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釉的研制

    包启富 董伟霞 周健儿 甘尊利

    摘 要:自制坯体,采用铁含量较高的西源土、黄坛土等为粉青釉原料在还原气氛1280~1320℃下制备了仿龙泉粉青釉。采用单因素法探讨配方组成和釉层厚度对粉青釉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该釉配方组成为(wt%):西源22%、黄坛44%、石英16%、方解石13%、滑石5%时,釉层厚度控制在1~1.5 mm时,釉面效果与龙泉粉青釉接近。

    关键词:西源土;粉青釉;釉层厚度

    1 引言

    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有许多种色调,如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青色与碧玉相似,稳重而高雅。历史上也曾相继出现仿龙泉瓷,其中景德镇窑仿龙泉瓷至少在明代就已开始,仿品具有较高的水平,仿龙泉瓷釉层较薄,施釉不匀会有流釉现象出现,釉色稍淡,为深浅色调适中的青绿色,并多有裂纹。为使青色调更接近于龙泉青瓷,坯体一般都是选取龙泉本地坯体来制备。本论文采用自制坯体,利用价格便宜的西源土、黄坛土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仿龙泉粉青釉瓷,其价格低,完全贴近实际生产。

    2 实验

    釉料所用原料及其化学成分见表1。

    自制坯体,坏体素烧温度为750℃。

    工艺流程与传统釉料制备工艺相似[1]。其具体工艺参数 : 料 : 球 : 水=1: 2 : 0.7,过250目筛,筛余<0.05%,釉层厚度0.8~2.5 mm,采用还原焰烧成,最高烧成温度1280~1320℃,保温20 min。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源土含量对粉青釉釉面效果的影响

    通过改变西源土的含量,从而变换Fe2O3的量。其实验结果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釉面呈色随着西源土含量增加,相应地Fe2O3含量也随之增加,样品从淡白色调向粉青颜色过渡,当西源土含量为22%时,样品呈现粉青色调。这主要是釉面呈色通过Fe离子配位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当西源土含量为19%时,釉中的Fe2+和Fe3+比例适中,此时釉中Fe2+含量较多,从而导致釉呈青色调。

    3.2石英含量对青釉釉面效果的影响

    从图2可见,随着石英含量增加,釉面性状呈现从无光光亮半无光的演变过程。这是由于Si02含量过低,相对釉中A12O3含量过高,使得釉面无光。而釉料中石英含量过高,也会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从而使釉面光泽度降低。本实验中以石英含量为16%为宜。

    3.3 方解石对粉青釉釉面效果的影响

    从图3可见,随着方解石含量增加,釉面的乳浊效果越来越明显,当釉中方解石含量为13%时,釉中呈现纯正的粉青效果。这主要是由于釉中方解石能起到助熔剂的作用,降低釉的熔融温度。方解石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解产生气体从釉中逸出,使釉的散射能力减小,而透射能力加强。CaCO3的继续分解产生的C02不能从釉中完全排出,便会滞留釉中形成气泡,釉层越厚,未排出的气泡就越多,使进入釉中的入射光产生反射、折射,使釉产生乳浊质感,增强了粉青呈色效果,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清澈明快的类玉似翠的感觉。

    3.4施釉厚度对釉面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知,当釉层较薄为0.8 ~ 1.0mm时,釉面微泛青;当釉层厚度为1.0 ~ 1.5mm左右获得粉青釉。继续增加2.0 ~ 2.5mm时,颜色更加深沉。这主要是当釉层厚,即光在釉中传播的路程越长,吸收越强烈,颜色就越深;釉层薄,即光在釉中传播的路程越短,着色离子的吸收就越少,颜色就越浅。

    4 结论

    利用西源土、黄坛为主要原料在1280 ~1320℃还原气氛下仿制了龙泉粉青釉。实验结果表明:西源22%、黄坛44%、石英16%、方解石13%、滑石5%时,釉层厚度控制在1~1.5 mm時,其釉面效果接近于龙泉粉青釉。该研究结果为仿制龙泉粉青釉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开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启富,董伟霞,谢正新.配方组成对豆青釉的影响[J].佛山陶瓷,2015,226(5):9-11.

    [2] 叶宏明,杨 辉,叶培华,等.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8,29(2): 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