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域中不同文化资本的地位分布

    陈新平 刘转青

    摘????? 要: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剖析各类文化资本在高校体育场域中的地位分布,指出由于受到高校财政拨款政策、高校间非理性评比、高校职称评聘制度、奖励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高校体育场域中备受推崇,而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则逐步被边缘化。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域中,各类文化资本的地位分布格局不利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和谐同行关系的构建,并最终影响到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应当通过改善高校经费划拨方案、弱化高校间的评比、改革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完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奖励制度以及将教学学术纳入考评的范畴等方略,提升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在高校体育场域中的地位,提高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文化资本;地位分布;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体育场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3-0091-05

    Abstract: By means of Bourdieu's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status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cultural capitals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field, and pointed out that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university fiscal appropriation policies, non rational university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 the rewarding system, etc, the objective cultural capital and the institutionalized cultural capital are highly appreciated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field, while the bodily physical cultural capital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ing is gradually marginalized.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field in china nowadays, the status distribution layout of various cultural capital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peer relationship, and will ultimately affec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Lastly, the authors proposed to uplift the status of the bodily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field and to improv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via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mprove the university fund appropriation plan; weaken university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reform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 perfect the universities internal teacher rewarding system; include teaching academy into the scope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etc.

    Key words: cultural capital;status distribution;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university sports field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代高校教育最为重要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人才培养予以重点关注[1]。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师文化资本的持续作用,其中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休戚相关,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高校体育场域,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身体化的文化资本远不如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受重视,其地位逐步被边缘化。高校体育场域对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忽视导致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到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3类文化资本在我国高校体育场域中的地位分布状况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高校体育场域文化资本的类型、作用及地位分布

    文化资本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布迪厄提出,旨在探究文化内含的利益逻辑,揭示文化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权力运作。布迪厄将文化资本看作是社会交换体制中一种社会关系,包括幫助个体获取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各种文化知识的积聚[2]。他在其著作《区隔:对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指出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并且可以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3]。后期研究中,他进一步将文化资本划分为3种基本形式:一是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感性、素养等内容,以持久的“性情”形式得以体现;二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书籍、图片、电子产品和音像制品等,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得以体现;三是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学历、文凭、职称和各种证书,它必须通过合法的制度考核才能得以确认形成,因此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并受到官方的承认和保障[4]。

    参照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划分并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同样可以将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资本划分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3类,各类文化资本包含的具体内容如下:

    1)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及其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师德修养、职业素养、运动技能、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和裁判能力等内容[5]。这一资本内嵌于体育教师内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类型的资本具有直接作用的特点,其他两类文化资本必须借助教师身体化的资本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学生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获取、品德素养的习得、其他业务能力的提升都必须以体育教师的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为前提。因此,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对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2)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及其作用。

    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科研论文、著作、课题成果、教学总结、教学日记等内容[5]。它既包含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内容,但它又不囿于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对某类社会问题的审视、对体育研究热点的关注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可以与其他两类文化资本进行相互转化,如它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发挥出相得益彰的功效,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样,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亦可以转化为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从而帮助体育教师获取场域内部的利益。

    高校体育场域内,各种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所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教学总结、教学日记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主要作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对体育教师自身利益的获取影响甚微,因而备受体育教师忽视。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不愿意认真撰写教学总结和教学日记,即便迫于检查撰写总结,也多流于形式。而由于科研论文、著作、课题成果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高校体育教师评定职称、获取奖励的主要依据,有利于教师制度化资本的积累,进而影响其工资、奖金、晋升机会等,可谓与其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受到空前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的工作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与之相关的内容上,从而造就了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3)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及其作用。

    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是介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与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裁判等级证书和运动员等级证书等[5],用以确定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学术资格或业务水平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为社会权威机构所审核认定,具有权威性、外显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可性等特点。毋庸置疑,当前高校体育场域内部对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最为重视,它不仅是各高校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同时与个人的工资、奖金、社会影响力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成为了教师们竞相角逐的对象和目标。然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无法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它需转化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才能发挥作用。现实中,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并非总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甚至经常出现相背离的情况。况且,若想有效将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转化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必须借助一定的条件,需要体育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现实中这种努力为教师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因而被部分体育教师所遗弃。

    2? 影响各类文化资本地位分布的原因

    2.1? 高校的财政拨款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逐渐呈现出“以课题项目、科研论文、重点学科、实验室等为依据”的新趋向[6]。这种财政拨款方式对各类文化资本在高校场域中的不同地位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课题项目、科研论文属于客观化的文化资本,重点学科的申报、实验室的建设也必须以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为前提。可见,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成为了高校获取教育经费的重要依据,科研俨然已化身为高校场域内的“生产力”。

    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各高校普遍提升了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的地位,加大对科研的重视力度,并建立相应的科研保障机制。现实中,各高校普遍对教师的科研提出了相应要求,并通过职称评定制度、聘期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来引导教师重视这些文化资本。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教学质量与学校的财政拨款相关度不高,大部分高校尚未对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运动技能、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等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相关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激励机制亦不明确。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造就了当前高校体育场域中文化资本的地位分布格局。

    2.2? 高校间的非理性评比

    由于科研成果较为客观,易于量化评估,加之各高校内部和社会上的科研评估体系较为完善[7],因此,科研成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评估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对高校实力的评比主要以科研成果和学校所拥有的院士、专家、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数量为主要依据。如上所述,科研成果属于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范畴,而各类人才的头衔则属于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但这些头衔的获取又必须以科研论文、课题、专著、专利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为前提,因此,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在高校评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为了获取更高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声誉,部分高校罔顾教学质量,盲目攀比科研成果,普遍把科研论文、课题、职称、学历、专家等文化资本放在重要位置,颁布相关的政策(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评定制度、职称考核和聘任制度等),营造“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在这些政策导向下,各高校的一線体育教师普遍重视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的积累,忽视发展身体化的文化资本。

    2.3? 教师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制度

    职称与高校教师的发展休戚相关,它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收入水平,而且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师热衷于角逐职称这一制度化文化资本的根本原因所在。现实中,职称评定和考核通常是高校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评定和考核的内容往往会决定教师努力的方向,对教师的实践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可见,职称评定和考核已经成了约束高校教师行为的重要方式,对各类文化资本的地位分布产生了最为关键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域中,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以教师所拥有的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主要是科研论文和课题)为依据,聘期内对教师的考核中也出现了“考项目、评论文”的倾向[6]。正是由于受到当前高校职称评定、考核制度的影响,科研论文、课题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师竞相角逐的对象,这一类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在高校体育场域中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其地位日益凸显,而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相关性不大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和教学笔记、教学反思等客观化文化资本则受到忽视。

    2.4? 高校内部对教师的激励制度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对教师的激励制度带有较强倾向性,对科研的奖励力度明显强于对教学的奖励力度。高校有关科研的相关奖励制度较多,如对课题项目的配套奖励,对科研成果的额外奖励,与科研相关的年度业绩奖励,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单项奖励等。这些奖励制度涉及面广,教师获取的几率较大,而且奖励的额度也很高,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有关教学的奖励力度则明显偏小,无论是奖金数额的设置,还是获奖几率都无法与科研奖励同日而语[8]。此外,较之于力度较大的各类科研奖励,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津贴也显得较为寒碜,无法化约为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励因素。高校内部所设置的这种激励制度对体育教师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将主要精力投放于科研领域,从而导致科研类的客观化文化资本在高校场域中受到空前重视,而与教学相关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则被日益冷落。

    3? 文化资本的配置方式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3.1? 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等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件,这些因素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场域对客观化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推崇备至,将它们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聘期考核、奖金评定、晋升等的主要依据,导致大部分教师都将主要精力置于对这两类资本的角逐上,而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则被忽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运动技能、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的训练大多也处于停滞,花钱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者更是寥寥。正是由于长期疏于学习和训练,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未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而获得明显提升。

    3.2? 影响和谐同行关系构建

    高校体育场域内现有的职称评聘制度和奖励制度在教师之间设下一条鸿沟,将高校体育教师人为地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是科研能力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他们依凭自身雄厚的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有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充分享受现有制度所赋予的福利,在职称评定、薪酬获取、甚至是职务晋升等方面如鱼得水、占尽先机;另一方则是教学能力突出、科研水平较弱的教师,由于他们科研成果较少,尚不具备现行制度所需的各类文化资本,故而沦为了场域中的弱势群体,无法获得场域内部的各种利益。这两大阵营之间虽无明显的划分界域,但却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既得利益的一方通常在心理上形成一定优势,对自己的科研天赋和所投入的精力颇为自得,并想方设法地维护现行制度;而现行制度下居于弱势的一方则心存不平衡,对现有的评选和奖励制度颇有微词,无法真正从内心认可既得利益的一方,并从教学能力与师德等其他方面寻找对方的劣势。双方行动上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和谐同行关系的构建。

    3.3? 影響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着眼于人才质量的提高。正如前文所述,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是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武器,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制约着最终的教育成效。因此,教师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是影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然而,在高校体育场域中,由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无法像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一样为教师带来实际利益,因而它逐渐受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忽视。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并未随着教学的开展而得到相应的提高,部分教师甚至在思想上产生波动,教学态度也随之改变,他们不能一如既往地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亦不能以教师的职业素养来严格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中过早产生职业倦怠,师德师范和职业素养等随之下降,教学态度亦随之懈怠。这些教师通常对教学采取应付态度,既不认真备课,又不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对学生的要求也不甚严格,从而严重影响到高校体育人才质量的提升。

    4? 优化文化资本配置,提升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4.1? 完善高校经费划拨方案

    建议进一步完善当前高校的经费划拨方案。首先,可以引入教学质量指标作为高校经费划拨的重要参照,构建多元的经费划拨方案。其次,应当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确定各高校的经费划拨方式。对于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研究型大学和非研究型大学应当区别对待,在财政拨款上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大非重点大学和非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性拨款,均衡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经费差异,消弭各高校间为争夺有限资源而盲目追求以科研成果为指标的恶性竞争[6]。通过经济杠杆引导高校重视教学。再次,应当加大体育教学经费在整个高校体育办学经费中的比重。通过增加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一是能够促进各高校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器材、设施、仪器,为体育教师提高技能、教学水平等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奠定基础;二是有利于高校更大力度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评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教师重视与教学相关的身体化文化资本;三是能够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课酬水平,增加教学型教师的收入,对他们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4.2? 弱化高校间的评比,在评比中引入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高校间以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为标准的评比制度,导致各高校盲目追捧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忽视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使各高校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良性竞争,弱化以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为依据的评比倾向,消弭各高校的盲目攀比心态。此外,针对当前各高校聚焦科研与人才进行盲目竞争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介入,通过政策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做好定位,使我国高校教育呈现多元化的生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效界定研究型高校和非研究型高校,使更多高校跳出不合理的恶性科研竞争,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 改革职称评定、聘期考核制度

    要想调整高校体育场域内部各类文化资本的地位,引导高校体育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化文化资本,从而更好服务于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改革高校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和聘期考核制度。应当将教学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范畴和对教师的考核范畴,并逐步加大教学指标在考评中的权重,有效将教师的教学与职称评定、聘期考核建立联系,将教学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具体可以高校所承担的基本职能为划分依据,分别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在考评中赋予不同的权重(如人才培养占30%、科学研究占50%、社会服务占20%),均衡三者在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的关系。诚然,由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进行评价存在较大难度,很难如科研考核般客观量化,因此应当对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仔细斟酌,可以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评价内容量化为一系列指标体系,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为辅来有效实施。此外,也可以采用在职称晋升和聘期考核制度中专设通道、单列指标的方式,对教学评比突出、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适当放宽职称晋升条件,降低考核标准等。只有通过如上改革,才能提升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地位,有效激发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敦促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化文化资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4? 完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重视科研激励、忽视教学激励的现状,应当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学的激励力度,敦促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自身的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进而提升身体化文化资本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高校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以科研为主的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性的认识,在高校激励制度的架构方面充分考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作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的奖励力度,在科研奖励与教学奖励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此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增设教学奖项、增加教学奖励名额和奖励额度等措施来实施;二是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成果,适当提高教师的课酬水平,缩减教师日常课酬与各种奖励之间的差距,藉此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以上方式逐步完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促使高校体育教师重视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4.5? 将教学学术纳入考评的范畴

    教学学术概念最早由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旨在协调高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在高校中地位,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9]。教学学术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探索的行为系统[10]。它包括3个基本特征:一是聚焦于教学的实践情境;二是能够在反思、实践、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三是公开化,可以接受同行的评价,并与学术界其他成员进行分享交流[11]。教学学术意味着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基础性探究,寻求理论与实践问题之间相互联系,架构理论和教学实践互通的桥梁,并藉此把自己的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12]。

    可见,教学学術打破教学与科研相对立的惯常局面,找到两者间的交融点,能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共赢,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的个人利益之间架构良好的契合点。在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语境下,将教学学术纳入职称和奖励考评制度中,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探索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提升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敦促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于教学的探究和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职业素养等身体化文化资本,有效推动教学的发展,提升高等体育教育的质量,更好完成高校的体育人才培养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冬仿.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使命和本质要求[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8):15-16.

    [2] 孙杰. 论文化资本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7-110.

    [3] 朱贺萌. 中学体育教师文化资本审视[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傅才武,岳楠. 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当代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28-38.

    [5] 范运祥,杜志远,马卫平. 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其建构——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80-86.

    [6] 黄明东,陈越. 协调与统一: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2016,52(10):4-8.

    [7] 李克勤.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与消解对策[J]. 现代大学教育,2011(6):66-69.

    [8] 徐君. 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原因及协调对策[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6):36-39.

    [9] 朱炎军. 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缘起、进展及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4(2):64-71.

    [10] 方学礼.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重构[J]. 教师教育研究,2010(4):39-42+58.

    [11] HARRY T H,HELEN B.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in a faculty certificate program[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6,30(5):329.

    [12] 厄内斯特·博耶. 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G]//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