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平台的创新与探索

    杨美楷 魏向东 罗乔

    【摘要】在全民朗读热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率紧扣深度,挖掘广播优势,打造有声读物平台。以情感为纽带,打造本土牌、个性牌;以资源整合,打造有声读物联盟;以朗读“快闪”活动,打造事件性传播。本文就广播的二次传播和“朗读河北”活动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朗读 模式探索 创新 二次传播 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原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2017年,朗读这一古老的阅读形式被推向了全国,各地新建的朗读亭、形式各异的朗读比赛比比皆是,从校园到企业,从线上到线下,朗读声此起彼伏。朗读热是在国家文化复兴战略下,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转变和创新。朗读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人们通过声音融达文字,在全民阅读的潮流中,获得深邃的思想以及阅读的无限乐趣。

    主流媒体一直担负着社会舆论引导和主流文化推广的使命和职责。朗读,这一简单而又极具文化传播功能的活动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参与,一度成为现象级的事件。央视《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广播媒体趁势而上,紧抓热点,把朗读的具体形式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推出了多个品牌朗读活动,创新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以经典文学作品和主流文化时尚为载体,为受众打造了形式丰富的有声读物平台。

    2017年4月23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FM87.6)开设了《诵读小站》板块,每天分6个时段,每个时段3分钟,邀请听众参与朗读,将录制的音频在节目中播出。2017年10月,湖北随州广播电视台在随州书城开设了湖北省首家集阅读体验分享、户外同步直播、市民参与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直播间“诵读小站”。2018年初,河北石家庄市图书馆在大厅开设了朗读亭,读者可以随时免费到朗读亭录制文章,同时,优秀朗读者的音频也会在本地广播节目中播出。

    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率以文化立足,以有声读物作为主打产品,先后录制了《大秦帝国》《李鸿章》《寻找平山团》等20多部市场反响良好、具有独家版权的有声读物,这些有声读物的开播为频率打响文化品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依托书香和故事的频率定位,借朗读的东风,河北经济生活频率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即听FM”客户端,策划实施了“朗读河北”系列活动,举频率之力,创新活动形式,发动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了河北影响力最广泛的有声读物平台。

    一、以情感为纽带,让有声读物平台本土化、个性化

    媒体新技术重塑了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声读物也处在蓄势待发的觉醒期,如何打造个性化的有声读物平台,进一步增强和受众的黏性,成为摆在广播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朗读河北”提出“用声音唤起记忆中的河北”。无论是河北的人,还是河北的事儿,寻求的是一份家乡的情怀,需要的是那些感动过你我的文字,通过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这一点出发,给活动明确的情感定位,这种情感上的接近性拉近了广播和听众的距离,激发了朗读者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成为有声读物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朗读河北”植根于河北文化的土壤中,用本土文化搭建媒体与听众的桥梁,拉近广播和受众的距离成为活动探索的方向。《荷花淀》《小兵张嘎》《荆轲刺秦王》等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和极高的影响力,对于河北地区听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天然的亲近感。为此,“朗读河北”邀请河北知名作家、诗人为这些作品站台献声,邀请这些作品发源地的听众来朗读家乡的文学作品,甚至用家乡方言来朗读这些经典名作,打造了极具本土化特色的有声读物作品。

    除此之外,“朗读河北”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把受众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在活动征集过程中,不仅邀请朗读者来电台录制间参与录制,还邀请电台的播音指导为朗读者进行专业的朗读培训,由频率为朗读者制作专属音频在频率节目中展播,同時为朗读者制作个性化的微信页面,展示朗读者的风采,形成了由频率发起、以受众为中心、立体展现燕赵文化的有声读物平台。这些有声读物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也营造了浓浓的“书香燕赵”的氛围。

    二、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有声读物联盟

    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赶时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全媒体有声读物的出现为人们获取知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新形态的知识获取方式兼顾了视听感受和个性化的操作,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高度契合。因此,河北经济生活频率打造有声读物平台的想法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活动实现了相互借力、资源共享,扩大了影响力,让各方力量聚合到有声读物平台,不断做大做强。

    “朗读河北”第一季与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石家庄市图书馆等单位合作,以“共享智慧人生”为主题,利用不同平台的社交媒体分别征集、统一录制、资源共享,让音频在所有平台均能展示,最大程度地扩大了活动影响力,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第二季主题“五月的鲜花”,转变策划思路,将受众确定为大学生群体。河北经济生活频率牵头组织,先后走进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学院和石家庄铁道大学,用形式丰富的诵读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活动中,还选拔优秀大学生为“朗读河北”代言,增强了活动传播效果,塑造了活动的明星效应,掀起了高校的朗读热潮。第三季“声如夏花”,联手河北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面向全省爱好朗读的听众,以网络征集的方式评选出优秀朗读者,制作成有声读物在节目中播出。在2017年的河北省“惠民书市”中,这些来自河北全省的优秀朗读者齐聚一堂,奉献了一场朗读盛宴。第四季“春之声”则联合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朗诵协会,以诵读春天为主题,邀请百位作家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活动最具特色的地方。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河北作家们的广泛响应和热情参与。河北作家曹明霞在“朗读河北”活动上直言:“用声音的形式将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加上广播后期的文艺创作,让文学作品再一次焕发了生命力,得到了更好的传播,这样的形式很新颖,丰富了作品的外延。”

    “朗读河北”活动进行期间,河北广播电视台“即通”“即听FM”客户端和《河北广播电视报》、新浪、搜狐、凤凰河北、长城网等纷纷给予转载报道,活动影响进一步扩大,平台的聚合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新媒体融合,创新活动运行机制

    在新媒体大潮中,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大都开辟了移动客户端,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中国广播”、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阿基米德FM”、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听听FM”。这些移动客户端也是音频聚合的平台,能够与线上的广播节目结合,实现了由传统的听见变成看见,依靠受众生产内容,实现广播平台与受众的强链接,是目前新媒体融合下广播发展的趋势,对于传统的广播活动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传播作用。

    “朗读河北”在活动推广的过程中,紧紧依托河北广播电视台的“即听FM”客户端,把传统的广播线上播出方式和移动客户端的即时传播相结合,让朗读者能够通过手机随时点击自己的专属音频,分享其他朗读者的作品,也可以全程回顾和即时浏览活动的进行情况,同时与网友互动,既扩大了朗读者个人的影响,也让“朗读河北”实现了多渠道传播。

    与此同时,“朗读河北”在“即听FM”上开展收听有奖评选,每一季活动期间都会评选出“即听FM”人气选手和专业选手,转发截图和留言互动的网友还有机会获得节目组提供的奖品,优秀朗读者则被请到直播间,参与节目录制。自“朗读河北”开设“即听FM”人气榜以来,已连续三次打破“即听FM”单日点击量纪录,累计点击量超过30万人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受众参与。

    四、制造朗读“快闪”,扩大活动传播效果

    为了扩大活动影响,河北经济生活频率在“朗读河北”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精心策划实施了三场朗读“快闪”活动,制造热点事件,让活动持续发酵。

    “快闪”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网络方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明确的地点,出人意料地同时做出一系列歌舞或其他行为。“朗读河北”以此为触发点,把浓浓的书香活动放在了不同的公共场所,引发了石家庄的朗读热潮。

    “朗读河北”三场“快闪”分别放在了石家庄核心地段的商业广场、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和石家庄西柏坡纪念馆。每一场活动都做到提前宣传,积极造势,吸引围观。活动结束后制作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和网站持续发酵,通过持续制造公共事件的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增强传播效果。

    今天,在全民阅读和书香中国的大背景下,“朗读河北”将声音的魅力和文字的风采融为一体,它既是一项根植于河北沃土的广播文化品牌活动,又是为广大听众和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打开的一扇窗口,更是为有声读物的制作和传播提供的一个新的思路。“朗读河北”已经成为燕赵大地最具影响力的有声读物平臺和朗读活动,是广播媒体对线上节目、线下活动以及媒体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成功探索。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率)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