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王晓雨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学校管理是提升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知识教学的一部分是干预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大学生知识教学,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干预大学生认知客观规律的习惯。在不断地教学中,干预大学生的做主学习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逐步摆脱教师的依赖,实现自身素养个性化的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长期能力发展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儒家教学理念和应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深度发展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对教学成绩的重视,导致知识教学过程中的短视问题,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和盲目,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总结,对大学生的长期能力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部分教师的家长式教学思维,对大学生的学习有批判性的原始观念,“不该问的问题不要问”成为教师教学问题的托词和接口。教师在新的教学时期,需要从大学生的长远能力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培养其问题解决习惯,使大学生对问题保持积极的挑战心理,促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和活跃。

    2.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基础条件

    在大学知识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措施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保持高效,加速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对此教师需要从外界干预和内层激两个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综合化的培养,使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较高的适应性,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效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促进大学生学习成绩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基础薄弱,缺乏自信

    高校由于生源质量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高校内的知识较为专业,学生的基础薄弱、生活以及学习习惯不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从而抑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2.缺乏自控力与自我约束力

    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导致学生的能力较弱,对于不良诱惑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学生的内心不稳定,容易存在偏激的心理。由于青少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薄弱导致学生的自控能力低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力,对于自身心理疏导也存在大量的问题。

    3.逆反心理严重

    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较强,并且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教师与家长的观念与学生不一致会导致学生产生偏激的行为。在面对是非善恶时,学生缺乏正确的处理能力。对于校园内的规章制度、校规校纪青少年存在无视的现象导致学校内的管理存在偏差。另外,由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弱,面对挫折不能很好的处理,导致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集中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另外,恋爱、打架、冲突等现象存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导致学生进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小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激励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对大学生的行为走出褒奖,促使大学生对集体生活、对教师、对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保持乐观态度。例如教师可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榜样,鼓励大学生对榜样进行模仿学习。此外教师可以对表现较差的大学生走出期许,使大学生的不好行为逐步得到校正。教师也可以树立大学生群体的荣誉意识,将各个班级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以此激发大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等。教师需要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的情况,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自信心是最大的老师,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一种措施。对于大学生的一点进步进行奖励,让大学生对学习有自信心,认为自己也可以学好,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积极的鼓励大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在劳动,运动等方面发现大学生的优点对大学生进行鼓励。

    想要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改善,就需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的改善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需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心理,和学生成為朋友,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利用朋友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打消学生消极的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通过交流让学生改变老师学生因为学习差看不起他的心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引发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实施有效的措施,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学校的支持与照顾,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学生保持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积极探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韦震,王曾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9(26):90-91.

    [2]黄佳影,刘欣悦.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J].卷宗,2018(12):182-183.

    [3]姜洪昌.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