醒发展动力。

    关键词:主题跟进 ?研课 ?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外来居民的大量迁入,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大,并随之新建了大量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虽然迅速,但教师队伍的建设却不是一日之功。这类新建学校,大多面临教师来源复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探索出“主题跟进式研课”这一方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主题跟进式研课活动,通过发挥研课活动的导向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反思性功能,让处于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等五个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获得成长。

    一、主题跟进式研课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主题跟进式研课

    主题跟进式研课即由一组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采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形式,连续跟进式地进行教学研究,提升对特定教学主题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步骤如图1:

    选择主题:一般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研究的主题,主题来自教学实践,往往是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

    集体备课:根据选择的主题,由后面要上课的教师选择具体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组活动时进行说课,由同组教师进行评议,执教人再根据大家意见修改教学设计。

    上课听课:执教教师上课,组内其他教师听课,观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研究目的。

    评课反思:执教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失。听课教师从研究主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修改建议。

    连续跟进:循环进行前面的步骤,可由一位教师连续执教主讲,也可由数位教师跟进执教主讲,不断迭代改进。

    形成成果:在多次循环后(一般是3次左右),形成对研究主题的具有示范性,可复制推广的教学范式或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费斯勒于1984年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如图2):

    因为学校是新建学校,没有未入职教师、快退休教师以及退休教师,上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职前准备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教师在学校没有相应对象,未列入研究范围。

    二、主题跟进式研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入职阶段教师

    此阶段教师一般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他们进入学校系统,学习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行学科教学,有的可能还担任班主任等职务。他们一般都会寻求学生、同事、领导的接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新建学校中,这类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

    新教师较多的备课组,往往由新教师提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经过备课组讨论,选择其中具有关键性、较为迫切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然后选定一位新教师作为执教教师,由他进行后面的上课环节,再由学校为他选定一名师傅,做更加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进过集体评课反思后,可以选择连续模式,由同一位新教师连续多次执教同一课,使其短时间内就达到对研究主题内容高度熟悉的程度,这种做法有利于新教师迅速熟悉教材,掌握特定教学方法、范式,适用于组内某位新教师发展水平较低,需要迅速帮助其提高的情况。

    如组内新教师水平较为平均,则可以选择跟进模式,换由同一年级备课组的另几位新教师再次进行备课、上课、评课的循环迭代。这样做,一来让不同的新教师都有磨炼的机会;二来,尽量确保每一位新教师都能够掌握研究出来的教法、学法,学会使用、分享各类教学资源。

    (二)形成能力阶段以及热心和成长阶段教师

    处于形成能力阶段的教师,他们大多有动力学习教育相关的知识,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希望能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乐于接受与吸收新的观念,往往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他们是同行眼中的“合格教师”。

    而处于热心和成长阶段的老师,此时的他们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他们是热心教育和继续追求成长的教师,会更积极地追求其专业形象的建立,发挥热爱教育的工作热忱,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可以说,热心成长与高度的工作满足感是这一阶段的要素。他们是同行眼中的“优秀教师”。

    这两类教师,往往是学校备课组的中坚力量,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渴望展示自己,愿意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帮助别的教师,获得成就感。一方面也渴望有名师引领、团队辅助,让自己迅速成长。学校可以让他们结伴,共同进步,相互交流。

    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往往不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具有一定研究性、一定深度的教学问题。在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要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课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程标准等,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已有的教科研成果。

    上课阶段,可以邀请校内名师、教研部门领导或县区教研员前来听课,有时组织他们进行、参与校级或更高级别的课堂教学评比;上课形式可以是多人上课,同课异构,探索同一课题的不同教法;也可以由同一位教师反复上课,对教学语言、教学设计锱铢必较、精益求精;最终推出具有示范性、先进性的教学成果。

    (三)职业受挫阶段以及稳定和停滞阶段教师

    处于职业受挫阶段的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职业倦怠”大多数都会出现在本阶段中。教师产生挫折感通常在教师生涯中期,比如任教5~10年的教师,但在教师生涯前期,也可能出现。

    处于稳定和停滞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这些教师只做分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卓越与成长,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

    对于这两类教师,主题跟进式研课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即可能促进他们改变目前的状态,但也可能使他们在压力下逃避,甚至扰乱教研活动。

    对于这两类教师,需要“宽严相济”。“宽”是看到他们的苦恼、困境、问题和挫折感,利用研课活动,让他们重新找回对教学的掌控感、兴趣,走出高原期。在研课活动中,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表扬。“严”是备课组要建立明确的研课活动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缺乏进取心的教师,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停滞、落后,看到自己的问题。

    要通过主题跟进式研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就需要对症下药。鼓励青年教师、优秀教师在主题跟進式研课活动中引领团队,让他们带着团队走;帮助年轻教师、刚入职教师尽快成长,让他们跟着团队走;对于中老年教师,要用精神感召、纪律约束,推着他们走。学校形成一个个自主教研的团队和集体,有了不断向上的精神和氛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房超平.从主题备课到深度研课:建立五位一体的研课体系[N].中国教师报,2019-05-01(5).

    [2]王备,钱科英.“教师生涯循环论”观照下青年教师专业引领方略——以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8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