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教育不公平新趋势的出现和应对

    内容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数字鸿沟”向“新数字鸿沟”的趋势,是否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有待争议,本文对农村教育出现内卷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信息技术要转变发展方向,从重视“物理接入”向“技能接入”和“使用接入”转向,这样依然有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潜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鸿沟 内卷化 物理接入 技能接入 使用接入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健康发展教育事业有待解决的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决策者们提出诸多策略试图解决城乡二元制导致的城乡教育不公平,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措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在线教育用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计算机网络介入现代教育发展在线课堂可以使遥远地区的师生和城市地区的师生共享教育资源,大大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差距过大的现象,这项措施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信息教育公平。

    虽然在线教育的开展使的农村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接触到了比较前沿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由此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新数字鸿沟“的出现让更多的专家学者重新审视一味的依赖于“物理接入”,强调农村学校的网络建设和信息设备的普及投入,单纯的缩小“物理鸿沟”是否真的能矫正城乡信息教育的不公平。

    一.从“数字鸿沟”到“新数字鸿沟”——城乡学生信息教育不公平新趋势

    (一)数字鸿沟的出现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但从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现有的城乡教育不公平,使城乡教育出现了信息技术上的“数字鸿沟”,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与从未拥有工具的人之间的差距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二)新数字鸿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成熟,数字鸿沟经历了新的演变,“新数字鸿沟”开始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眼中。它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字鸿沟不再单纯的只关注是否拥有电脑和能否上网形成的“物理鸿沟”,而更关注的是观众拥有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技能所带来的“技能差距”,因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间不同和使用网络应用类型不同所造成的“使用鸿沟”。

    (三)城乡信息教育不公平新趋势

    1.“技能鸿沟”的不公平

    新的数字鸿沟的出现反映了城乡信息教育不公平的新趋势。当农村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相对改善之后,农村学生对数字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利用能力的差距逐渐加大。农村学校的老师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有用的教育教学信息,同时又因为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狭窄,长期专注于如何获得高分、年纪排名和“升学率”,所以他们更热衷于教辅材料的获得和习题的练习,多数农村教师对网络的使用局限于下载ppt课件,删删减减再进行使用,对使用计算机设备的兴趣不高,获取教育信息的类型过于单一。

    2.使用鸿沟的差距

    “数字鸿沟”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使用差距”。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题为“2015年中国青少年在线行为调查报告”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青少年的网络在线使用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未成年網民人数达1.34亿,占年轻网民的46.6%。青少年每周在线总时间长达26小时,中小学生每周在线时间为14.9小时和22.0小时。青少年网民偏好网络娱乐类应用和交流沟通类应用,使用率要高于整体网民,其中以网络游戏的使用率居高,达到9.6%。

    二.农村学生在线教育内卷化特征及其表现

    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使得农村教育成为教育公平的短板,制约了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的道路。在线教育各种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后续的发展也陷入了“内卷化”的漩涡。我国农村学生在线教育“内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和表现:

    1.偏远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在线教育设备

    对于在线教育需求较大的中国农村,在线学习同时缺乏硬件支持。不少少数农村地区的教师表示: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室中没有人。由于缺乏在线教学的硬件条件,在线教学根本不可能。农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通常无法自主购买,大多由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捐赠,购置流程繁琐和时间周期长,同时计算机产品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而学校配置的计算机设备大多过时或者濒临淘汰。农村学校普遍没有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设备故障率高,排除不及时,影响师生使用和课程进展。

    2.在线教育缺乏农村本土化课程

    农村在线教育资源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且农村教师普遍反应在线教育的资源不太好用,主要有两点,第一,城市的大学和企业开发提供的在线教育资源过于城市化,不适应边远农村教学的需要,农村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育中容易产生陌生感受。在大量资源中,农村在线教育本土化的课程资源仍然缺乏。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同的教材和新版本,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资源内容的需求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考察范围,有时会出现网络信息资源与教科书内容不配套。

    3.农村教师信息化的概念和技能与互联网时代不相适应

    (1)农村地区的学校缺乏优质教师资源。现在的农村中小学中的教师构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民师转正、村聘教师和近年师范毕业生。且民师转正和村聘教师的数量居多,老龄化严重,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不足,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也落后,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教育的推进。

    (2)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不足,教学设计能力低下。目前,由于学校环境,教师福利等因素,农村地区在培养和引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方面没有优势。缺乏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和技术活动的教师。这些科目的专职教师缺少,多数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计算机、音乐、美术课。

    三.防止农村学生网络教育不公平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农村在线教育平台,改进学习支持服务,促进教育公平

    在线教育迅速崛起,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村在线教育平台尤为薄弱,预防农村学生在线教育不公平,优化农村在线教育平台首当其冲。

    第一,开发适合农村学生的本土化在线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与地方教材保持一致,同时提供广度、深度、难度综合平衡的题库练习,提高一定的附加值,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师生對在线教育的利用率。

    第二,在线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服务于教学形式,而且注重教学服务,更符合学生作为受众的需求。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在此之外也必须兼顾为教师教学服务,让普遍的农村教师不需使用太多的技能操作,就能熟练运用最新的在线教育技术。

    第三,改进在线教育的评价方式,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包括布置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基本等同于总结性评价。在线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平台,在评价方式上必须做出改进,相比较传统大班授课的不便,在线教育可以随堂测验,建立云端电子档案袋,记录每节课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机械化、公式化的标准并非是最有意义的评价方式,同伴互评更能表达批判思维,促进共同进步。

    (二)注重“技能访问”和“使用访问”提高农村学生在线学习质量

    当“物理鸿沟”正在逐渐缩小,“技能接入”和“使用接入”也必须跟上,这是提升农村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双重保障。因此有必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农村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信息处理技能,沟通技巧,内容创建技能和战略技能。通过培训,农村教师熟悉信息技术,他们擅长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有意义学习。“技能接入”也不单纯地指让教师或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能和上网技能这类“媒体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教师搜索评估教育信息,对某些教育问题引起关注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创造有意义的教育新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人目标和专业发展目标等更高级的数字技能在将来也变得举足轻重。

    四.结束语

    在线教育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带来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变革,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相关项目的研究,避免表面看似促进了公平而实质上“新数字鸿沟”却在拉大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莎、杨浩、冯琳.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1):009.

    [2]孙刚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探究[J].电化教育杂志,2008(03).

    [3]庞红卫.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不公平“数字鸿沟”的出现与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25-26.

    [4]刘盛男.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J].产业科技论坛,2011(13).

    [5]张天雪.农村教育“内卷化”的两种形态及破解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

    (作者介绍:张媛媛,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