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档案馆的功能定位及推进方向

    蔡莉霞 张林华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间档案馆建设正在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现象,值得引起档案界的关注。本文在梳理民间档案馆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功能定位,探讨民间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推进方向,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体制外档案;民间档案馆;岭海档案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folk Archives in China is gradually emerging. As a new phenomenon, it deserves the attention of the Archives commun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ch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explores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chives, 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Outer System File; Folk Archives; Linghai Archives?1 民间档案与体制外档案

    由于民间档案与民间文物、私人档案、民间文学、民间文献、民间传说、口述历史都有相关联系,所以民间档案的范围很难准确把握。[1]综观学界对民间档案的界定,大都较为粗略,针对性不强。丁华东和王萍在2012年阐释了“体制外档案”的定义,认为“体制外档案”是和“体制内档案”相对应的概念,即“所有非国家性质的机关、团体、组织、企业以及家庭(家族)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或通过合法途径所获得的,没有进入档案保管部门的,有价值的档案综合”。[2]体制外档案的定义不仅涵盖了民间档案的内涵和特征,而且显得更有包容性和概括力。体制外档案让我们在获知大量档案分散这一现实状况的同时,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这些具有价值但是没有进入档案保管部门的档案该去往何处呢?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的民间档案馆或许值得考虑。2 近年来民间档案馆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各级档案主管机关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视逐渐提高,许多省市档案局馆还颁发相关文件支持建立民间档案馆。2008年,天津市档案局提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事业档案馆和民间档案馆,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档案馆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用的需要”。[3]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则明确指出“规范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4]至此,民间档案馆的创办业已有章可循。随后,河南省、广东省以及湖南省长沙市档案局等纷纷将民间档案馆的建设列入发展规划中。浙江省档案局更是在2018年10月连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和《浙江省档案局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浙江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建立民间档案馆”[5]并实行“试点建设民间档案馆”。[6]

    在理论研究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民间档案馆的研究寥寥无几,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民间档案馆”“民办档案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过滤噪音文献后共得5篇有效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介绍民间档案馆及其实用性,王星懿[7]通过分析民间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民间档案馆建设大有可为;孙妙侠[8]和巩慧[9]分别介绍了《史记》珍品馆和广东省岭海档案馆;关丽萍[10]和宋岩[11]认为民间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在于传承民间文化和记忆。在现有的实践中,民间档案馆渐有星星之火的态势。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发现,以2004年广东省屈干臣档案馆为发端,截至2017年,我国已出现多家较有规模的民间档案馆(表1)。

    上述民间档案馆中,广东省岭海档案馆是我国国内首家注册登记创立的民办档案馆。该馆由从事民间档案文献收藏11年的90后收藏家李楷瀚创办,是一家从事民间档案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展览与保管利用的民办非营利性档案馆,也是国内规模较大、较为典型的一家民间档案馆。在建馆之初,馆内就已收藏了自明代以来至上世纪末产生的文献书籍、契約文书、侨批档案、实物档案、潮汕记忆影像等民间档案文献共38000余件。[12]自筹建以来,岭海档案馆获得了档案界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馆已经成立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账号为一体的线上宣传方式。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民生档案》栏目组对其进行了新闻专题采访;以“潮汕记忆——李楷瀚民间档案文献收藏展”为题的展览在广东省档案馆的支持下持续进行了半年之久。该馆建成之后,先后有浙江大学档案馆副馆长胡志富、梅州市桥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等专家进行了参观和指导。3 民间档案馆的功能

    3.1 安全保管档案的基地。从1983年4月发行的《档案馆工作通则》到2009年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谈话,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历经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如今强调的五位一体,位于首位的始终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可见这是任何档案馆最为基本的定位。民间档案馆作为公共档案馆的延伸和补充,也毫无例外。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较多有价值的档案流失境外,或者分散地保存在个人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社会的流动性无疑加剧了档案的流动性和档案保管的不稳定性,我国部分档案尚未达到安全保管的标准。其次,重官轻民的思想观念导致我国现有的公共档案馆的馆藏不够全面,早有学者察此现象并呼吁转变观念,由于我国的体制等原因,这种转变在短期内并非易事。另外由于综合档案馆的设施设备、容量面积等局限,为民间档案留位的承诺显得脆弱不堪。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凸显,公民的个体化需求和个性化追求越来越丰富。在档案领域,涉及公民个体的档案类型日益多样,私人建档的意识逐渐增强,私人建档的活动逐渐增多,家庭档案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广。作为安全保管档案的基地之一,民间档案馆的出现为这些困境带来了一丝曙光。

    3.2 档案资源体系的补充。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谓不丰硕,而纵观我国档案馆馆藏,却仍旧不足以以“丰富”二字概括——尤其表现在与普通民众相关的档案资源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的收集工作未能“雨露均沾”,重视反映党政机关活动的档案而轻视记录百姓生活的档案、重视收集文书档案而忽略其他类型的档案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档案馆馆藏结构较为单一,民间档案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扰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种类单一、民间档案流失的问题。以岭海档案馆为例,建馆之初就已收集3万多件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民间档案资源。我国档案资源建设大致经历了丰富馆藏、优化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四个阶段。[13]民间档案馆的出现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档案资源短缺的尴尬境地,并且其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具有地域或者民族特色的档案上,填补了档案资源建设的空白。

    3.3 保留社会记忆的场所。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曾说过:“所有开头都包含回忆的因素。”[14]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群体,永远无法离开记忆。处于数字时代的我们,获得的信息飞速增长,然而留下的记忆并未与之成正比。随着世界记忆工程的开展,档案界紧跟学术潮流,社会记忆观、档案记忆观等学术观点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城市记忆工程、城乡记忆工程也随之兴起,档案馆“记忆之场”的身份被进一步认可。“让过来人在追忆、感悟、品味逝去的岁月的同时,也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珍视未来。”[15]民间档案馆以社会记忆为出发点,从建设之初秉承的就是保存历史、保留记忆的精神,以社会公众的视角见证社会的变迁,通过记录社会的微观层面,维护社会记忆的完整性。

    3.4 与民沟通的桥梁。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同属社会的文化事业机构,三者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文化场所,本应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注。然而现实不断表明,较之博物馆和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低,这种现象与传统的档案馆形象是不可分割的。以往的档案馆服务模式比较封闭,服务理念重藏轻用、服务对象重机关轻个人的倾向严重,并且缺乏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无形中将社会公众拒于千里之外。近年来,协同合作、公民参与、共建共享等现代服务思想逐渐渗透档案领域,档案馆和公民在档案服务中的角色关系亟待转变,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学界极力呼吁社会公众改变传统观念,参与到档案事务中来,然而隔阂的真正减少或消除也并非一日可成。民间档案馆的建成,使社会公众参与度大大提升,公民归属感得到增强,并有利于拉近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重塑档案馆的形象,“来源于大众、依靠大众建设并服务于大众”也将逐渐得以落实。4 民间档案馆的推进方向

    4.1 秉承开放态度,保持亲民形象。亲民和开放是现代公共档案馆的两大特点。[16]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普及,公民的个人权利逐渐放大,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日趋发展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公众处于档案馆服务的核心地位。民间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在办馆方向和办馆理念上有所不同,其馆藏资源建设主要是面向社会记忆,更具有包容性,服务理念正是面向社会公众,更利于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运行模式也更为开放。

    4.2 借鉴新馆模式,注入休闲理念。严永官认为:公共档案馆应当不再只是广大公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而且,还是参观展览、维护个人权益、进行民主监督、从事学术研究,乃至是大众休闲的理想场所。[17]近年来,休闲利用观在国内档案服务领域逐渐形成,并得以实践。例如上海外滩新馆已经将档案服务与休闲文化结合起来,底楼大厅为开放式服务区,设有接待服务区、查档登记服务区、文化售品服务区、休息饮品区等,因此不仅当选为“上海地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l0个地方”之一,并获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18]外滩新馆的获奖证明了档案服务完全可以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目前我国民间档案馆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局限,资源投入不够充分,笔者认为,可以以此为鉴,将档案服务与休闲方式结合,拉动档案馆的创收,助力档案馆的持续运营。

    4.3 借助移动平台,引导公众互动。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数字时代推动着档案这一传统事业破茧重生,将档案服务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从而满足多元化的档案信息需求,是新时代档案事业的不二选择。相比传统的报纸、期刊等方式,新媒體宣传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互动更强,也将更加便捷。新媒体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和社会公众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是微信和微博两大平台,以微博官方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为例的新媒体宣传方式自然也成为线上宣传档案服务的首选。目前,岭海档案馆的线下运营效果良好,而线上宣传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该馆同时拥有档案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账号三大虚拟平台,但网站长期处于维护阶段,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账号的粉丝数量不多,发文数量也寥寥无几,和社会公众的互动更是无从谈起。其余民间档案馆则不同时具备或者完全不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平台,线上宣传效果欠佳。民间档案馆应借助移动互联平台的优势,掌握社会公众的需求动态,增进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4.4 加强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专业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从业素质之一,在档案管理每个环节中都必不可少。鉴于民间档案馆的创办者多是对收藏有浓厚兴趣的人,未接受过档案专业训练,档案馆的管理、服务等水平往往较为欠缺,且民间档案馆相互之间的发展水平也良莠不齐,其前景不免让人担忧。因此,民间档案馆必须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其一,积极向专业人员请教,可考虑聘请档案馆的专业馆员担任顾问;其二,民间档案馆的创办人员主动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只有保证基本的专业性,民间档案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其社会关注度和大众信任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国的民间档案馆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主要表现为档案馆曝光度不足和社会关注度持续性较低。为此,民间档案馆应注重抓住机遇,如在国际档案日等特殊日期发起一些档案活动并邀请社会公众的参与,又如主动在馆室开幕、成立周年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邀请新闻记者采访甚至走上电视论坛等大众媒体,以提升民间档案馆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袁玮.关于民间档案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J].山西档案,2011(01):25-28.

    [2]王萍,丁华东.论体制外档案资源的构成与特点[J].档案管理,2012(04):9-12.

    [3]天津档案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天津档案事业.[2019-02-25].http://www.tjdag.gov.cn//tjdag/zwxx60/xxdt80/zhxx62/5966592/index.html.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J].中国档案,2014(5):12-14.

    [5]浙江档案局.省“两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2019-02-25]. http://www.zjda.gov.cn/art/2018/10/22/art_1388589_22052113_1.html.

    [6]浙江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浙江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9-02-25].http://www.zjda.gov.cn/art/2018/10/26/art_1378491_22210528.html.

    [7]王星懿.藏檔于民:民间档案馆建设大有可为[J].档案时空,2017(06):31-33.

    [8]孙妙侠.追梦原史 传承文化——韩城市民间档案馆《史记》珍品馆[J].陕西档案,2016(05):21.

    [9]巩慧.广东:凝聚民间力量珍存社会记忆——广东省档案局(馆)推动国内首家注册登记的民办档案馆成立[J].中国档案,2017(06):17-19.

    [10]关丽萍.建设民间档案馆 传承民间文化[J].兰台世界,2014(S3):37-38.

    [11]宋岩.创建民间档案馆,传承民间文化和记忆[J].档案学研究,2011(01):31-34.

    [12]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政府公众网.国内首家注册登记的省级民办档案馆在我区成立.[2019-02-25].http://www.chaoan.gov.cn/cagl/Detail.aspx?id=14788&itemid=46.

    [13]尹雪梅,丁华东.论“城市记忆工程”对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J].浙江档案.2011(03):13-16.

    [14][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15]山西新闻网.自家小屋办票证档案馆.[2019-02-25].http://www.sxrb.com/sxxww/xwpd/shxw/1106870.shtml.

    [16]曹航.中美公共档案馆建设比较及其启示[J].档案,2015(02):24-27.

    [17]严永官. “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2013(06):25-28.

    [18]上海市档案局.开创档案文化对外传播新局面[J].中国档案.2010(11):22-23.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来稿日期:2019-03-01)