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中振兴

    八月蝉声急,秋获忽一夏。蓝巾归浣女,山寨客盈厅。

    民族地区,山高水长牛羊美,天蓝地绿业兴旺。新时代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中国农村独特而又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民族地区地域广袤,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高原地带,这里山高路远,绝大部分是生态脆弱的农牧区和耕作不便的山区,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实现富民增收,长期以来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民族乡村正迎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

    生态是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生态既脆弱又富饶。一方面,一些民族地区的生态脆弱,在水源涵养地,受到破坏易污染水源,在高寒地区,过度的农牧业又容易破坏草场造成沙化。另一方面,不少民族地区的生态又很富饶,森林密集,环境美好,往往是风景优美的地区。因而,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生态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向。民族乡村大多依山傍水,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风物。同时,因其地域偏僻交通落后,在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反而可以抓住生态的特色和优势,将生态资本转化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绿色大产业。如云南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四川甘孜藏家游等,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在生态中更能业兴业旺、家富村美。

    生态是民族地区的宜居未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是保证,宜居是归宿。民族地区做到宜居很不容易,因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尤其是牧民,在做到定居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没有生态做保证,居住条件将恶化,如果居住在盐碱滩、荒漠或戈壁滩上,根本谈不上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在生态中实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就能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綠色未来。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