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

    莫健樱 杨满福

    

    

    

    摘 要: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短小精悍”的微课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注意力模式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文章简要介绍了ADDIE模型,探讨了ADDIE模型与微课设计开发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详细论述了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能为微课设计者提供一套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模型。

    关键词:ADDIE模型;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4-0081-04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课这一新的优质资源形式,满足了信息超载背景下人们的学习需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工具使得微课创作越来越多元化、亲民化、技术门槛低、制作简单方便。2011年胡铁生率先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将微课定位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方向[1]。自2012年举办首届微课大赛以来,形式各样的微课比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制作微课的行列,很快就形成了近乎“全民微课”的景象。当前,对于微课的设计开发存在着重技术轻设计、重建设轻应用、缺创新等现象,并且大部分教师缺乏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模型指导。针对这些问题,焦建利、黎加厚等学者在微课培训讲座中多次介绍了可以根据ADDIE模型来设计开发微课[2]。

    一、ADDIE模型概述

    ADDIE模型是指一套有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是课程设计领域中最主流的设计方法之一。首次使用ADDIE模型是在1975年的美国陆军培训中,由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提出,而今成为了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3]。该模型主要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e)五个阶段(见图1),其中分析与设计是前提,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价为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

    ADDIE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从最初始的分析、设计、开发到实施以及渗透在每个阶段的评价,都是希望能给予学习者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其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ADDIE模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种通用框架,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情况灵活变通,使其与其他教育教学理论、设计原则等有机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

    二、ADDIE模型与微课设计开发之间的关系

    微课的设计开发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到教与学这两大方面,需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学生、教师和内容,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好三者的有效连接,同时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也是保证微课质量的重要基础。ADDIE模型为指导教学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系统化流程,同时也起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

    微课的教学设计由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步骤构成,与ADDIE模型的五个阶段具有高度一致性,以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起点与归宿,充分体现了微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性、系统性、秩序性等特征,二者互为依存,形成了有机的动态过程[5]。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相较于普通的微课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ADDIE模型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更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方向。因为ADDIE模型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其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培训课程、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并在实践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

    本文构建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如图2所示),融合微课的特征,针对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微课教育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视频的艺术观赏性。该模式总体上也是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在这样一个动态循环的结构中,每个阶段包涵了相应的步骤,而各步骤又有具体的操作子步骤,保证了微课在实际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分析阶段

    在进行微课设计之前,应首先做好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三个部分。

    (1)学习需求分析

    要想开发的微课实用、有价值,首先要明确学习的需求。需求,即问题,这是学习者使用微课的原因和动机,也是开发微课的起点。可从以下三方面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找出学生的问题与需求;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确定。

    (2)学习对象分析

    我们开发的微课最终是呈现给学习者观看的。在微课分析时需要思考:这个微课的学习者是谁?怎样设计微课才能使这类学习者愿学、乐学?能够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包括基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起点水平分析,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学习者的分析还需考虑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点。教师要解读学生,读懂学生。

    (3)学习内容分析

    对于学习内容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更要从微观上具体分析,将庞杂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精细化的知识点切片,做好学习内容的选取、组织、开发。学习内容在选取上要做到科学、准确、聚焦,最好能做到“一个微课,一个知识点”;在组织上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控制好时间;在呈现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内容融于真实情境中,帮助学习者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者信息加工的特点,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注重双重通道原理的应用。

    2.设计阶段

    微课的本质是“课”,讲设计,才能做出好微课。微课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设计阶段大致分为教学设计、脚本设计、微课件设计三个部分。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学的蓝图,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模板如图3所示。

    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设计具有鲜明的方向性,也是微课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设计,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領域和情感领域[6]三大类,做到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既要重视低层次目标的达成,如认知领域的领会层次、动作技能领域的机械动作的理解等,时刻关注学习者对新旧知识的意义建构,又要注重复杂目标的可拆,将复杂的教学目标拆分为几个小目标逐步实现,从而做到复杂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内容设计上,要善于利用可视化工具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整合,厘清知识点间内隐的和外显的联系,使内容可视化,进而做到知识可视化、智慧可视化。同时内容的设计还要具有适当的梯度、深度和广度,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

    依据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融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文章提出了适合的微课教学过程设计四环节,即导入(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新知讲授(呈现刺激材料)、归纳总结(促进知识保持)。在微课的开始可利用活泼有趣、贴近生活的导入,创设能引发学习者经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认知加工过程中;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应用几句简明的话语,开门见山地告知学习者本次的教学目标,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随后的新知讲授环节需结合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心理活动,依次呈现刺激材料,清晰表达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最后的总结归纳环节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印象,促进知识的保持。

    (2)脚本设计

    教学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微课进行脚本设计。脚本是微课的发展大纲,从总体上规划了微课的镜头顺序、画面内容、景别效果等,将微课创意思路可视化,也为微课的开发制作提供了依据。脚本设计模板如图4所示。

    (3)微课件设计

    微课件是微课内容媒体化、知识可视化的重要方式,因此,优质的微课件设计是保证开发高质量微课的前提。对于微课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内容:画面要简洁,有适当的留白,做到图文并茂,风格统一,减少学习者的无关认知加工,同时还要注意师生的交互设计、情感交流[7]。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形成微课作品,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素材准备、微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后期编辑四个部分。

    (1)素材准备

    微课制作的过程所需素材非常之多,如文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根据微课选题内容和风格有目的地收集素材,可建立各类文件夹以便于分门别类地整理、存储素材。

    (2)微课件制作

    在进行微课制作时,有效且实用的微课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微课件能充分地为教学提供一个绘声绘色、逼真形象的教学环境。微课件的制作需要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培养。微课件在制作形式上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 PPT 课件,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类课件等。

    (3)微课制作

    胡小勇以微课开发的技术手段为依据,把微课分为拍摄式微课、幻灯片演示型微课、录屏混合式微课、交互式动画微课[8]。拍摄式微课可选用的工具有摄像机、智能手机、高拍仪和录播室等。幻灯片演示型微课主要利用PPT等幻灯片演示工具。录屏混合式微课可使用的录屏软件有录屏大师、专家录屏、Camtasia Studio等,视频编辑软件有Edius、Premiere、会声会影等,交互式动画微课常用工具有优芽互动、万彩动画大师、皮影客、Focusky等。微课中对于音频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有Audition、Cool Edit Pro、GoldWave等,列举的视频编辑软件同样也适用于对音频的编辑。

    在制作工具的选取上,不仅要考虑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还要依据制作者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对工具应用的熟练程度。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可单独采用某种技术手段,也可多种技术手段混合使用,因人而异、因技制宜,在结合技术的基础上以人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贯彻技术为教与学服务的思想,做到技术与育人并重。

    (4)后期编辑

    后期编辑就是对输出的微课视频进行编辑与美化处理。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标注、下划线、字幕等,适当的标识符号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在音频过渡处加入淡入淡出效果,在画面、场景转换处添加适宜的转场特效,可使微课观赏效果更自然流畅,再加上欢快、轻柔的背景音乐,给微课锦上添花。

    4.实施阶段

    实践是检验微课质量与效果的唯一标准,设计开发好的微课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其质量,评价其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资源,可灵活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课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微课,完成预习。课中,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课,查漏补缺,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具体应用时要合理把握微课的使用环节以及出现时间,不要出现为了使用而使用这一误区,力求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5.评价阶段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微课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都贯穿其中,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有利于各阶段的反思迭代与修改。无论是形成性评价中的自我迭代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中的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习者评价,都应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例如: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微课评审标准、全国高校微课程评审指标等。

    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使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做到有效融合,对于微课的实践指导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本文清晰地阐述了在该模型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能为微课设计者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化的指导模型,以提高微课设计水准,提升微课资源建设。在后续的工作中,笔者也将利用ADDIE模型设计开发系列的相关学科微课。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陈辉,刘和海,董擎,等.基于ADDIE模型的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设计[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89-93.

    [3]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0-93.

    [4]聂玮.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54-56.

    [5]汪滢.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科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7]高秉珊.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7.

    [8]胡小勇.设计好微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