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黄敏

    自主性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中学生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激发兴趣,丰富阅读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我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二是摒弃以往指定性阅读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二、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爱读书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但真正会阅读的人并不多。课外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求量,目标多为一般性地了解,就像蜜蜂酿蜜一样,行万里路,采万朵花。所以,学生要学会读,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2.培养学生“善记”的习惯

    我提倡摘抄,要求学生勤于摘抄。摘抄可以抄写新鲜的好词、精彩的句子、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句式变得灵活多样。可以摘抄哲理性的句子、好诗、名言警句,学会思考、明白有益的道理。可以记下有趣的故事和知识性的东西,积累议论的材料。为了提高读书摘抄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做到“用心读,精心摘;摘中学,摘后用”,我还以名篇美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摘抄。

    3.培养学生“善用”的习惯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思想,更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等运用语言练习的典范,对写作和其他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因此,我鼓励、引导学生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将阅读、作文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总之,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与摘抄,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情感及经验,也使他们的语言仓库得到了充实,并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希望以能力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受到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正确地实施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②《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模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月.③谭轶斌著,《中学语文参考》,2003年8月.④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⑤潘纪平,《语文教育新论》,开明出版社,2002年.⑥张平主编,《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