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建福宫花园

陆琦



北京紫禁城内原有宫廷园林四座,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其中建福宫花园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面积4074m2,总建筑面积为2808.98m2。建福宫花园与故宫整个结构不同,集宫、殿、楼、阁、斋、堂、亭、轩于一体,是紫禁城内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由于乾隆皇帝的钟爱,1771年修建的宁寿宫花园就是以建福宫花园为蓝本。建福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在紫禁城西北部,北界宫墙。这一带在明清时为乾西五所,是皇太子居住的地方。雍正五年(1727年),弘历还是太子时,世宗胤镇赐其居于西二所。弘历继位后,该所亦因而升为重华宫。乾隆五年(1740年)在重华宫的宫门西面,营造建福宫,乾隆七年(1742年)竣工,在建宫同时在北面建花园。乾隆之所以在此建造建福宫及花园,用其话说,一是嫌当时处理政务常在养心殿“烦暑”,而建花园“稍觉清凉”;二是“以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孝敬皇太后。
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
建福门是建福宫正门,位于南端宫墙正中,正门为琉璃门,左右各有一角门,两侧是红墙。门内即第一进院落,抚辰殿居中而立,该殿面阔3间,前后有廊,卷棚歇山式蓝琉璃瓦顶,黄琉璃瓦色剪边。卷棚歇山式顶多用在园林建筑中,外形较为流畅活泼,但蓝色琉璃在紫禁城殿堂上则很少看见。
抚辰殿后即建福宫,其间以宽阔的甬道相连。抚辰殿后檐廊与建福宫前廊东西各接转角游廊围合成廊院。建福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檐下施斗拱,前后檐明间各安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前檐为槛窗,后檐为砖墙。室内明间、次间以福扇分隔,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明间后檐金柱间亦设福扇,槅扇前置宝座,上悬乾隆御书“不为物先”匾。所有福扇均为黑漆描金,槅心为双层灯笼锦棂条,中间夹纱,裙板、绦环板均绘五彩吉祥图案,工艺十分考究。东西两次间后檐分设红漆描金炕罩和落地罩,西次间落地罩内供奉神位。房顶设有天花,顶棚及墙壁通贴团花图案银花纸。建福宫内装修色彩丰富,做工精致。
由建福宫两侧游廊穿行至第三进庭院,院中央置惠风亭。亭为平面方形,面阔11.6m,重檐攒尖顶,下层檐为蓝色琉璃瓦,上层檐瓦为紫色琉璃瓦蓝色剪边,蓝琉璃宝顶。亭下为白石须弥座,绕以白石雕栏杆,亭四角各有一白石雕六角形花池。此外,庭院内种植多种树木花草,具有浓郁的园林情趣。
亭之北以红墙隔出最后一进院落,惠风亭以北的垂花门,是建福宫花园的入口。隔院相對就是静怡轩,垂花门内东西也置有游廊,折而向北均通至静怡轩。静怡轩面阔5间,进深3间,为三卷勾连搭式建筑。静怡轩的北面是慧曜楼,为面阔7间、进深仅1间的佛楼。这座楼的进深很小,不足3m,为扩大楼的进深,楼的后檐柱及后檐墙都包砌在北宫墙之内。前檐廊位于宽不足2m的院中,因此在静怡轩与慧曜楼之间的狭窄院中出现了一排梅花形柱顶石。慧曜楼西面是吉云楼,两楼之间共用一楼梯,吉云楼为面阔3间、进深1间带前檐廊的二层楼房。乾隆帝十分喜爱建福宫,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
建福宫花园在建福宫之西,院落层次分明,是参照江南私家园林而设计的一个小园,园中建筑物形体大小不一,高低错落,配有山石树木等,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四周有敬胜斋等十几处古建筑,作为皇帝休闲放松的场所。
建福宫及花园的布局,据《国朝宫史》卷之十三中有如下叙述:“建福宫,乾隆五年建。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匾曰‘与物皆春,联曰‘雨润湘簾,苑外青峦飞秀;风披锦幙,階前红药翻香。西室匾曰‘四美具。轩后为慧耀楼。楼西为吉云楼,吉云搂西为敬胜斋。斋西匾曰‘德日新,。垣西为碧琳馆,碧琳馆南为妙莲华室。妙莲花室之南为凝晖堂,亦东向。其南室匾曰‘三友轩。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北与敬胜斋相对。延春阁之西门上石刻御笔,南向者曰‘含象,北向者曰‘怀芬,。阁前叠石为山,严洞磴道,幽邃曲折,间以古木丛篁,饶有林岚佳致。山上结亭曰‘积翠,山左右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王玲珑,。山之西穿石洞而南,洞鐫御笔曰‘鹫峰。南有静室,东向匾曰‘王壶冰,又匾曰‘鑑古,,折而南有联曰‘地学蓬壶心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又曰‘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养吉斋丛录》卷十七记载:“乾隆五年,葺建福宫。宫在抚辰殿后,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盖寝宫也。轩西室曰‘四美具,轩后为慧耀楼,西为吉云楼,楼西为敬胜斋,斋西室曰德日新,斋中亭曰风雅存,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花室,室南为凝晖堂,堂南室曰三友轩,堂之前为延春阁。阁前叠石为山,岩洞磴道,间以古树丛篁。山上亭曰积翠。山左右列奇石‘飞来、曰‘灵珑、日‘鹫峰。南有静室曰王壶冰。其间幽邃静丽,各极其胜。花竹树石,布列远近,其规制与内宫殊不同也。”
延春阁是建福宫花园中的主要建筑,面阔5间,进深5间,周围设回廊。阁周围有各式大小不同的建筑,各个建筑与阁之间有游廊连接,形成了围绕延春阁的大小不同的六个院落。
阁东西均有虎皮石墙,与后边的景物分开,墙上又分别开有瓶式门、洞月门。延春阁南面有屏障式的湖石叠成的假山,山峦起伏,山上建亭,名积翠亭。在阁与山之间的空间内有铜缸、花座等陈设。
叠石假山的东西两侧都有小径可达积翠亭,登临山顶,可以看到花园各处景色,向北眺望,景山远处的五座亭子历历在目,向南眺望,则见雨花阁。山的西南方筑有踏步,磴道可至王壶冰楼上,王壶冰为一座坐西朝东的3开间小楼,沿西南宫墙建有楼廊,与山南的静室相接。假山的东部山顶置一近3m2的小平台,上面有刻着围棋盘的石桌,沿右桌的四周设有石鼓座位,园东墙外就是建福宫内的惠风亭。
延春阁西与凝晖堂相对。凝晖堂是面阔3间的房屋。这两座建筑之间有高于院内地面的高台甬路。甬路南北两面都设有石栏杆与石踏步。凝晖堂北为妙莲华室,室前檐廊与北面走廊相接,直通延春阁。凝晖堂南面有虎皮石墙与山石衔接,使这里成为一个独立的院落,透过南面墙上的瓶式门可见山景,穿过北边的游廊又可达到碧琳馆的院子。相通的小院落既不觉封闭,也不显得呆板。碧琳馆紧靠西边宫墙,为两层楼,楼前有小院墙,院内叠山植树。碧琳馆北面是敬胜斋西半部的四间房,南边为妙莲华室的走廊。廊子有后檐槛窗,东面有连接延春阁与敬胜斋的游廊,占地不大,自成一体,小巧玲珑。
延春阁北为敬胜斋,东西有游廊相接,长方形院内有十字方砖甬路,四周有树、池子、石座、花座等陈设,庭中垣门内有皇帝御笔曰“朝日晖”。站在院中往西看,可透过游廊见到碧琳馆,往东看,可透过游廊看到静怡轩的西立面。延春阁的东北是吉云楼,其东临静怡轩。
建福宫花园造园特点是以游廊划分空间,借助游廊又把各个建筑物连接起来,这种有虚有实的布局,在宫中地势平坦又没有天然山水可供利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造园独特手法;建福宫花园中有两条轴线,一是从垂花门到静怡轩的南北轴线,另一是延春阁、敬胜斋的南北轴线,其左右建筑物既没有均衡地布置,也不是对称地安排,因而在布局上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建福宫花园周围是高高的宫墙,这是造园的不利因素,为了克服这不利条件,在园中出现了进深很浅的二层楼房或楼廊,它们都是背靠宫墙而建,但又不使人感到它们纯粹是为了遮挡高墙的装饰,所以建福宫花园是宫廷造园设计的一个范例。建福宫花园的庭院种植有花卉树木,设置珍石盆景,有马尾松(松柏)Pinusmassoniana、白梨(梨树)Pyrus bretschneideri、杏李(红杏)Prunus simonii、紫丁香Syringa oblata、重瓣白海棠Malusspectabilis var.albiplena、草芍药(红芍药)Paeonia obovata等,各相争艳,于庄严之中融入了几许自然情趣。
可惜在1923年6月27日,建福宫花园发生火灾,当时起火是从敬胜斋开始的,除建福宫、抚辰殿、惠风亭之外,将花园主体建筑连同无数珍宝一夜化为灰烬,当时这座花园一片颓垣残瓦。80多年来,建福宫花园废墟成为故宫的“火场遗址”。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认为是“偷盗犯故意放火灭迹”。
1999年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复建工程主要得益于陈启宗先生为主席的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复建目标为“恢复乾隆早期时的面貌”,2000年5月31日复建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5月顺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