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李秋礼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从“微时代”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分析“微时代”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紧跟“微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微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10-0040-02

    一、“微时代”的含义与特征

    “微时代”是指人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依托,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互联网传播媒介为载体,实现信息的阅读、评论、分享等,进而影响自身、周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信息传播时代。“微时代”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和追捧,离不“微时代”以下的特征:

    (一)大众性与自主性

    “微时代”是真正属于普通大众的时代。在“微时代”,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下载、注册和使用“微信”“微博”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时代”的主角,借助“微平台”自由地发表自身观点、分享生活经历,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网络主播、美食博主等,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

    (二)实时性与交互性

    “微时代”借助5G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信息能够及时迅速地进行传递。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在“微媒体”上了解到当前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留言评论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格局,实现了“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交流。

    (三)精简性与浅显性

    “微时代”的“微”主要体现在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微小。内容上多以简短的文字或视频去表达一些观点,常伴随事态发展分时段出现,比较零碎分散。形式上有限制60秒语音的微信、限制140字符的微博、新用户限制15秒的抖音微视频等。由于内容和形式上的微小,加上服务群体面向大众,使得大部分“微平台”所传播的信息浅显易懂、简单明了。

    (四)虚拟性与隐蔽性

    “微时代”的信息以互联网为桥梁进行传播,其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呈现在“微媒体”上,没有通过现实直接去接触。在虚拟的“微平台”上,参与者的年龄、居住地等真实身份信息可以不对外公开,且一个人可能会具有多个账号、扮演多个角色而不为人知,具有隐蔽性。

    二、“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10~39岁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处于中学年龄阶段10~19岁的网民群体占16.9%。可见,中学生是“微时代”的重要实践群体和推动力量。

    (一)“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开放便捷的“微平台”拓展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长期以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以课堂学习为主,以致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留下了呆板乏味的印象。“微平台”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地展现各式各样的信息,且表达上语句短巧、简单流畅、通俗易懂。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微平台”的优点进行衔接,迎合了中学生的喜好,拓展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2.多种多样的“微信息”丰富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教科书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小,阐述方式过于理论化。而“微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微信息”的时效性极强,能够将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满足中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微信息”含有生动的教育资源,如李子柒的微博中关于笔墨纸砚的视频,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平等自由的“微交流”凸显了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和阅历的增加,思维更加活跃,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不断提升。“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由开放的“微交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他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比于有限的课堂讨论,“微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员的局限,学生更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自主性大大提高。

    (二)“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形式多样的“微教育”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话语权。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作为单一的教育主体,企图采用灌输式、强制性的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打破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教学,其“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学生通过“微媒体”获取信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这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能够产生静水深流、深入人心的效果。其不仅削弱了政治教师的权威,而且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2.良莠不齐的“微思想”容易诱导中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在“微时代”里,参与者不受门槛的限制,活动空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一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借助“微平台”的虚拟性和隐蔽性,隐瞒真实身份,散布一些反祖国统一、反民族团结、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倡导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等。这些信息严重干扰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还对涉世尚浅、思想尚未成熟、分辨能力较弱的中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容易腐蚀他们的心灵,诱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3.品行缺失的“微行为”容易诱使中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当前“微平台”上存在着一些哗众取宠、追名逐利的不良行为,容易诱使一些判断力差、好奇心强、爱跟风的中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以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为主导的微商、代购、网络直播等行为,诱使一些中学生盲目跟风,做起了微商、搞起了代购,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网红”挣钱又快又多,梦想成为“网红”,于是无心学习、荒废学业。“微平台”上的炫富、晒豪车豪宅、追求大牌名牌等行为,诱使一些中学生好逸恶劳、超前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的泥潭。此外,网络暴力还诱发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在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下,部分中学生道德失范、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三、“微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开创“微平台”,占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对于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创“微平台”,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引领“微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刻不容缓。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和微博是学生最常使用的“微平台”,学校可以通过这些“微平台”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正能量的消息和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开展“微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生活在“微时代”的中学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网民、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受到多元价值观的误导。因此,提升中学生的媒介素养十分重要。一方面,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有关正确使用“微媒体”的课程或讲座,提高学生辨别“微信息”的能力,做到不浏览、不传播、不听信不良信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例如在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可引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微信息”,通过讲解这些信息让学生意识到“微媒体”具有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不沉迷于其娱乐用途。

    (三)净化“微环境”,打造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绿色空间

    打造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微环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通力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前思想舆論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因此,学校要守护和发展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地带,让学校打造的“微平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监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微平台”运营准则,严厉打击非法平台的黑色阵地,积极规范和引导灰色阵地向红色阵地发展。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合理文明上网,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动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 119 .

    [2]?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10.

    (责任编辑?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