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吕守军 代政 徐海霞
摘 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支撑。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现阶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传承与人才创新培养;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回归;完善制度设计,护航创新创业。
关键词: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104-04
劳模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方向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在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对全民劳动精神的呼唤。基于此,本文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蕴进行了总结归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梦”的国家战略,对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现阶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含义
1.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
劳动模范,指的是在某一领域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个人或先进集体,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劳动标兵和道德模范。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选举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中央层面设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以表彰各行各业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模范都承载着时代精神与行业风貌,是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从任劳任怨的清洁工时传祥到“油田铁人”王进喜,从“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史来贺,这些劳动模范所传递的精神超越了个人意志,超越了行业差异,超越了时空限制,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成为鼓舞全国各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力量。①
劳动模范的灵魂在于“劳动”二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劳动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劳动创造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人类文明。②劳动模范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仅实现了物质的价值创造,更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精神的价值创造,形塑了广大民众的价值观念,推动了社会的长远发展。③
劳模精神则是指广大劳动模范身上所展現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等一系列优秀品质④。劳模精神源于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道德观和社会精神风貌在个体层面的集中展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朴素情感的时代升华。
2.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蕴
工匠是孕育出工匠精神的行为主体,更是工匠精神历史传承的主要载体。回望历史长河,我国的工匠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与历史发展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从《山海经》里记载的“共工生术器”到《吕氏春秋》中的“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三彩、北宋的汝瓷、明清的丝绸,从屹立千年而不倒的赵州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兵马俑等,都记录着中华民族对“大国工匠”的颂扬与推崇,体现着古往今来我国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对精湛技艺的代代传承、对匠心的专注和执着,以及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这种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的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汇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话语体系的更迭,工匠精神从最初对手工业劳动者职业精神的称颂逐渐演变出更丰富的现代意涵。第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迁,信息时代的智能化生产已经逐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手工生产时代工匠精神中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重点关注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特点,所以,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也从“造物”逐步向“育人”转变。现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和工作态度,引导人们树立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理念。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节奏、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的心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些人秉持“向钱看”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体的精神生活水平愈发匮乏;有些企业陷入“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对利润的狂热与对产品质量重视程度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道德理念在个人精神层面的回归,更是对市场化背景下社会浮躁风气的修正。
3.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劳模精神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和壮大,是我国广大劳动者政治本色、价值取向和光荣传统的具体表现;而工匠精神则源自能工巧匠们的千年传承,其历史渊源更为深厚,语境更为丰富。两种精神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劳模和工匠作为我国劳动阶级的杰出代表,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行业精英,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风貌在个体层面的集中展现,是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关系对社会关系的精神辐射,是对我国劳动阶级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苦练内功、求实创新职业精神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学广度,向历史学深度,向标杆学高度”学习观的集中体现。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看,劳模精神的核心在于“劳动”,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造物”“育人”,“劳动”是一切物质创造的基础,“造物”“育人”则是劳动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说,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在思想层面的再升华,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在实践层面的再塑造。
二、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后,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状况做出的重要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家意志只有落实到广大群众的个体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辛勤劳动和价值创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所孕育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将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成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成为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我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信心之源。
2.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强起来不仅要经济强、军事强,更要文化强、底蕴强、民族自豪感强,这份文化自信来自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年代洗礼而不褪色,吸收时代精神而不失本义。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契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人民的精神才能有指引,中华民族才能有未来。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工业领域的具体建设上,落实到最基层的工人身上。具备爱岗敬业、崇尚劳动的劳模精神和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工人,才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石。只有培养和保护好一大批技术一流、意志坚定、不怕吃苦、开拓创新的工人,中国的制造业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后劲,才能真正做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精造”转型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伟蓝图的破题之要。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广大群众在各自岗位上的辛勤劳作,因此,崇尚劳动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引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激发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的自强意识和强国信念,使得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与个体发展观形成有机的统一;有效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中国梦真正成为造福广大劳动者的梦。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三、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以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传承和人才创新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应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通过对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各类考试中传统文化的考察比重,加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刻苦勤奋、崇尚劳动、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价值观。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多学科、多领域的混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路线进行教育改革,为国家输送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抱负的新型人才。对于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在坚持培养学术的专业技术与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伦理道德、职业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指引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技能强、敢创新、有干劲的新时代工匠,成为支撑“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心骨。⑥
2.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新闻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战场,对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在媒体行业内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脚踏实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媒体人做好社会发展的记录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深入人心。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方针政策,让人们感受到这个时代是属于劳动者的时代,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3.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一般低于腦力劳动者,尤其是近年来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使得普通工人的社会地位逐步下降。就算是劳动模范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经济收入也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这种现象必然会加剧技术人员的流失,也会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劳动模范和技术标兵的激励力度,在“授予荣誉称号”的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加大物质奖励力度;赋予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以更高的政治话语权,确保基层劳动者代表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策的设计中来;建立技术人员专项津贴,让劳动者和工人阶级享有更体面、更合理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钻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技术工人的失业风险,减少工匠的后顾之忧;营造职业不分贵贱,人人不分尊卑的社会风气,培育工人阶层的职业自豪感,带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热情。
4.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回归
現代企业的竞争,质量是核心竞争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都体现着现代企业对质量的重视、对品质的追求。要提高产品质量,人才是关键。所以,现代企业应大力弘扬劳动为本、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定期评选并表彰劳动模范和技术标兵,提升工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确立以产品质量为标准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制,完成从“产量至上”到“质量至上”的观念转变;树立人才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以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为核心的工匠培养体系;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部门,精益求精地对产品进行雕琢,使创新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融入每个工人的血液。⑦
5.完善制度设计,护航创新创业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还是当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着力解决当前法律体系中掣肘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性问题,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客运动”的法律、金融和政策支持,激发群众智慧与创造力,营造协同开放的创新环境,开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制度保护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让创新创业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富强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曾峻:《劳模精神与人的“软实力”培育》,《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8期。
②何炼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③庄西真:《倡导劳模工匠精神 引领劳动价值回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34期。
④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页。
⑥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职教论坛》2016年第16期。
⑦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0页。
责任编辑:白 杨
Abstract: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and that of craftsman is the inherent suppor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model workers and that of craftsman reflects the urgent need for their return, and is also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of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acilitating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realizing Chinese dream.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model workers and that of craftsman in the present stage needs to deepe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strengthen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spirit of the model workers and that of craftsman should be propagated on a large scale by means of new media, their economic treatment and social status should be improved by adopting the sound incentive system, the spirit of the model workers and that of craftsman should return to enterprises by improving delicacy management, and finally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an be convoyed by perfecting system design.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