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若干思考

刘依杭
摘 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程度显著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同时,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此外,要加强政府扶持,发挥市场引导,推进龙头企业带动,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045-05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出发,提出了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崭新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明确以“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方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同样的目标和途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三大体系”的核心,其重点在于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对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我国学界对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征、构建模式、未来发展思路以及典型地区案例研究等方面。在内涵研究上,有学者提出所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由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①,涉及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等全过程②,通过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网络化和综合性、复合性的系统不断深化农业分工③,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農产品④,从而促进各产业间形成融合协调、有效衔接、产出高效、竞争力强的综合产业系统。⑤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一是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与分工协作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与专业化发展;二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分工,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在农业产业集群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从而优化集群创新网络、提高集群内效率、降低集群创新成本与风险;三是通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使农业产业化由低技术、低附加值、低成长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状态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产业创新为驱动,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多功能开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综合性系统产业。
二、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1.取得的成效
第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棉油糖生产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肉蛋菜果等“菜篮子”产品丰富多样、供应充足,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相对于粮食产量的缓慢增长,高价值农作物和畜产品增长迅速,如肉类产量由2007年的6865.7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8537.8万吨,增长了24.35%;水果、蔬菜、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了56.32%、37.11%、22.38%和45.37%。⑥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有效推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对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8.6万个,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六成,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2/3以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订单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1亿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⑦据统计,2007—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40.36元增长至12363.40元,其中连续5年农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1∶3.60缩小到1∶2.72⑧,有力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农村三产融合程度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2.2∶1⑨,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农业农村领域,建立生态友好型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产城融合、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等多种新模式,有效引导农业生产者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优化生产业态,实施精准化生产,淘汰落后农业产能,倒逼“精品农业”形成,不断提高供给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区域化发展态势,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农村不断涌现,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不仅贯穿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也逐步向农村金融、农村服务和乡村旅游等市场拓展。
第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模式新型化等特点,农资、农技、农机、物流、信息、金融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农机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3万个,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388亿元。⑩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已由产中服务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部分地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生产服务外包,由最初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农资供应、良种引进及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等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延伸。
2.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协调性有待增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各产业间的发展协调性不足,与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调性也有待于加强。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不断增加;高品质果菜、牛羊肉、奶类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农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者需求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匹配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真正使农业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科研技术投入不足,生产性投入的针对性、指向性不强,不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第二,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不紧密。长期以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投入相对欠缺,处于农业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在产后初加工环节,由于农产品生产基地贮藏、保鲜、烘干等设施设备简陋,导致农产品产后耗损严重。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普遍存在流通环节多、渠道长、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对农产品的品质产生较大影响,与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链运输率达到80%—90%相比,我国冷链运输率仅为19%,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由此造成大量损耗和高成本。⑧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加工企业仍以作坊式、分散型、粗加工为主要特点,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发育不健全,缺乏主導产业引领和支撑,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新要求。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整体迈上新台阶,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完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人才缺乏、服务手段简单、体制受阻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带动作用,无法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有效需求;二是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功能边界模糊、发展速度缓慢、滞后于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及信息服务不能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衔接;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发展滞后,农业创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
三、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利于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产业化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农产品结构,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和示范园区集聚。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形成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效带动龙头企业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企业与农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值收益的比例,促进农业多功能开发,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个重点。而农业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农科教企紧密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涉农新兴产业;二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布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明确产业定位,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三要以突出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努力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滴灌、农机装备、疫病防控、加工储运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实用技术成果,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明确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的同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而通过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已成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和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加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对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有效带动;二是积极开发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向多行业、多业态延伸,发展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三是加快发展面向国内贸易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改造升级,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物质装备有保障,技术、人才有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要加强政府对制度层面的不断优化,强化政府扶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推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培育专业合作社,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此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1.强化政府扶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调控既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手段。一是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通过政府调控,实现农业产业化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二是以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通过集中投入、合力支持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产业体系节本降耗、提质增效;三是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普及为手段,形成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间的有机结合,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机装备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2.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链,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有机结合,要充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一是优化农业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基准,向优质特色农产品、紧缺农产品、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整,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二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合理安排国内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确保谷物等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农产品基本自给和绝对安全;三是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使市场紧缺农产品“短板”尽快得到补充,发挥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效应和各地农业资源的不同优势,增强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3.推进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效益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集成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通过重点建设加工园区,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形成主导产业牵动、特色产业拉动、服务产业联动的产业与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同时,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大力发展配送中心、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等模式。以现代农业科技为载体,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
4.注重专业合作社培育,丰富农业产业化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对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要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丰富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快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劳务合作、农产品营销合作等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提高对农户的覆盖率和带动力。着力引导和推动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指导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和物流等服务业,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化建設、品牌建设,切实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补齐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息息相关,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在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都不能忽视农民这个主体地位,而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要让农民这个主体现代化。因此,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应加快发展高等、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构建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为主的农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农业人才;以培养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为重点,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机能手等主体。同时,要积极引导城乡边缘化农民尽快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将职业分化转移进行到底,优化农民在城乡之间转移就业的政策环境。在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队伍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唱主角,政府扶持但不包办,市场引导但不替代,经营主体带动但不剥夺,真正做到惠民利民富民。
注释
①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第4期。
②王波:《四川省現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11期。
③张克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动力与构建思路》,《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④刘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内涵、特征与政策取向》,《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⑤曹慧、郭永田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⑥⑧国家统计局:《201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
⑦《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80万个》,《农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ZQYJ/201611/t20161117_5366803.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16年11月17日。
⑩李伟国:《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更好发展》,《中国农机化导报》2017年11月27日。
责任编辑:澍 文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n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The organiz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grasp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drive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o cultivate new forms of new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dustries. In addi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government support, give full play to market guidance, promote leading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Key words:new er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