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段国敏

    

    【摘要】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及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以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结果。结果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左主干狭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诊断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狭窄灵敏度最低。结论 冠心病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成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心病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管腔闭塞狭窄,患者心肌血氧供应量不足,引发心前区绞痛等症状。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可为冠心病治疗提供充足依据,为此医师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案[1]。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属无创检查方式,将其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临床价值突出。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58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4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4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5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55~76岁,年龄均值为(61.24±5.88)岁。

    1.2 方法

    全部58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患者入院当日禁食禁水,对其行碘过敏试验。检查前30 min患者需安静休息,如心率过快,需舌下含服倍他乐克12.5 mg。利用我院64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扫描,依据患者体质量指数设定电压为120 kV,最高电流为180 mA~740 mA,重建层厚度设置为0.625 mm,准直器宽度设置为0.625 mm×64层。妥善连接心电导联及心电监护设备,扫描范围为心脏膈面至主支气管分叉区域,利用心电门控采集图像。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对图像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处理。患者CT检查后3个月行右侧股动脉冠脉血管造影检查,医师通过不同体位投照评估患者冠状动脉情况,如管腔狭窄率超50%为阳性。

    1.3 评价标准

    评估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及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主干结果。

    2 结 果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左冠主干狭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诊断右冠及左回旋支狭窄灵敏度最低。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病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病致死率仅低于脑卒中。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将其纳入器质性心脏病范畴,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致病原因与血脂偏高、年龄、高血压等有关,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闭塞狭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心悸、乏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部分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如未能有效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断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为此医师需合理选择诊断方案。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案包括临床症状评估、辅助性检查等,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属有创检查模式,部分患者无法耐受。64排螺旋冠脉CT成像属全新冠心病诊断技术,其主要优势为微创、安全性较高,大部分患者可耐受,且图像清晰度较高,医师可利用该技术对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主干狭窄情况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与冠脉造影高度一致,得到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數据显示,58例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冠主干狭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诊断右冠及左回旋支狭窄灵敏度最低,提示该诊断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与常规CT检查相比,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扫描速度较快,通过心电门控采集各类数据信息,可避免伪影对检查结果的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出患者冠状动脉与心脏解剖结构,也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功能。通过点射技术完成前门控轴位扫描,可实现对舒张期心脏运动偏弱位置的曝光,有助于减少辐射剂量,避免重叠性扫描。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分支血管狭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超85%,可将其作为冠心病初步筛查的有效检查方式[2]。同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灵敏度及特异度偏低,其主要原因为右室与右冠中段位置接近,检查过程中易受到右室搏动影响,图像跳跃感较强。心脏搏动、血管钙化、患者配合度不足等也可对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知,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可发现大部分狭窄病变情况,但无法实现病变形态学特点的详细判断,患者配合度不足、心脏搏动引发伪影、血管产生钙化等因素是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医师在实施扫描前需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心率指标控制,确保患者心率低于70次/min,避免心率过高对图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检查前需对患者行憋气等常规基础性训练,告知患者憋气过程中不得使用鼻腔轻微呼吸,使其憋气持续时间达到20 s。通过临床实践分析可知,如患者心率不符合要求,可采用心电图编辑模式解决,如呼吸训练不达标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医师需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训练,避免患者个体因素对检查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部分患者伴有心律不齐,可对检查结果产一定影响,心律不齐能够导致采集数据错位或缺失等问题,导致获取的图像存在变异,通过后期图像重建处理等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变异等问题,但图像中存在的阶梯改变及中断则无法处理,进而导致误诊及漏诊率增加。对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区域诊断期间,不同横断面狭窄程度差异显著,也可导致误诊等问题,为此需进行图像重建处理,以此来实现对狭窄程度的准确诊断。

    由此可知,冠心病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冠脉CT成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限制,未能选取足够患者样本量,缺乏与地区同类医疗机构研究数据的横向比对分析,对于心律不齐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未能寻找到针对性解决方案,冠心病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冠脉CT成像的具体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吕玉婷,明晓星,明道红,等.CT血管成像联合OXLDL-Ab及Hcy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05):96-98+109.

    [2] 张小聪,邓世昌,黄志石.术前血清肌腱蛋白-C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20,24(05):92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