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与应对策略

    陈薇

    

    近日,重庆市成立了防止纠正“小学化”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市1个城区、2个区县共计27所具有代表性的各个等级幼儿园开展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得到了相关区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全程陪同参与调研,因此,得以全面、真实、透彻地了解各幼儿园的环境、教学中存在问题等。笔者也参与了本次调研,现对本次调研内容做如下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当前,市级示范园、一级园等幼儿园由于地理位置便利、办园条件优越、教师队伍稳定等,整体办园水平较高,教育理念紧跟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然而,一些二级及以下级别的乡镇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现象严重、教师素质低等各种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落后,教师专业成长滞后,幼儿成长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国家在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地顾及乡镇幼儿园的硬件投入与师资队伍打造,在政策、经费、人力等方面加强扶持,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使整个幼儿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一、乡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

    (一)教育环境简陋单调,活动场所隐患突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保健室、综合活动室、厨房和办公用房等,并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玩教具应当具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然而,一些二级及以下级别幼儿园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有的幼儿园教玩具单一且脏乱,园舍简陋,活动空间狭窄;有的幼儿园一个班级只有一间房,教室和卧室共用,午睡时甚至俩人共用一张床铺;有的幼儿园连卧室和床铺都没有,无法满足幼儿午休的需要,幼儿吃过午饭后只能玩玩具、自行娱乐或趴在桌上打瞌睡;有的幼儿园只有一个简易的厕所,卫生脏、乱、差;有的幼儿园没有专门设置保健室,教室内桌椅陈旧,毛巾杯架混乱,生活用品和教学用品等随意堆放,杂乱不堪,存在诸多安全和卫生隐患;有的幼儿园虽然教室面积较大,但除了桌椅、黑板和书包之外,四周空荡荡的,没有活动区角和操作材料,也很少见到户外体育器材;等等。这些现象十分普遍,相比示范园和一级园的优美环境、多样化的功能性区域、自由化的活动空间来说,判若云泥。

    (二)课程内容“小学化”,领域活动严重失衡

    通过调查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态度发现,有80%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有弊无利,有16%的教师认为有利有弊,另有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是有利无弊。谈及对“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态度,20%的教师表示不完全赞同。我们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部分教师大都是小学转岗的非幼教专业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会开展拼音、写字、算数、英语等“小学化”内容,有的教师甚至开始教幼儿学习“九九乘法口诀”。

    细观部分幼儿园的周计划表、备课本等,从纸张颜色和新旧程度上可以明显看出不是当年的,似乎是多年循环反复使用的,只是张贴在墙上做样子而已。即使有的班级安排了每日教学计划,也是教师自行安排的,随意性很强,内容也过于简单,活动类型单一,形式过于死板。有的幼儿园在半日活动中只安排一个活动,且以某一身体动作练习为主,一周重复2-3次;有的幼儿园半日活动以教授语文和数学知识为主,导致各个领域与各类游戏混杂在一体,活动类型单一且雷同。这些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内容安排严重失衡。

    (三)游戏活动不足,无材料的教授式教学明显

    我们在全天的调研中几乎没有碰到二级及以下级别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大多数幼儿园是让幼儿自己玩桌面结构类玩具,或者是教师开展集中教学。每个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均不相同,有重庆出版社的《新智能多元快乐课程》、四川锦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的《幼儿多元智能文化主题活动课程》、外文出版社的《优优龙思维课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聪明宝贝系列丛书》、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学前幼儿黄金早教整体课堂》,另外还有蒙氏课程等。教材品种五花八门,其专业度却值得怀疑。在这些幼儿园中,幼儿的认知大多来自“幼儿用书”,在教室内很少能见到与教学相关的操作材料、图片、自制教玩具、主题展示墙等。

    二、乡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成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专业性明显不高

    《幼儿园办园标准》明确规定:教师要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然而,在本次调研的27所幼儿园中(公办园11所,民办园16所),只有13所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持有率达100%,还有4所幼儿园在60%以下,说明还有部分教师仍然处于无证上岗状态。从教师的学历水平来看,有10所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还有3所幼儿园在60%以下(见上图)。从问卷统计数据来看,这些未达标的幼儿園都是二级及以下级别幼儿园的普遍现象和现实问题。多数小学附属幼儿园因改制、编制等问题,让小学教师担任幼儿班教学,甚至有的一个班或一个园只有一位教师。

    (二)教育理念落后

    谈及对“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认识时,二级及以下级别幼儿园中有20%的园长和教师表示不是十分清楚,只是片面地强调“灌输知识,布置作业”。由此可见,这部分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缺乏基本的专业认识,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并且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引领。这些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已经严重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甚至会让幼儿产生厌学等逆反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

    (三)经费投入不足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不管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经费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助。然而,这些政策和投入对乡镇幼儿园来说明显不足。大多数乡镇幼儿园因建园体制的差异、规模等级的不足、生源数量的稀少、师资力量的薄弱等现实因素,设施设备、园所环境、教玩具等难以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硬件设备上缺乏经费的有力支撑与有效保障,师资队伍的培养上缺乏系统的培训与专业引领。这些都是二级及以下级别幼儿园教育环境单一、教育理念“小学化”现象严重的直接原因。

    三、对乡镇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幼儿健康发展,纠正“小学化”错误倾向,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从行政层面上加大对薄弱幼儿园的专业管理和经费投入力度,结合各园所自身特点和现状,充分利用城乡普惠性资源,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改善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有效保障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一)加大管理与投入力度

    1.设置专门的幼教行政管理部门

    我们在与陪同人员的交流中得知,区县教委目前只设有一个民职幼教综合科,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幼教管理科,人员不足自然难以对各个幼儿园进行有效监管。建议相关部门应从人事、行政方面加强管理,增设幼教相关的独立科室,专人专管,这样既能提升监管部门的职能性、按岗履职,又能推动城乡幼儿园良性互动发展。

    2.加强园所等级的认定、审核、监管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个区县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和教育理念较其他区县都稍好一些。通过询问陪同人员得知,该区的教委主任从2018年起就大力检查、整治幼儿园,对不合要求的三级以下幼儿园、未定级幼儿园强行取缔。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下发文件、通知,加强对园所等级的认定、审核、监管,对不合格幼儿园进行大力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强制取缔,严格把关,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

    3.加大对乡镇幼儿园的投入

    国家教委每年都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如普惠补贴、国培、支教、赠送图书玩具等,但这些投入只在城镇幼儿园体现得比较充分,未能很好地落实到乡镇幼儿园。一些偏远的乡镇幼儿园因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师资配备、园舍条件、专业培训等。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对乡镇幼儿园的倾斜力度。

    (二)夯实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1.建立城乡帮扶制度

    一些拥有优美的园舍环境、优越的教育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专业发展的示范园、一级园,可以建立城乡帮扶制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帮扶结对,城乡教育就能深入互动交流,城市幼儿园可以将优秀的做法和经验送到乡镇幼儿园,如环境创设、区角建设、游戏组织等,优化乡镇幼儿园的课程结构,提升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整体上推动乡镇幼儿园教育发展,逐步缩短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2.定期组织专门的农村师资培训

    我们在交谈中得知,许多乡镇幼儿教师都没有参加过正式培训,其原因有很多,诸如路途遥远、全园只有一个人抽不开身、相关部门没有组织培训、自己没有这方面需求等。建议相关部门可成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专职教研员,筹建专门的培训队伍,定期对全县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3.针对农村园编写统一的课程教材

    如今,多数城市幼儿园因园所文化积淀丰富,师资力量配备科学,教育研究能力强,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丰富多样的园本课程教材,并灵活实施。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这些条件都不具备,无法按照《纲要》《指南》精神贯彻实施“游戏化”“去‘小学化”,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农村幼儿教育的特点,设计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供农村教师和幼儿操作使用,既能引领教育教学方向,又能有效克服“小学化”倾向。

    (三)规范保教常规和课程实施

    1.园长要明确办园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园是保障孩子健康发展、身心愉悦的场所,园长的教育理念是衡量幼儿园办园质量好坏的关键。作为幼儿园的法定园长,首先应努力提升自身幼教专业性,持证上岗,不断学习,提升学历,根据园所环境特点、实际情况、家园需求等,组织教师共同商议、确立办园目标和教育理念,力求保障幼儿园的合法性和专业性。其次,園长应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配足师资、玩教具,夯实园舍硬件等,从师资建设、环境改造、活动特色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逐步完善,分步实施,逐渐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机制和措施,提升办园水平。最后,园长应深入贯彻落实《规程>X《指南》等文件精神,一切从孩子的成长出发,注重师资培养,教研并重,提高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乡镇幼儿园教师要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四有好老师”等精神,对照检查自身优势与不足,加强师德师风的自查,自觉学习幼教相关知识与技能,改变落后的、“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五大领域教学的均衡性,晨间活动、集中教学、户外活动、游戏时间等动静交替,充分体现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始终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秉持乐观、自信、探索、创新的学习态度,积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家长要参与园所活动,树立家园共育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且多数由祖辈家长教养,祖辈家长在知识文化、教养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落后性。幼儿园可经常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家园互动活动,让祖辈家长走进幼儿园,全面了解幼儿园环境、幼儿的活动状况、教师的教育方法等,以弥补文化认知上的缺陷,吸收先进的育儿理念,改变单一、老套的“说教式”教育方法,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

    (四)要因地制宜开发本土资源,打造“会说话的环境”

    每所幼儿园都应有自己的园所特色和教育理念。乡镇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空旷的优势,注重园所内外的绿化环境和户外运动场所的打造,结合本土资源,就地取材(如秸秆、树枝、花草、沙石等).组织幼儿走进社区、亲近田间、认识农作物等。在丰富领域教学、游戏活动的同时,幼儿园可营造游戏化的、生活化的、可操作的、适宜的活动环境和班级区角,有效拓宽幼儿的认知范畴,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园。

    纵观本次调研的三个区县的学前教育现状,城镇示范园、一级幼儿园已经趋于科学、规范,二级及以下级别的乡镇幼儿园还应加大扶持力度,也可以倡导社会力量帮扶、资助幼儿园,规范基本办园条件,以农村自然环境为依托,合理利用、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同时,城镇幼儿园应辐射带动乡镇幼儿园科学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为城市、乡镇幼儿园的孩子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愉悦、充满童趣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