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某拆违拆临地块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彭烁 马鑫洋

    摘 要:针对济南市某拆违拆临地块,拟采用山体修复、生境重塑、植被恢复、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绿地,提高南部山区生态保护水平,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生态的公共休闲场所。

    关键词:拆违拆临地块;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4-0033-02

    1 项目背景

    某地块属于拆违拆临地块,拆迁地块东西长度约 150m,南北跨度约100m。该地块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资源好,交通便利, 公交系统发达。

    本项目在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周边用地特征及需求,生态引领,因地制宜,对破损林地、山体、水体等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生态修复,达到“显山露水、建绿透绿、还绿于民”的目标。

    2 现场分析

    2.1 场地综合现状

    竖向问题:现状存在较多,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墙及山体,部分高差较大。 生态系统问题:山体生态破坏严重,需对生态薄弱环节进行补植造林。

    2.2 植被现状

    基地群山环绕,绿化率高,现状植物生长良好,局部缺乏层次、色彩感及主题感,景观效果较弱。

    2.3 道路与建筑现状

    现状建筑拆除,存在较多建筑垃圾、渣土。现场道路完好,具有给水管网,可充分利用,节省成本。基础设施缺失,缺少停留休息空间。

    3 设计思路

    3.1 设计原则

    综合生态修复、雨水涵养、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创造丰富而实用的乡土景观。绿化的层次与景观设施、主题的融合。强调景观的识别性与导向、警示功能,提示与景观视觉感受相融合。结合生态观光、科普与体验。景观与科普体验融合,体现以人为本、对话自然。

    3.2 场地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第一大问题—— 如何修复、保护山体生态环境。

    在拆除基础上,栽植植物,恢复山体生态系统,强化山体生态功能,形成复合型生态涵养林地。增种色叶植物、花灌木等特色树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2)第二大问题——生态修复后如何能够经久持续的经营。

    在生态基底上创造一个连续的便捷的体验丰富的游憩网络。赋予各个空间以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区拥有不同的景观文化风格,游憩、游赏、运动、科普、文化体验与自然共融。

    (3)第三大问题——如何解决现状存在的建筑垃圾及渣土。

    渣土按体量分类、分解,根据大小不同赋予不同功能。大、中体量渣土分解后,钢筋回收,集中使用。

    利用回收的钢筋塑造钢筋笼及其他艺术形态,盛装渣土,将渣土塑造成艺术挡墙或台地、休息休闲区。固定渣土挡墙,保证安全,回填种植土,根据种植苗木的需求回填不同厚度的种植土。

    (4)第四大问题——如何解决现状高差较大,挡墙安全隐患的问题。

    根据不同区域种植乔灌、地被的不同覆土深度做相应的变化,地被覆土30cm,灌木60cm,乔木80cm~100cm。

    4 设计方案

    1.排险、保证安全 存在安全隐患的挡墙及山体进行修缮与加固。同时对高差较大的挡墙增加层级石笼挡墙,减缓高差。

    2.保留与利用 保留利用现状路网、管道、台地挡墙、休憩平台、假山 、景亭等设施。利用现状水道、水塘打造花溪景观同时存蓄水源。

    3.生态修复与景观塑造 修复场地生态,塑造景观节点。打造南部山区科学造林实验林区为基础,兼具景观功能的山林景区。

    4.整体规划与提升 将园区整体规划、分区,拆迁区作为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存量设施的改造利用 现状大门、道路、房屋、木屋、水塘、景亭、吊桥、给水管网等充分改造利用。

    6.景观特色性、多样性、适应性、科普性、参与性 选择土壤适应性强,适应石灰岩山地,耐寒、耐干旱、瘠薄、抗性强的多种观果植物,塑造特色百果园,同时科普植物的生长过程与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

    7.林业种质资源苗圃的建设 适当引进其他地区适宜本地生长的山体绿化树种。打造集观赏、科普及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种质资源苗圃基地。

    8.渣土的利用 拆迁渣土的艺术化处理,充分塑造与利用,见效果快,同时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本项目将在增加城市绿化总量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草坪为主的园林绿化状况,高度重视以树木为主的绿化方式。选择相对耐旱的麦冬、玉簪、金娃娃萱草等地被植物,不仅节约了用水,而且降低了养护管理成本。二是积极推行雨洪截留、管道喷灌技术。可以使用喷灌技术的绿地预设管道,安装自動喷灌设备,改变过去靠人工浇灌的原始作业方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少人为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5 总 结

    在绿化设计工作中,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规划设计模式、建设模式和维护管理模式。项目设计方案中杜绝高价设计、高价建绿的问题,从源头上制止不切实际、不尊重科学以及铺张浪费的行为,在规划上要保绿、保留原来的大树,防止不科学改造和洋设计;在建设上,坚决纠正“大广场”、“大草坪”问题,切实避免移种大树、古树、珍稀树种和洋树种的现象;管理上,工程验收时,加强对关于节约型绿化的验收。继续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大力推广节约型模式,走节约型、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林绿化道路。

    参考文献:

    [1]GB 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