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平台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借鉴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基于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和学生学习基础,本文以学校高二的计算机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突破中职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单纯依靠网络教学资源的在线教学方式,探究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中职英语深度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即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的“五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该模式普遍认可,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平台;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艳丽,青岛高新职业学校。

    一、中职英语教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状调研分析

    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项目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校内中职英语教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研,共收到教师调研问卷23份,学生调研问卷728份。

    教师调研问卷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优势方面,80%以上的教师认为主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目前学校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上,近60%的教师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但仍有接近40%的教师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一般。学生调研问卷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希望教师每节课都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上课。在与传统面授学习相比,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优势上,学生认为的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集中在:可以高效省时地独立自主学习,浏览快捷方便,资源丰富且可以共享,学习时间自由灵活以及可以远程与他人合作等方面。

    综合师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第一,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尽管已经有教师开始在授课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但都没有形成较好的教学模式;第二,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模式非常期待,愿意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自主学习的挑战。

    二、教学平台的优缺点分析

    1.优点。目前,本校教师使用的教学平台一般是超星泛雅教学平台、雨课堂等。这些智能终端教学平台一般以下优点:第一,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不仅平台上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和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师还会自己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涵蓋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导学案、习题、视频、微课、音乐、PPT等。第二,全程跟踪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价。第三,交互式学习贯穿学习过程始终:教学平台上的方便有效的交流方式,如投票、弹幕和奖励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互动和交流。

    2.缺点。教学平台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首先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否则就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造成教学过程的中断;其次,教学不能完全依赖教学平台,信息技术的手段要合理有效地使用,避免因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1. 整合信息技术环境。根据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搭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超星泛雅学习平台、雨课堂等,建立我的课程,上传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化为信息化学习模式;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桥梁:课前,教师在研究教材和分层设计后,通过创设情境、在线备课,然后发布学习信息,布置学习任务,而学生通过在线预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预习任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指导答疑,学生借助小组协作、作品展示等多种活动内化知识;课后,教师通过平台上学生学习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在线评价,学生则进行在线检测和反馈,查找不足,同时借助拓展学习资源进行能力的再提升。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框架。从中职英语的教学实践出发,以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为载体,将“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和“课后线上交互式评价”贯穿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中职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实践。项目组以中职高二计算机专业的两个班级:数字媒体班和机器人班为例。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一个学期时长的教学实践。数字媒体班为实验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机器人班为普通班,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两个班级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相近,两个班级的总体英语水平也基本持平。

    基于中职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实验班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分为课前(先学)、课中(合学、展学)和课后(测学、拓学)三个环节来实施。具体课程应用实例:以下内容以中职省编《英语2》中第九单元《Nature》为例。

    第一阶段: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利用教学平台支持学生的“学”(先学)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导学案、课前相关音乐、视频或flash、课前小测试等上传到教学平台并线上发布预习通知。设计线上资源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认知水平,根据学情分层次设计问题或任务。预习任务分难、中、易三个等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层次,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知识片段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新知。

    各学习小组或个人根据预习要求和自身实际,进行选择性学习,查阅教师推送的教学资料,开展资料查询、信息搜索等学习任务,同时就疑难问题进行协作学习和互助讨论,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手工制作、模拟情景录制视频等,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给各小组的作品做出初步的评价。

    第二阶段:课堂的合作探究:我的课堂我做主(合学、展学)

    课中的课堂探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得以确立。基于学生的预习基础,教师得以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藩篱,授课重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讲授,而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张娟,2020)。课堂重心放在了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上:小组讨论、展示作品、辩论交流、演讲竞争等互动式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创造了英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精神,拓展了语言文化意识。学生通过课堂小测试、投票等方式接受线上的学习效果的考查,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到学习情况反馈。

    学习效果的检测采用线上随堂小测试、小组互评、投票等活动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反馈和评价,并进行语言和德育的升华。

    第三阶段:课后反馈与拓展: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指导(测学、拓学)

    课后测学拓学环节是对课前和课中教学的补充。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线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以评促学,同时也督促学生进行纵向学习反馈和总结,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调整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普通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也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延展三个部分,但与实验班不同的是:第一,课前布置课本的预习作业,不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推送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第二,课中教师进行教学和重难点讲授,极少采用小组合作和在线学习活动;第三,课后布置相应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批改,没有个评和互评。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效果

    1. 效果评估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项目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估。首先,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对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其次,对班级内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学习座谈;最后,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英语考试,从而得出相关的效果数据。

    2. 效果数据分析。学期即将结束时,项目组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問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看法。在普通班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不满意或没感觉;而在实验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当前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满意,仅有7%的学生对此模式不满意。这7%的学生主要是因为网络卡顿不能及时地接收学习材料。

    学习座谈结果显示,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设计不满意,认为存在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资源欠缺、学习动力不足等缺点;而实验班里学生则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和支持,认为在这种模式下与教师、同学互动的次数相比从前有明显增多,并且,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感觉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效果更好了。

    在英语考试中,通过对普通班和实验班两次的成绩对比发现,两个班级的成绩都有所提高,而实验班的成绩要进步更明显,高于普通班的成绩。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结语

    教学平台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和课后反馈提高三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丰富了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资源,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实现了多元化和分层次,从而完成了英语知识的内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限制,打造了更适合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中职学生搭建了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推动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反馈,让英语学习不再像唐僧念咒般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视觉和听觉冲击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言的学习。因此,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中职英语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平台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7.

    [2]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101-107.

    [3]张娟.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英语广场, 2020(14):82-85.

    [4]翟琳琳.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研究与实践[J].英语广场,2019(11):97-99.

    [5]王晓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41-43.

    [6]胡小勇,吉豪婵.拥抱混合式学习,从容应对“互联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