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幼教工作者的变与不变

    叶士昇

    

    “身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AI,也需要和幼儿讨论AI在生活中的可能性。”为何我会得出这个结论呢?答案很简单,如果我们认为教育的功能包括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当我们确认AI会是未来生活必然的需求时,“认识及应用AI”就是未来社会中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自然也该在各个学习阶段规划适当的AI学习课程。例如,芬兰就将AI教育纳入公民素养中,并且设计了在线课程进行推广(详情可参考网站https://www.elementsofai.com)。

    接着,我们该思考的就是:在幼儿园的学习规划中,一线幼教工作者对AI该有怎样的认知?又该如何将AI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呢?我试着从以下两个较具体的方面加以探讨:第一,迈向AI时代,幼教工作者的角色变迁;第二,迈向AI时代,幼儿该接受的AI教育。透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希望协助幼教工作者了解在即将来临的AI时代该如何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并结合科技的理性与人类的感性,为幼儿打造更好、更个人化、更能与生活接轨的学习体验。另外,我也希望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在幼儿园阶段的AI教育该如何谨慎地设计幼儿的学习发展,让幼儿可以从认识AI、使用AI,发展到把AI纳入整个生活思维中,逐步养成结合AI来改善生活的习惯?

    一、AI时代幼教工作者的角色变迁

    在思考角色变迁的议题前,我们可以先用三个问题来抓住这个议题的方向。这三个问题分别为:“AI最擅长什么?”“AI如何协助我教学?”“在教学中,我与AI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当我们理解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后,才有办法与AI合作,创建出符合幼儿个别需求却又不失人性关怀的教学环境。

    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人工智能北京共识》的宣言中得到一些指引。宣言中提及:要将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从这段话中可以理解到,AI最擅长的且最能够协助我们的部分在于,它能够从大量片段的数据中作出适合个人的学习分析,并能搭配网络技术,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贴近更多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此,如果要以AI来协助教学,我们可以把AI当作一个助教,利用这个助教协助我们整理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甚至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执行我们交给它的任务,让教学更加全面。

    以语言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透过AI来分析发音、归纳错误类型、提供适当评量,这便是AI协助教师减负的具体作为。不过我们也该知道,数据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孩子的学习也有无法用数据模型来定义的时候,这就需要幼教工作者给幼儿提供适当的诊断、互动甚至情感支持,给予幼儿全方位的帮助。正如李开复所说:“人类具有成长、同理、关爱他人的能力,透过面对面沟通,取得信任,这些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都是AI不能取代的。”所以,身为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理解AI,还要试着在自己的教学规划中结合专业、善用AI,才能让幼儿同时在理性与感性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在原本的教学方式之外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二、幼儿该接受的AI教育

    幼儿阶段AI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协助幼儿快速适应未来生活型态”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如何善用AI完成生活中的事务”。所以,我认为幼儿阶段的AI教育应该以“认识AI”“使用AI”和“使用AI后的衍生讨论”为主。至于撰写程序、创建AI的部分,目前学术界仍存在颇大的認知歧异,建议等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再行评估与实施。

    幼儿阶段的AI教育应具备下列四项特征:习惯生活中AI的存在、在工作思维中放入AI、熟悉自我与AI的分工、进行道德层面的思考。

    在规划幼儿的AI课程时,我们必须从具体的生活角度来思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助理语音识别功能、百度或高德地图的最佳路线规划等,让孩子认识各式各样的AI应用。通过举例与实际操作,让孩子置身于实际运用AI的情境与脉络中,可进一步熟悉AI、与AI分工。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实际种植物,先让孩子记录并了解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然后引进相关农业AI技术作对比,或带领孩子到拥有相关技术的单位参访学习,在幼儿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与延伸,便能有效让孩子体会如何引入AI并与其分工以增进工作效率。

    另外,我们也该通过实际案例与孩子讨论:AI科技在道德层面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有关这类道德问题的例子。在孩子学习科技应用时,如果能同时导入对道德问题的探讨,并在幼儿不同的学习阶段加以提醒,应该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后应用或设计科技工具时保持多一分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道德瑕疵与遗憾。

    通过上述探讨,我希望可以协助大家在杂乱的信息中厘清一些方向。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管在哪个年代,总该优先考虑孩子的学习。任何能提升学习效果、打造生活能力的工具,都该成为我们在设计教学规划时的选项,这才能凸显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